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试论刑事共同犯罪中的组织犯

    时间:2021-04-16 16:00: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共同犯罪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组织犯在共同犯罪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司法实践中已经被使用,但广大的司法工作者对组织犯的认识层面尚停留在一般了解的基础上,对其定罪量刑问题的了解尚不够深刻。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探讨,使读者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组织犯,以确定其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和刑事责任,如何对其定罪量刑。
      关键词共同犯罪 组织犯 刑事责任
      中图分类号:D9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4-268-03
      
      一、概述
      (一)共同犯罪的概述
      共同犯罪,简称共犯,是与单独犯罪相对而言的。在社会生活中,大多数犯罪是一个人单独实施的,但也有为数不少的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的。就共同犯罪来说,二人以上可以共同谋划,互相分工,更易于完成犯罪;也可以商讨对策,互相包庇,更易于逃避侦查,因此往往比单独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特别是有组织的共同犯罪,历来都是刑法打击的重点。
      而且,每一个共犯者在共同犯罪中参与程度并不相同,甚至很不相同。为了正确地确定他们各自的形式责任,切实贯彻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就需要区别对待,分清他们各自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
      共同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犯罪现象。研究共同犯罪颇具实践意义。
      (二)共同犯罪人的分类
      共同故意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并非完全相同,需要区别对待。各国刑法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共同犯罪人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划分。其中就有将共同犯罪人分为实行犯、组织犯、教唆犯和帮助犯的。
      1.组织犯。我国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组织犯的概念,但在刑法條文中确实暗含了组织犯的规定。认为“聚众犯罪”是刑法分则规定的必要共同犯罪的一种形式,其首要分子,是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或加重处罚条件,不属于刑法总论上的组织犯的范围,从而将我国刑法理论上的组织犯界定为组织、领导犯罪集团或者在犯罪集团中起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本文认为这样界定我国刑法理论上的组织犯的范围,一部分组织犯将难以被涵盖,不利于对组织犯的认识。无论是我国《刑法》第97条“本法所说的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的规定,还是《刑法》120条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刑法》294条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都客观存在着组织犯,再者大部分共同犯罪都广泛存在着起组织、策划、指使作用的犯罪分子,他们都起着组织犯的作用,将他们定为组织犯何尝不可?组织犯不但起组织作用,策划和指使作用的也同样是组织犯表现形式,组织犯不但存在于犯罪集团中,同样存在于团伙犯罪、一般的共同犯罪中。随着犯罪的形式日益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不但不能缩小组织犯的适用范围,还要适当扩大组织犯适用范围,以完善我国法律理论,便于对犯罪分子定罪量刑。
      2.实行犯。与组织犯相对应的实行犯作为共同犯罪人种类之一,在西方国家和旧中国刑法中叫正犯。我国刑法没有明文规定实行犯或正犯,但在条文中还是暗含了,并且在刑法理论中经常使用这一概念。实行犯客观上必须自己实行犯罪,主观上必须有实行犯罪的故意。
      综上所述,所谓组织犯应当是组织、策划实施故意伤害的行为者。从客观要件看,组织犯在故意共同犯罪中的行为主要是组织行为。所谓“组织行为”包括组织、策划他人实施犯罪行为。“组织”指为了达到犯罪目的,召集、雇佣人员,或者为实施犯罪行为策划。故意共同犯罪组织犯一般产生于伤害犯罪的预谋阶段。从主观上看,必须有组织犯罪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组织、策划他人犯罪的行为,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
