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自训”模式下军事技能训练课程评价体系之构建

    时间:2021-05-24 04:01: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军事技能训练课程评价中存在评价内容单一,难以全面、公平、合理的评价军事技能训练工作,更不能起到评价的激励作用。究其原因在于训练模式多样,缺失相应的评价体系。由于部队的承训力量不足,采用“自训”模式的学校越来越多,本文就“自训”教学模式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对“自训”模式下军事技能训练课程评价体系的设计和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军事技能训练 自训模式 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江西省2016年教学改革课题:基于“自训”模式的军事技能训练课程评价体系研究(编号:JXJG-16-13-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004-02
      引言
      军事课是普通高校学生的一门特殊性质的必修课。国家的军事课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各高校的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3周,不低于14天。加强学生军事训练,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后备兵员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对加快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军事技能训练项目的多元性、训练时间的阶段性、考核指标的可变性、承训教官的不稳定性等特点,特别是驻军少地区的高校为了完成军训任务,采用“自训”模式的做法一直受到争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军事技能训练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为了让“自训”模式达到国家的军训目的,必须要建立一套相应的评价体系。
      一、“自训”模式的内涵
      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大潮中,我国武装力量正朝着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迈进,由于军队几次较大规模的裁军和地方高校的逐年扩招,部队为地方高校的承训力量已不能满足大学生军训之需要。为了完成军训任务,一种由高年级学生带大一新学生的训练模式运应而生,为普通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自训”模式就是普通高校在军事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中,由经过严格培训合格的高年级在校学生在军事老师(或现役军人)的带领下组织训练大一新生的教学方式。“自训”模式不仅较好地缓解了当地军训基地少、承训官兵不足的问题,最大的意义在于把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交给了学生。由学生军训教官与新生的年龄接近,专业经历相似,根据朋辈教育原理,新生容易受到高年级学生军训教官的榜样示范影响,更易于接受高年级学生教官在良好生活、学习、行为习惯的带动,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调查江西多所采用“自训”模式学校的结果分析,新生对学生军训教官的认可度比较高,尽管在“军味”上略有不足,但是整体军训效果受到学校师生的好评。
      二、军事技能训练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评价内容单一,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军事技能训练的项目有队列训练、射击、战场救护、军体拳等。由于受训练场地和承训部队的限制,大多数高校的军事技能训练都是以队列训练为主体。为此,目前的评价标准只聚焦于队列训练,而忽视了新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如学生的组织纪律、服从命令、团队意识、国防意识等,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训练效果。
      评价主体差异大,难以客观评价。由于承训教官所在部队的专业和兵龄不同,训练内容选项不同,各校训练场地、训练条件的不同,造成课程评价多受到评价者的主观影响,主体差异大,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军事技能训练的教学效果。
      缺乏课程建设标准,难以引起重视。2007年国家下发军事课教学大纲后,我国普通高校军事课程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国家至今还没有出台《军事课课程建设标准》,因而,在课程评价领域, 既无国家标准作为课程评价的依据, 又无具体的评价指南指导评价实践,导致当前高校军事技能训练课程建设缺乏统一的指挥棒,各高校对军事课的重视度严重下降,课程建设的推力显得无力。
      三、构建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依据和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有关规定》、《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加强学生军事训练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就高校军事技能训练教学目标、 教学大纲、教学手段的特点,以培养国防意识,增强组织纪律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强身健体的目标出发, 构建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报效国家和服务社会的基本素质,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国家竞争力。在评价体系设计时坚持既评学校的重视度,又评教官的适应度,更评学生军训教官的培养度,把训练前的准备、军训教学组织方法的应用、教师教官主导作用和学生教官主体作用的情况、训练课程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作为军事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出发点,观察教官与学生教与学的效果,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二者结合应用,客观地评价军事技能训练的课程教学质量,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
      四、“自训”模式军事技能训练课程评价标准
      结语
      军事技能训练是普通高校的一门特殊课程,在采用“自训”模式时,学校应系統、全面的控制整个军事技能训练过程,完善学生军训教官培训选拨与考核机制,注重教学方法,激发新生的训练动机和兴趣,促进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提高,圆满完成军训任务。
      参考文献:
      [1]盖涛,郭显彬.论高等学校军事课程评价机制构建的原则[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55-56.
      [2]张鸿来.江苏省普通高校军事课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2011(08):25-27.
      [3]平建明.对高校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探讨[J].学周刊,2014(16):11.
      [4]陈光伟.推动高校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277-278.
      作者简介:
      王小敏(1962-),男,江西信丰人,赣南医学院武装部部长,本科,军事学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国防教育研究。

    推荐访问:评价体系 技能训练 构建 课程 军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