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中的阻碍因素及对策探究

    时间:2021-03-27 08:07: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当前,农业面临着“明天谁来种地”的问题。国家正在实施大力扶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转变农民身份,将农民职业化,为农业发展培养实践人才。着重分析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阻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内涵;培养;阻碍因素;对策
      作者简介:夏慧敏,女,曲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基本理论;隋许杰,女,曲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4-0050-03
      2005年底,农业部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中首次提出要培养职业农民。职业农民首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各地都在为培养职业农民做各种努力。2007年10月,新型农民的培养问题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2014年3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和农业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要求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1]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
      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类似的概念有:专业农民、农民专业化、农民职业化、骨干农民等,但专业农民和骨干农民是特指一部分农民,不代表整体,而农民专业化与农民职业化是一种手段,它是转变现在的传统农民为职业农民的一个过程。笔者认为,新型职业农民与教师、医生、律师一样,是一种职业,与传统农民相对。在我国,农民一直以来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作为一种身份、一种等级、一种生活状态农民有一种贬义的意味。新型职业农民则是要彻底与传统农民决裂,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来诠释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指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先进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的人,他们以农业为自己的职业,从中获得客观的稳定的工作收入。职业农民从内涵上讲,至少包括三个方面:(1)必须从事农业方面的生产和经营;(2)必须以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能够取得社会平均收益;(3)必须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而存在,并获得广泛的社会尊重。[2]
      二、培养职业农民的阻碍因素
      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职业类型。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要在全国广泛实行,必须要突破以下三个方面的阻碍。
      (一)农民基本构成方面的阻碍
      1.农民数量不断减少。城市化的推进,导致大量农民“跳农门”,大量农民离开土地进城打工,重新开辟一个谋生之路。农民转移人口不断增多,每年以900万人—1 000万人的速度加速转移,尤其是青壮年的务农农民急剧下降。[3]
      2.农民结构趋向失衡。农村务农的人口在年龄结构上,务农人口中老龄化严重,在性别结构上,务农人口偏向于女性,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和辍学少女。务农人口中还有一部分是兼职务农,她们可能还在家附近的工厂打工,抽空照料家里的田地。这部分农民不看重农业产量,她们的想法很简单,种点庄稼总比撂荒要划算。
      3.农民传承出现断裂。我国传统的观念中农民是无法获得职业的人不得已而维持生计的手段。自古以来都是“学而优则仕”,即便是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毕业生,也很少有人愿意回到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五谷不分的情况在年轻人中普遍存在。农业发展后继无人已经成为农业的一个重大难点。
      4.农民素质普遍较低。在农村,受过教育的年轻人都走出去,留在了城市发展自己的事业,而留在农村的有文化的中老年人还有大部分是退休的农村干部,真正务农的基本都是文盲或半文盲,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到70%以上。
      (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上的阻碍
      1.农民的学习热情不高。从古至今,我国的农业的知识主要是从经验总结,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传播。农民对于农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了解甚少,甚至存在反感。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容易安于现状。职业农民的培训,需要花时间,还需要花费一定的金钱,效果还不得而知,农民普遍热情不高。此外,由于目前职业学校在农民培训体系上还存在诸多弊端,农民对于是否参加培训还处于观望期。尽管部分农民有依靠科学知技术,提高农业产量的意识,但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学习能力不够培训课程对他们偏难,学习效果不明显,渐渐地热情也冷却了。
      2.职业培训体系与现实脱节。职业学校的教师一般是具有高学历的农业专业的高材生,他们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对于农业实际情况却了解甚少。他们在教授农业知识和技术时,更多的是纸上谈兵,对于文化知识的灌输远远大于对实用技术的传授。另外,培训的内容和方法与传统学历教学如出一辙,多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培训内容相对滞后,照本宣科,不能与现代农业发展想结合。另外,对职业农民进行培训时间短、收费低、组织难,有些学校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通常会采取有利可图的传统学历教育模式。却不愿意组织在乡务农的新型职业农民的现代化农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这种培训方式根本无法为职业农民带来实际收益,这就使很多职业农民面临着务农无技、致富无术的两难境地。[4]
      3.政府认识不足,敷衍了事。一些地方的基层领导,由于受到后农业税时代基层政府运作困难的影响,不光缺乏对职业农民培训的宣传力度和引导力度,更不愿意承认职业农民培训会起到相当大的社会效益,不承认农民培训会对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4]于是培训只是敷衍了事,纯粹走形式主义,基层政府不愿意打破原有的传统农业模式,安于现状,不愿意进行改变。
      (三)社会环境方面的阻碍
      1.土地制度不够完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归国家所有,但责任到人,试用权归农民,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农业生产量。但目前个人的承包土地面积已经不能满足职业农民的要求,这就要求土地流转制度的来发挥作用。土地流转制度的有效发挥靠稳定的土地使用权制度。国家必须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制度,确立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法律地位,为职业农民的培养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地环境保障。

    推荐访问:探究 阻碍 对策 因素 培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