      在司法实践中,组织犯已经在具体案件上适用,尤其是在故意伤害的刑事案件中,组织犯这种分类方法更便于定罪。
      二、组织犯的认定
      组织犯存在于共同犯罪案件中,可能是一人,也可能不止一人;可能只从事组织活动,不参与直接实行犯罪,也可能既从事组织活动,也参与直接实行犯罪。但不论那种情况,只要实施了组织行为,就具备了组织犯的客观要件。
      对组织犯的认定需从以下几方面着眼: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是否起到了组织、领导、策划、指挥作用;实行犯罪前的表现,如是否主动邀约他人参加犯罪活动,是否出谋划策、发动犯意等;有无组织、指挥逃匿、布置反侦查活动等。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犯的认定需与主犯的认定区分开来。刑事犯罪中,组织犯一般是主犯,有时也不是主犯。《刑法》第97条“本法所称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在一般共同犯罪中,由于其在犯罪中是组织者的地位,对故意犯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一般也是主犯,但是,有的实行犯的犯罪结果严重超过组织犯的犯罪目的,就不应该再给组织犯定主犯。
      组织犯有时也是教唆犯。不直接实施伤害行为的组织犯,将实行犯召集在一起,用建议、劝说、利诱等方法,致使实行犯实施犯罪行为,这种情况下,组织犯同时也是教唆犯。
      三、组织犯的刑事责任
      如果组织犯同时实施了犯罪行为,其在犯罪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司法实践中容易对其定罪量刑,在此不再探讨。
      有的组织犯不直接参加实行犯罪,但只要实行犯实行的犯罪是组织犯预谋的,就不影响组织犯的成立,组织犯应对所预谋的犯罪负责,但在这种情况下,他对实行犯的了解可能不那么具体,他对犯罪结果应当负多大的责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本文将以最常见又特殊的刑事犯罪——故意伤害罪为例,阐述对刑事犯罪中组织犯进行探讨的现实意义。
      (一)故意伤害犯罪特殊的犯罪构成
      所谓共同犯罪故意,是指二人以上在对于共同犯罪行为具有同一认识的基础上,对其共同犯罪行为所会造成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希望或者放任的心理态度。共同犯罪是共同犯罪行为和共同犯罪故意的有机统一,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共同犯罪都难以成立。但是,故意伤害犯罪是一个经常发生而又特殊的犯罪。行为人在伤害中能否准确有效的控制自己的伤害行为达到什么样的伤害结果?回答是否定的。故意伤害罪是结果犯,只有产生轻伤以上的后果才负刑事责任,且伤害后果越重,承担的刑事责任就越大。拳打脚踢掌推是一般伤害最常见的手段,一般都不足以直接导致被害人产生轻伤以上的后果,依法不需负刑事责任,但它仍是故意伤害的行为。但如果该行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造成被害人轻伤以上的后果,对此,行为人就应承担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除非被害人轻伤以上后果纯属意外事件所引起,或者可以明显排除殴打行为与被害人轻伤以上后果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再者,故意伤害组织犯的罪过形式有时表现为单一的罪过形式,对伤害行为和伤害结果的故意和放任,即事先对伤害结果有预见;有时表现为复杂的罪过形式,行为人具有伤害的故意和伤害结果的过失两种罪过形式,即事先对犯罪结果没有预见到。后者的特点在于构成要件是重叠的,有两个客体、两种罪过形式,且这些犯罪构成并非可供选择,而是缺一不可、均须具备,也就是说具有两个罪过形式却不是两个犯罪。虽然刑法第234条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故意伤害罪中的伤害结果可以是过失的,从故意伤害(致死)罪同故意杀人的犯罪构成上的区别是很容易得出这一结论的。两者的关键是故意杀人罪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故意伤害(致死)罪只希望或放任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发生。因此,如果故意伤害(致死)罪中的致人死亡是故意的(不论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那么它将转化为故意杀人罪,而不能以故意伤害罪定性。可见,对行为人来说,只要实施了故意伤害的行为,对产生伤害后果是要负责的。行为人自己都难以预料自己的伤害行为会达到什么样的伤害结果,组织犯同样无法控制所组织的伤害案件达到什么样的伤害结果。但是,为了准确的定罪量刑,对每个具体的故意伤害案件,又必须既要考虑组织犯的行为,又要考虑组织犯的主观故意和犯罪目的,符合共同犯罪的理论,体现罪行相适应,做到不枉不纵。

    推荐访问:共同犯罪 试论 组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