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身体力行与躬行实践

    时间:2021-04-10 20:00: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敦煌文书中留存有诸多反映古代敦煌地区家庭中兄弟姊妹关系的契约文书、经济文书以及愿文和题记等,从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兄弟间在处理家庭和社会关系时所秉持的伦理观念和道德准则,足证中古敦煌地区的兄弟关系深受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和佛教伦理思想的双重作用,反映出平等互助、兄友弟恭的伦常关系和道德精髓,体现了对道德原则的“身体力行”和“躬行实践”。
      关键词:敦煌文献;家庭伦理;兄弟关系;平等互助
      中图分类号:B82-052;G2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7)04-0098-09
      Practice What You Preach
      —A Study on the Eth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rothers in
      Dunhuang Documents
      MAI Xiaoying
      (Institute of Dunhuang Studies,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20; Institute of Culture,
      Gansu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
      Abstract: The eth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rothers is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ese family ethics. Many contract manuscripts, economic documents, and inscriptions preserved among Dunhuang documents shed light on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children of Dunhuang families in ancient China. The evidence provided by these historical documents regarding the ethical ideas and moral principles for handling family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have sufficiently verified that brotherhood in medieval Dunhuang society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both the ethical thought of Confucianism and the moral thought of Buddhism, namely in the concepts of equality and mutual assistance; which in turn indicates how ancient Dunhuang people advocated and practiced principles of ethical mutual treatment.
      Keywords: Dunhuang documents; family ethics; relationship among brothers; equality and mutual assistance
      《尚書·泰誓下》中首言“五常”。孔颖达疏云:“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大学》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孟子·滕文公上》也曰:“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就家庭伦理关系而言,父母子女是因果关系,夫妇为交互关系,兄弟姊妹则为并列关系,而兄弟之间的根本道德就是平等互助、兄友弟恭。
      中古时期的敦煌地区是中国社会佛教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区域,目前留存下来的文献资料较集中地体现了该地区兄弟姊妹间在处理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时所秉持的伦理纲常和道德规范,使我们得以窥见其历史面貌之一斑。
      一 契约文书中所反映的道德观念
      兄弟是传统家庭中的重要关系,是同一个生活共同体的成员。兄弟同胞之间共同的遗传基因——血缘是联系他们的自然生理基础。在儒家传统伦理中,兄弟姊妹间的伦理道德关系涵盖家族之间的血亲关系,同时含摄姐妹、叔嫂等同辈平行的人际关系。我们在敦煌文书中看到有若干9至10世纪敦煌地区涉及兄弟之间因家庭利益关系而订立的契约,其内容包括分配或分割房舍、田产等。这些契约文书的订立,不仅反映了唐代前后敦煌社会所呈现的农耕经济的性质,体现出田宅是民众的生存之本{1},同时也体现了同居共财、团结御侮的家庭道德观念。
      (一)同居共财
      儒家的家庭道德是以宗法血缘为基础,强调血缘的认同感,并且认为在家庭中兄弟关系要较异性的夫妻关系更为重要,同时要求父母在世期间兄弟不允许分家。所谓父母在,不许有私财,不别籍异财,实行同居共财的家庭财产制度,谓之“合■”{2}。
      如S.4654v《丙午年(946)前后沙州敦煌县兹惠乡百姓王盈子兄弟四人状(稿)》中写道:
      1.兹惠乡百姓王盈子、王盈君、王盈进、王通儿
      2.右以盈子等兄弟四人,是同胎共气兄弟,父母亡没去后,各
      3.生无议(义)之心,所有父母居产田庄屋舍四人各支分,弟盈进
      4.共兄盈君一处同活,不经年载,其弟盈进身得患累,经数
      5.月险治不可(?),昨者至□更兼盈进今岁次着重役,街□无
      6.人替当便作流户,役价未可填还,更缘盈进病亡时
      7.弟债油面债将甚繁多,无人找当,并在兄盈君上□其

    推荐访问:躬行实践 身体力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