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研究综述

    时间:2021-03-26 08:02: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文章在总结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研究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归因和治理对策问题,以期为缓解职业倦怠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研究综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1. 094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01- 0221- 03
      0 引 言
      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主要是指工作者受外部的环境,以及个人能力、精力等影响产生疲惫不堪的状态。美国精神病学家费登伯格于1974年提出的职业倦怠概念,吸引了各个行业学者的关注,人们对此现象进行实证研究并制定了职业倦怠量表,这标志着对职业倦怠的研究更加具体化和专业化。
      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在工作环境为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中,教師、医护人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近几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目标放在高校教辅人员、辅导员、图书馆员等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上。作为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治理对策等有诸多的文献介绍。本文拟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缓解我国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状况。
      本文中的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指高校中行政级别为科级及以下,从事着行政管理中最日常和基础工作的高校辅导员、高校教辅人员及各类行政管理人员。本文所指的文献综述是指在2000年-2018年,涉及以上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在整理和分析这些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与述评。
      1 文献资料概况
      1.1 按年份统计
      作者从中国知网查询结果显示,截止到2018年8月,目前有关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研究方面的文章共计572篇,其中硕博士学位论文57篇,详见下表1。
      以上统计可得出,从2010年开始,关于高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倦怠研究的文献数量一直较稳定,每年的发稿数量都较稳定地保持在45篇以上。可见,关于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已保持长期且系统地深入研究,这也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该课题的研究的必要性。
      1.2 按研究对象统计
      根据掌握的文献,对研究对象的统计有以下几种分类:
      (1)按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所在的高校类型分类。普通高校、高职高专、民办院校等均有职业倦怠现象。
      (2)按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所在的地域分类。目前研究者对全国各地的高校职业倦怠研究均有涉及,有些以某高校名称为题,或以“地方高校”“民办高校”为个案进行实证研究。
      (3)按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从事的岗位分类。管理人员中尤以辅导员的研究最多。其次为教学秘书、档案管理人员以及其他教辅人员为研究对象。
      2 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归因分析
      职业倦怠作为目前困扰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问题,已有学者从外部归因和内部归因对其展开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
      生态学解释。卡罗尔和怀特的生态理论模式认为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导致职业倦怠,因此,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由于个人原因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职业倦怠渐渐形成并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不会因为年龄增长和工作年限的不断增加而减弱。和谐处理个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有效摆脱职业倦怠的方式,必须拥有自我调适能力,直面工作中的挫折和压力,坚定职业信念,注重个人与组织生态环境共同体。
      心理学解释。目前有学者从马斯洛心理需求层次理论等理论对职业倦怠进行专门的研究。①需求层次理论。职员的工作的热情和成就感是源于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从当前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来看,工作待遇、职称、压力、健康等现实问题使他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是主要因素。高校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工作热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他们的归属感。②心理契约论。有学者分析,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入职后,高校提供的设备资源、创造的工作环境以及获得的各项学术和个人资源与个人心理并不匹配,导致对高校行政机构感到失望,在日常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较低,心理契约关系得到破坏。公平理论和激励理论是心理契约理论中的重要分支,在高校中,行政管理人员如发现自己投入的精力和收获的利益相符,心理较为健康平衡。如发现投入产出比出现失衡,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会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获得公平感。因此,作为高校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到入职高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都是有较高理想抱负的人,在制定激励制度时应深入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避免使用单一的激励手段,从而达到期望的目标,避免职业倦怠。
      管理学解释。高校作为一个组织,是目标与任务的凝聚体。完成组织中的目标和任务需要具备相应的素质,在众多素质中最重要的是胜任力。对高校的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来说,拥有坚定的职业理想,牢固的教育信念,过硬的专业知识,健康的人格特征和良好的研究能力方可胜任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随着高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将不断更新业务能力,优胜劣汰。尤其是随着高校扩招、分校区的建立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需要储备专业知识,还需了解专业前沿领域、了解多元文化,更要具备国际视野。但高校在不断与时俱进与国际化接轨的同时,自身也存在许多管理问题诸如:①行政化思想严重,行政工作偏重多使用,轻培养,工作负荷大;②考核绩效方式简单粗暴,职称难评,岗位流动困难;③工作环境封闭,缺乏业务交流及专业培训;④人力资源发展空间不足,行政人员埋首事务性工作,导致丧失专业技能,没有从事第二职业的优势。
      作为管理学中的重点理论,科层制在高校中成为了不利于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发展的“绊脚石”,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产生:①严格分明的等级制度。上下级职权关系按等级划定,严格按章办事,各项活动都受规则限制。②科层制强调垂直化管理,扼杀了院(系)层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③工作内容的专业化使各项工作趋于死板和固定,一旦涉及分工不明会导致员工惰性和厌烦情绪。④非人格化,个人情感和规章制度的严格界定,缺乏人文关怀。

    推荐访问:管理人员 倦怠 综述 基层 高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