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源自真实世界的理论创新(下)

    时间:2021-02-24 12:01: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货币视角”与“全球视角”
      我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研究的另一篇重要文章,是于2007年写作的《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几个认识问题》。从题目看,本身并无突出特点,但文中提出的许多观点却十分独到,前所未有,是我对中国宏观经济长期观察研究的系统阐述。2005~ 2007年是我在宏观经济研究上极为投入并不断有所突破、扩展的一个阶段,至今都感到难以忘怀并欢欣鼓舞。记得当时赫赫有名的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对我说:我很喜欢看你写的文章,并专门批给集团内100个高管阅读。直至十年以后,深圳有金融业同行偶然翻看我过去所写的这些文章,仍直呼过瘾,都感到有点不可思议,怎么能在那么早就写出那样具有洞察力的文章,并且事实证明当时所述十分准确、可信。
      本文的重要论点都反映在其标题之中。
      第一点是:本轮经济高增长周期始于2002年,当时是由主动性宏观经济政策操作和外汇储备巨额增加双重因素造成的。
      2007年已进入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夕,当时都感到中国经济增长过热,但无人深究为何几年来持续过热和从什么时候出现的过热。并且按着当时的语言环境,不能使用“过热”这个词,即政府不认可外界对于中国经济出现“过热”的看法。我从各种情况来分析,认为“2002年是我国经济增长由冷变热、货币供应量由紧变松的一个转折年”,虽然这种看法在当时条件下“十之八九会遭到多数学者的反对”,但我有数据为证:2002 年全国GDP增长9.1%,五年来增长率首次超过9%,反弹明显。货币供应量M2、M1分别增长16.9%和18.4%,增幅是1998年以来最高的,并且已经明显过快。外贸进出口增长21.8%,贸易顺差增长34.7%,均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这一年,外汇储备增加742亿美元,增长近35%,无论增加额还是增长率,在当时都是空前而惊人的。为此,我精挑细选统计数据,专门为论据做出一张表,只要你细心分析,一定能够认可我的意见。并且,这张表自此以后一直持续至今,每年每月都坚持更新数据做出新表,已伴随我走过12年,是我持续观察、研究我国宏观经济的重要资料依据(见表1、表2)。

    表1 1996~2006年各项重要经济指标值(亿元,亿美元)

    資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民银行相关报表

    表2 1996~2006年各项重要经济指标增长率(%)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民银行相关报表

      但在当时人们却认识不到这一点,甚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认为2002年中国所要面临的经济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是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遇到的又一个艰难时期。所以,在当时的认知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仍然延续了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扩张性政策,致使在当时我国的货币扩张中有相当一部分实际上是由主观动因的内生性增加,即:在货币供应量的高增长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国内金融机构的自身信贷扩张所形成。另一方面就是外部因素,由于美元在这个阶段开始出现贬值并释放大量流动性,遂造成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加的局面,这使人民币基础货币随之被动大量投放,从而导致货币更加增长。
      第二点是:净出口是本轮经济过热增长的源头,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只是一个表象。
      因为经济出现过热,首先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调控经济过热增长,主要就是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但在2002~ 2007年这一时期的固定资产投资膨胀中,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调控政策,想方设法压缩投资规模,却始终压而不降,政策难以奏效。这种现象,在以前历次经济出现过热及其调控中从未见过, 政府相关部门及专家学者都深感疑惑。2007年夏天我在国家行政学院学习期间,长住校园宿舍,夜以继日地进行各种数据的分析对比,有一天在夜深人静之际,惊喜地发现一个秘密:在2002~ 200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均保持约26%增长的同时,出口却以年均增长31%的更高速度增长,并且出口增幅始终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两条曲线或高或低,上下起伏,如影随形。我认定: 这并非偶然的巧合,而是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联系,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出口及净出口拉动的,净出口的巨额增加,相当于从境外为国内带来了一部分投资需求,致使国内总需求放大,从而造成社会总需求事实上大于社会总供给的局面。因此,净出口在前,是第一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后,是第二位的。是净出口为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了巨大需求,进而拉动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
      这一意外发现,解释了在当时条件下,宏观调控接二连三出台抑制性政策,固定资产投资何以长期维持26%左右的高速增长;也说明了投资比例持续上升、长期高企,国民经济仍未发生重大比例关系失衡的真正原因;同时,找到了政府调控固定资产投资膨胀为何难以有效发挥政策效应的根本原因。
      第三点是:流动性过剩因外汇储备巨额增加形成,而其国际大背景则是美元的过滥发行。
      当时,在《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几个认识问题》一文中, 我认为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出现经济过热增长,均表现为社会总需求的迅速扩大;而社会总需求放大都是由货币的过多发行所致。因此,经济过热增长、社会总需求膨胀之时,货币供应量增长情况一定表现突出。”2002~2007年中国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长16.1%和17.1%,显然过高。同期中央银行为了控制流动性过剩问题,连续12次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但在调控政策收而又收的情况下却出现流动性多而又多的局面。其背后的原因在于美元多发和过滥,导致美元大幅贬值约50%(2000年10月美元兑欧元为0.82∶1,至2007年7月发文时贬至约1.40∶1);而中国由于采取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政策,并实行“结售汇制”,这就使人民币相对于当时世界的其他主要货币也出现大幅贬值现象,并成为当时条件下全球最值得投资的廉价货币,从而吸引国际资本纷纷涌入中国,追逐人民币资产,以期达到避险和谋利之目的。

    推荐访问:源自 理论 真实 创新 世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