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都市报如何打好政府信息公开“牌”

    时间:2021-04-08 20:03: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被称为“阳光法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距今已经两年时间,《条例》可视为政府信息公开从理念到实践、从试验到法制层面的升级。政府信息公开在建设公开透明的政府,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面对政府信息公开,媒体如何巧借这张牌,搭设政府信息公开与满足公众诉求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进而关注大众冷暖、关心百姓疾苦,打造民生新闻的贴近性,是摆在都市报面前的重要课题。
      都市报是政府政策与信息的解读者
      据统计,政府部门掌握着全社会80%以上的信息资源。媒体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传递信息。对于媒体而言,新闻自由和舆论监督与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密切相关,所以都市报一定要对政府信息求“信”若渴,同时要做政府政策与信息的解读者。
      政府公开的信息大多以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形式出现,以往这些报道常常被做成工作性报道,或者做成一个政策性很强的稿子,一般不对政策进行详细解读,普通读者往往看不懂,他们想知道的内容在报纸上不能直接找到答案,而是需要自己费心地去寻找、分析才能弄懂政策。笔者以为要解读好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这类政府信息,关键是学会用百姓语言来解读各级政府的“红头文件”,要拎得出、解得清、读得明。
      拎得出。法律、法规、条例、政策讲究系统性、完整性,一般文字都比较长,涉及的内容也很多,都市报在解读政策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政策中所涉及的内容全部都进行解读、报道。要学会把政策中的新闻拎出来,拎出来的必须是新闻、必须是读者关心的内容。例如吉林省的《江城晚报》解读《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时并不是原文照发,而是从报告中提炼出“十大民心工程”这一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加以突出处理、重点报道,使政府信息与市民拉近了距离。
      解得清。新闻拎出来了,那么,怎样才能把群众最想知道的事情写成让他们看得懂的新闻?既然是政策解读类新闻就要把相关资讯解释清楚,如果只是抄抄相关法律条文、文件内容,读者肯定是不喜欢甚至是看不懂的。政策解读要把政府信息解释给老百姓看,自然要用老百姓的语言来写,在行文上要尽量口语化。法律、法规、政策总是要力求规范、准确,这样文字就会显得呆板、生硬甚至是有些晦涩,有时甚至会有一些普通人不经常接触的专业术语。在采写解读政策类新闻时,首先要对专业术语、文件术语进行转换、翻译,在写作时要做到如同读者坐在你的对面,你把政策讲给他听一样。
      有的政府信息是对以往信息的修订,在报道时就要与原来的信息进行比较,“比”出其中的不同。例如《江城晚报》在报道离退休职工养老金上调的政策时就是用的比较法,把原有的政策和新政策列表进行比较,标题用的是《看看您的养老金涨了多少》,使新政策的解读一目了然。
      读得明。政策解读类新闻要使读者看得明白,可以在报道时多采用图形、表格、公式等比较直白的报道形式。存款利率提高以后,针对有的读者想把原来的存款重新转存以获取更多的利息收入的想法,《大河报》在报道时就告诉读者存多久取出合算,多长时间不合算,算好了告诉读者,让读者一目了然。再比如房贷利率提高以后,《大河报》就列出了公式,让读者直接去套一下,就能知道自己每个月要多支出多少钱,比用文字表述清楚多了。
      民生新闻要从政府信息里“淘金”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关注民生,频频出台涉及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改善民生的政策。很多媒体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做活民生新闻,如《华西都市报》公开提出“既要全方位地为市民提供信息服务,又要急市民之所急”;《大连晚报》开辟了“这事该谁管”专栏,还辟有“帮助”专版,都是“管”老百姓大事小情的。
      电视媒体的做法也值得借鉴,不少电视媒体也开辟了民生新闻专版,以满足市民需求。如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的“小莉帮忙”栏目,郑州电视台的栏目《有啥说啥》,可以说都是帮办新闻,关注更多的是“水、电、气、暖、路”等民生问题。“小莉帮忙”原本是民生频道品牌新闻栏目《民生大参考》中的一个新闻板块,倾力打造通过五位不同姓氏,但名字均叫“小莉”的美女记者引导帮助解决老百姓的具体实际问题,从而实现贴近民生服务民众的栏目宗旨。自2008年创办以来因其节目形式独特,服务性强而备受观众好评。2009年,该频道为进一步加大节目创新力度,扩大民生定位的外延与内涵,特将此板块扩大至40分钟形成一个独立的栏目。改版后的“小莉帮忙”栏目在原来宗旨的基础上,还充分架起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桥梁,注重从政府信息里淘金,发挥电视中介的最大效应,为民众建立生活资讯服务平台。栏目改版后,收视率更是一路攀升。以往在政府信息相对封闭的时候,记者和编辑常常为无“米”之炊而发愁,但是政府信息公开了,有些问题随着政府发布信息的渠道通畅也迎刃而解。可以说民生新闻好做了,老百姓解决点难题也容易了。
