•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中国历代驿站发展特点略论

    时间:2021-05-29 00:02:5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驿站是中国历代兼具军政职能的交通运输组织,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央集权体制发展的需要和重要体现之一。自商周至清朝末年,历代驿站不断发展和完善。在管理体制上,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並逐步实行军事化管理;在勤务体制上,各类驿站推陈出新,並在职能上逐步统一;在服务对象上,实行军政两用、平战结合。其中,管理体制上的军事化,勤务体制上的统一化,服务对象上的军政结合、平战结合,是中国历代驿站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要特点。
      关键词:中国历代 驿站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3)04-41-45
      中国的驿站是古代至清末官方设立的军政交通运输组织,是“用于传递军政公文、情报,转送军需物资和贡物及保障过往官员、军人食宿等的处所。”有“驿传”、“邮驿”、“邮传”等不同称谓。中国古代的驿站体制大约在商代中期或后期已经形成,並逐渐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和勤务体制。中国历代驿站在驿站管理体制、勤务体制和服务对象方面,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管理体制上,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並逐步实行军事化管理
      中国自夏代便设“车正”,专管车旅交通。西周时,中央职官已经有掌管通信的职能。如在天官冢宰的统一领导下,有秋官司寇所属讶士负责出使等事务,即“谕罪行于邦国”;野庐士负责维修道路、维护道路安全等事务,即“掌达国道路,至于四畿。《周礼》秋官司寇第五夏官司马所属虎贲氏负责军事通信和其他紧急文书的传递,即“若道路不通,有征事,则奉书以使于四方。”《周礼》夏官司马下地官司徒所属遗人负责沿途馆驿招待事务,即“凡宾客、会同、师役,掌其道路之委积。”所属仓人负责道路上食物、炊具的供给,即“凡国之大事,供道路之谷积,食饮之具”。所属委人负责道路上柴薪的供给,即“军旅,共其委积薪刍凡疏材,供野委兵器。”秦代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通信事务在中央由由丞相负责,在地方则由郡守县令监管。汉承秦制,中央管理邮政的是丞相总掌其责,御史大夫通过巡行和对使用邮传的使者发放“封传”,以行使监管邮传之责任。
      东汉时,掌管邮驿的机构是太尉的属官法曹,太尉属官主管邮驿,这是邮驿主要为军事通信服务所决定的。从此,中央政府在驿站管理上逐渐由军事部门掌握。构成邮驿网络的驿置、传舍、邮亭则隶属于地方行政长官。曹魏仍置法曹作为主管全国邮驿的管理机构,至晋代则逐渐改由尚书省统领的兵曹或驾部郎主管,作为监察机构的御史台也分管邮驿事务。地方上,州有从事,郡有督邮,县有驿吏,传舍有舍长,亭有亭子,各负其责。南朝中央由中书舍人掌管通讯。北朝中央主管邮驿的职官沿袭魏晋以来的体制,並置方驿博士、乘传使者等官职直接负责邮驿事务。由于北朝的传与驿逐步合並,驿站的任务增多,尤其是负有接待过往官员的使命,因此,全国各地的驿站设驿将主管,並由队主统率兵卒负保卫之责,这样就将驿站纳入了军事系统。
      隋唐的邮驿组织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包括行政、监察两大部分。邮驿的中央管理机构是尚书省的兵部,兵部负责管理邮驿更能满足军事需要。地方的道、州各级都有专人负责管理邮驿。如道由节度使、观察使属下的判官作为专知(传)驿官,並有若干巡官(知管驿人)分管数州。州则由馆驿巡官或本州兵曹、司兵参军掌管。行政系统之外,还有一套自上而下的监察系统,《册府元龟》所谓“畿内有京兆尹,外道有观察使、刺史迭相监临。台中又有御史充馆驿使,专察过阙。”谏诤部,直谏十三宋代中央主管邮驿的机关有二:一为枢密院,一为兵部,二者互为制约,不得专权。枢密院之校阅房“掌中外校习,封椿阙额请给,催督驿递……”。职官二兵部之驾部主管全国邮驿的行政工作,即“掌舆辇、车马、驿置、厩牧之事。”职官三宋代驿站设驿夫,全由军卒充任,急递铺设铺兵,将全国邮驿纳入军事系统之中。地方邮驿组织也实行路、府(州、军、监)、县三级管理体制。管理全路邮驿的长官为“诸路提举马递铺官”。由转运司(即漕司)兼,遇有出缺情形,由提点刑狱司长官(即宪司)兼。州(府、军、监),由州通判负责检察邮驿,並设巡辖邮驿使臣一人或若干人,巡回检察所属邮驿。北宋末期,针对邮驿弊端,加强县的管理,令知县、县丞、主簿以及县尉经常下去检察邮驿。元朝因袭旧制,中央由兵部管理驿站。同时又专门设通政院管辖全国驿站。前者负责制订驿站典章制度,后者负责管理驿站具体事务。地方上由路总管府的行政长官达鲁花赤管辖驿站,下设脱脱禾孙一职(正副各一员),专职视察驿站。
      明代中央管理邮驿的机关为兵部车驾清吏司。地方上,各省邮驿受布政使和按察使双重领导,而以按察使为主。提刑按察使司下设驿传道,各州县则设驿丞,专门主管邮驿事务。明代一些边防重镇的驿站,如辽东、宣大、宁夏、甘肃、贵州等地的驿站,则由都指挥使司及卫所直接管理。
      清朝沿袭明制,主管驿传的中央机关是兵部的车驾清吏司,各省则由按察使兼理省内驿传。地方大部分驿站撤销驿丞,就近归州县兼管,盛京驿站由盛京兵部管理,驿站不隶属州县,仍由驿站丞管理。
      从驿站管理体制的沿革,可以看出以下两点:一是历代政府对驿站的管理,均纳入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管理系统之中,各级政府均建立了专门管理驿站的职官,而且大多由各级政府要员兼管,这突出了驿站在历代政府行政活动中的重要性。二是随着驿站在军事中地位的增强,自东汉起,驿站管理逐步被纳入军事管理系统。这一方面可以加强对驿站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是使驿站更好地为军事服务。
      二、在勤务体制上,各类驿站推陈出新,並在职能上逐步统一
      中国历代驿站,从名称到组织上,有一个从分散到逐步统一的过程。自商代开始,承担各类通信、运输、招待等勤务活动的各类组织便已产生。类似驿站的通信组织有“传”、“驷”、“邮”、“徒”等。以车传递称做“传”,即轻车快传。另一种车传称为“驷”。“邮”边境上传书的机构。“徒”为急行步传,凭善于快跑的人传递公函或信息。这些主要是依据使用的交通工具来分的。商代驿站分布较广,卜辞中可能为驿站地名的达数十个,说明商代的驿传已有相当的规模。西周王朝为使军令政令的迅速传达,建立了以首都镐京为中心的邮传网络。並在沿途每30里设路室、每50里设馆,供信使或官员休息住宿。即《周礼》中所说的“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周礼》地官司徒下这样,通信和招待机构都已产生。春秋战国时期,通信除传车外,还有“遽”(单骑快马传递)、“马日”(一种高级急行通信用车)等传递形式。

    推荐访问:略论 驿站 中国历代 发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