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网络传播在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中的应对

    时间:2021-05-01 12:01: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近年來,群体性事件中与警民矛盾有关的案例屡有发生。一方面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窗口”,在各种社会矛盾滋生之时极易被迁怒,警民关系亟待改善。另一方面,如今新媒介的作用已逐渐渗透到社会体制的多个层面,也相应影响着公安系统的变化,其影响力不可忽视。本文试结合媒介生态学及警民关系的相关调查,对网络传播与警察公共关系作了简析,以期通过增强媒介融合、建立体制规范、增强媒介素养等方式,寻求驱除警察刻板形象,构建良好公共关系。
      关键词:网络传播;警察公共关系;媒介融合;体制规范;媒介素养
      对于公安舆情的引导和控制而言,网络传播的广泛运用滋生了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
      一、网络传播应用于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三大弊端
      (一)覆盖面有限
      当下的主流话语权被各界精英人士所把持,农村网络传播利用率十分有限,农民群体缺少代言人,久而久之便自然淡出了媒介的传授链。与此同时,残疾人群,部分老年人群也存在这类问题。网络传播其资源和内容倾向的不平衡导致了诸多社会弱势群体在其间的边缘化,以及这些群体在获知信息和知识方面的差距,形成了知识沟。
      (二)公信力不足
      1.虚拟性
      网络世界中以虚拟的人际关系代替真实时空的人际关系,可能会出现群众对这种虚拟关系的不信任,为警察公共关系的构建造成了一定困扰。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处理和监管机制,网上信息往往处于真假难辨、紊乱无序的状态,网络媒体因此而缺乏公信力。
      2.形象失真
      由于网络的自由程度较高,非主流言论往往没有表达的市场,造成舆论倒向主流言论的一边,以至误导了受众对于事件客观的了解。公安工作的特殊性,长期以来,一直给人一种“戒备森严、不近人情”的刻板印象,粗暴执法、野蛮行政,在群众中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这在以前,可能是只是一个区域性或地方性的问题,但在互联网时代,往往却成为全省甚至全国性的敏感热点问题,例如“躲猫猫”事件、瓮安事件等。以至于现在网上只要是有关公安的报道,网民们负面的评论几乎是一面倒。
      (三)网络安全问题
      近年来,一些公安机关在网上开通了“网上公安机关”,使以往的公安机关“坐等群众上门办事”变为群众“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办理”的便捷服务。然而现阶段,网络安全问题不仅破坏了整个网络系统的生态环境,也逐渐侵蚀进公安系统网以及联系警民的公安官方网站、大众网页及信息交流平台。信息安全问题是公安业务在新媒介应用中的最大阻力。
      二、规范网络传播在警察公共关系中的运用
      笔者认为,创建“渠道为先、内容为王、体制维新、素养普及”的理想传播模式能在一定程度缓解因网络传播覆盖面有限、公信力不足、网络安全问题给警察公共关系所带来的困扰。
      渠道为先,即是联通各部门、创建全方位、立体式沟通平台、以形成媒介融合的传播方式;内容为王,即是加强内容的贴近性,使受众在获取内容中增强对公安事业的信赖和对公安民警的喜爱;体制维新,即是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加强在科技、法律、传播机制各个环节的支持力度;素养普及则是增强传播受众的针对性,努力搭建符合民众识读能力的信息交流平台。具体内容即从以下四点来进行规范:
      1.传播模式亟待融合:融合形式,践行“三通”途径
      (1)联通各部门。一是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各部门建立资源共享的传输平台,形成规模化的共享数据库。二是促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这三网的技术融合,以实现网络传播的价值最大化。
      (2)畅通各渠道。要打破媒介管理区域分隔、行业分隔的藩篱,使媒介集团跨地区,跨媒体发展更顺利。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优势,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合流之势,创建全方位、立体式沟通平台。
      (3) 精通各媒介。可鼓励优秀民警建立自媒体和实名认证的博客和微博,将优秀博客纳入新闻媒体网站;在网络电视的运用上,可在法制栏目中贯穿电视现场直播的模式,在恰当的时机以自主发布会的形式,就民众切身相关的重大治安问题进行交流,并定时在地方、社区开展警务访谈节目,以冲破虚拟性的瓶颈。目前仍需不断增强网络媒体的融合功能,拓展接受与发布新闻的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服务。
      2.传播内容要贴切实际:传播内容,紧扣“三点”关键
      (1)着眼点:正面传播。首先要采用媒体联动、多种符号形式的立体式表现,给社会一个多侧面的、生动的,新鲜的形象。其次是拒绝浓墨重彩地劝导说教,塑造不切实际的典型,要通过网络和新闻媒体的正面报道,及时宣传报道民警的英勇行为和高尚品德,让人民群众了解公安机关为维护社会稳定与服务群众所做的不懈努力,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2)着力点:安抚民心。在发生一些重大有影响性事件或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时,更应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通过新闻发布会发布正面信息,公布事实真相,增加透明度。流言生成于主流传媒的缺位,平息于民众信息权利的恢复;给予网络媒介及其从业人员独立的活动空间,允许他们就重大事件进行独立的思考,大胆地进行自我判断,才能更易保证传播信息的客观性、公正性以得到民众的信任。
      (3)着重点:增强了解。对于部分公安工作中取得的成果,也可以开辟专栏,进行网上滚动性更新播报,让群众充分感受我们公安工作取得的战果和辛苦。对一些经典的案例和新颖的犯罪手段,更应该在互联网上及时宣传,以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3.科学规范传播体制:体制规范,聚焦“三方”管理
      (1)科技方面。鼓励主流地位的媒体网站和公安外网建立技术手段先进,管理措施完善的免费网络平台。(2)法律方面。对网络媒介进行的监督只有与法律监督和行政监察协调运行,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权利约束机制。因此一方面要加强网络信息的安全保护力度,为媒介生态的污染制定检测和治理标准,出台相关实施细则,修订有关法律法规,使新媒介保护具有强制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将公安与媒介的关系纳入法制化轨道,规范媒介的操守。(3)机制方面。需要在传播过程中规范管理机制、发布机制、反馈机制、参与机制。公安机关一是要建立公开、及时、平衡的传播体制,规范业界标准;二是要整合行业监管部门;三是要创新对媒介的监管调控方式,营造相对宽松的媒介环境,善待媒体,善用媒体,擅管媒体,促进媒介健康发展。
      4.促进构筑理性健全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评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9]。面对网络传播的普及,除了提升警务人员的媒介素养,还要通过增进提升民众的媒介素养,以使他们更为理性地面对芜杂的信息,这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只有兼顾网络传播的范式与策略,才能逐渐缓解网络传播在普及面、公信力及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公安在实际的工作中,应理论结合实际,以现代媒体为渠道,与社会公众保持广泛的接触和交往,以促进警察与社会各阶层的双向沟通。(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所)
      参考文献
      [1]刘浩.主导.写作.博弈——当代媒介产业与政府关系[M].北京:华中科技大学出版.2006.
      [2]樊葵.媒介崇拜论——现代人与大众媒介的异态关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3]孙娟.警察公共关系案例精解[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4]刘海中.对我国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思考.[M]第二届警察公共关系论坛文集.2005.
      [5]谭立立.自媒体环境中危机信息传播研究[J]新闻人.2009.(1).
      [6]张新宝.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推荐访问:公共关系 网络传播 应对 警察 建设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