      应引起注意的是,除了“水、电、气、暖、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外,媒体还要从更高层次上贴近民生,如环保问题、教育公平、医疗保障,等等,这些大民生新闻促使媒体站得高、看得远,保证民生新闻更有关注点。政府信息公开,无疑为都市媒体关注这些大民生提供了可能。只要记者耐心地到政府信息里淘金,就不会缺乏这类新闻。当然,政府信息只是为我们采写新闻提供了渠道,如何淘金、淘什么样的金,还要从读者的诉求去考量。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渠道的通畅,读者诉求的胃口也会变大,也会发生众口难调的问题,媒体注重的民生新闻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从小民生到大民生,从个体而向全社会,媒体巧借政府信息这个“菜篮子”,就会满足读者的“餐桌”。
      从反馈与互动中为民众代言
      政府需要公开的信息很多,媒体有灵活互动性强和覆盖面广等特点,媒体虽有选择和“包装”,但条条新闻都要打在老百姓的关注点上。报纸,不仅仅是信息纸,更是互动纸。互动性可以帮助政府信息在老百姓中易于“消化”。2004年创刊的《东方今报》被国内报界誉为“中原报业一匹黑马”、“中国成长最快的都市报”。它之所以在5年的时间从无到有,成为河南省媒体界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它以“办百姓信赖的都市报”为核心办报理念,始终坚持“从平民立场出发,以平民视角观察,用平民语言叙述,为平民民生服务,用平民新闻立报”,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平面媒体的立体联动优势,始终把百姓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作为关注的重点,很快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支持和信任。在传递政府信息方面,该报专门开通了一部热线,不定期邀请省市教育、卫生、公安、电力、医疗等部门负责人做客该报民生热线,现场解读政府信息,回答市民的提问,接受市民的投诉,及时为市民释疑解惑、排忧解难,有时还当场处理一些久拖未决的问题,在政府部门和群众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提高了报纸的影响力。另外,该报还增加互动版面数量,细化栏目设置,专门刊登市民的反映、求助和意见等,让市民的来电内容在版面上有所体现,虽不一定能帮他们解决问题,但在报纸上表达他们的呼声,对他们也是极大的鼓励和安慰。
      记者在采访中,往往能捕捉到政府未能引起重视的信息,这些信息经反馈,促进了政府的工作。这是对政府信息公开很好的补充。如东方今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出租车司机加气难,通过实地深入采访发现有一些地方油改气之后,出租车为了加气要排几公里队,甚至排一夜队,就积极和相关部门沟通,并在今年河南省的“两会”期间专访了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董永安,就低碳、环保等未来交通发展的方向、如何建中原绿色客运新干线、年内再开设4条城际公交线路、禁止叫卖出租车经营权等问题为市民进行了详细解读,最终使“绿色新干线”呼之欲出,加快了“今年要推绿色客运线,客车从烧油改为喝气”的实施步伐。对于媒体来说,有政府信息公开支持,它是职责与权利的扩大,不仅充实了媒体的内容,也增强了媒体发布内容的权威性。
      媒体的舆论监督更有的放矢
      随着媒体市场化的深入,记者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记者在各政府部门获得一些信息相对容易,因为报社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政府部门的工作往往需要媒体来报道和宣传。现在由于媒体市场化的因素,媒体记者越来越多地站在受众的角度来报道政府的行为,报道模式从原来简单的成绩报道,转换为关注民生的深层次思考,更多的批评性、建议性、监督性的报道涌现出来。语境的变化,使得原本稳定的信息传递渠道发生了变化。《条例》从法律上保障了媒体的采访权,使媒体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通畅,传媒的主动性增强,有利于媒体舆论监督功能的发挥。《条例》的第三章第十五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这就指明了政府信息的公开渠道,从以往的媒体单方主动转变为双方合作或政府主动。对此,《条例》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新闻媒体的采访权,舆论监督的展开会较为顺利。该条款预示着媒体针对政府政务信息所行使的新闻采访权变得有理有据。
      媒体市场化和竞争的白热化集体体现在都市报上。都市报的新闻监督成为竞争的利器。以往的都市报新闻监督大多眉毛胡子一把抓,逮到什么做什么。政府信息公开后,都市报大多会有选择地进行新闻监督,记者在采写这方面的稿子时,先查看政府信息是否要解决这些问题,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监督,保证了监督的有效性。
      如东方今报记者了解到:三省七市联手治理干线公路,通行费取消后,大货车都从高速转移到国省干线公路上,致使干线公路超限超载增加30%,对公路路面破坏很大。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政府也在治理“超载让国省道‘很受伤’的问题”,记者在采写稿子时既揭露了大货车超载的非法行为,又积极报道了豫苏皖联合开展的治超“淮海携手行动”,使稿子既打击了非法行为,也正面宣传了政府工作,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积极作用。都市报在新闻监督上因为有了政府信息公开,也就不再是“孤军作战”,监督的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成为政府工作的耳目和助手。
      
      参考文献:
      1.陈江:《新闻导刊》,2007(3)。
      2.《传媒》,《半岛故事 一张年轻世界百强报纸的成长史》,2008(4)。
      3.张建星:《传媒的运营时代》,文汇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编校:施 宇

    推荐访问:都市报 打好 公开 政府 信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