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上海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定位与挑战

    时间:2021-02-10 04:02: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neny/neny201502/neny20150224-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neny/neny201502/neny20150224-2-l.jpg
      天然气交易中心不单纯是一个平台,而应该成为天然气交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和市场参与各方的服务商。
      2015年甫一开局,首个国家级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即获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复。公开资料显示,该交易中心属国家发改委和新华社战略合作的产物,由新华社牵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多家城市燃气企业以及相关能源企业共同参与,几乎囊括了天然气产业的上、中、下游最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对于这样一个一定程度上表征国家意志、由独立第三方领衔的“混成旅”,业界寄予厚望的同时,也对其下一步面临的挑战持观望态度。
      在此之前,国内具备天然气现货交易资格并开展相关交易的,除上海石油交易所之外,还有宁波甬商所、北京石油交易中心等,以上海石油交易所交易相对活跃。国家为何会在这个时点推进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此外,如舆论所言,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面临市场参与主体少、价格管制、基础设施公平开放尚未全面落实、管网互联互通尚不成熟等制约,如何从中国市场的现实出发,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两手,寻找合适路径,推动交易中心建设?笔者不揣浅陋,试稍作分析。
      应时而至的天然气交易中心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快速发展,进口天然气规模不断增长,同时,鉴于天然气“亚洲溢价”以及亚洲尚未建立形成一个广受认可的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客观情况,建设区域性天然气交易中心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而当我们放眼国际国内能源市场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局、新挑战,不难发现,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获批,其肩负的使命,除把握国际天然气市场难得机遇,对外争夺国际天然气定价权、化解“亚洲溢价”外,对内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天然气行业现有格局难以实现根本变革的背景下,试图通过边缘突破,为推进行业改革另辟蹊径,其内在逻辑与设立自贸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既是一种探索机制,也是一种倒逼机制。
      首先,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进入平台期。2004年初“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正式商运,开启了中国天然气市场近十年的高速发展期,市场增速持续多年维持在15%以上。2014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181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4%,成为仅次于美、俄,位列全球第三的天然气消费大国。戏剧性的是,2004年以来,我国天然气市场也经历了由“西一线”建设前期的向沿线省份压指标,到实际运行时供不应求的变化。这种供不应求的格局,持续了整整十年,让“气荒”成为十年来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一个最刺眼的关键词。2015年,预期中的“气荒”并未像往年那样如约而至(此前相关机构预测今年冬高峰期间我国天然气供应缺口62亿立方米),除了少数高峰时段,个别区域甚至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与之前的拧紧阀门限气的情况不同,如何履行与上游气源企业签署的“照付不议”合同,成为下游企业必须面对的“新常态”。这其中既有经济增速放缓导致需求疲软、国际油价下跌导致天然气比价优势削弱、国际天然气市场LNG现货供应充足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天然气核心市场逐渐趋于饱和、潜在市场开发面临价格机制、能源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制约日趋明显,才是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其次,天然气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着力破解。
      一是产业链上下游不平衡。十年来,我国天然气市场上游、中游仍基本维持由“三桶油”主导的基本格局,但下游市场却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港华燃气、新奥燃气、华润燃气、中国燃气等为代表的跨区域经营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以北京燃气、上海燃气、深圳燃气为代表的地方城市燃气企业,将中国城市燃气市场瓜分殆尽。多数企业均已经在香港或内地上市。与电力、水务等同属公共服务类的行业相比,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在引入多元投资方面,步子迈得相对较快。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行业规划、天然气价格、气量分配等方面,地方政府依然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天然气行业面临一个上下游开放程度不均衡、下游资本多元与政府严格管制不匹配的双重矛盾之中。
      二是天然气多层次市场雏形初现。与公众对天然气行业垄断的刻板印象不同的是,我国天然气市场早已不再是铁板一块。从下游市场来看,除管道天然气受管道的自然垄断属性制约,目前基本以特许经营权为依托,实行区域垄断经营外,交通用能(包括CNG汽车、LNG汽车、LNG船舶等)、“非管输”天然气(管道尚未到达,需通过临时LNG撬等设施提供供气服务)市场等有了较快成长,其运行基本遵循市场化逻辑。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LNG工厂方面,全国已建成投运113座,年产能1600多万吨,另有大量在建或规划项目;LNG加气站方面,目前我国已经建成LNG加气站1000余座,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构建形成。另据卓创资讯统计,目前我国LNG汽车(包括重卡、乘用车)发展迅速,预计到2015年,中国LNG汽车将达到20.8万辆,到2020年,中国LNG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4.5万辆(油价下行预计将会对LNG汽车的发展构成负面影响)。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则达到数400余万辆;LNG船舶方面,截至2013年底,全球共有125艘商业化运营的以LNG为燃料的船舶,除22艘运行于挪威沿岸外,余下103艘均运行于中国长江及内江流域;内河船舶LNG加气设施也已经启动。与此同时,国内主要的用气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深圳、武汉等国内主要城市,均已经建设形成了调峰LNG站,除少数城市依托港口和区位优势,直接进口LNG外,多数城市用于调峰的LNG,均需要在国内采购。天然气“非管输”市场也获得了较快发展,提供相关服务的浙江绿能等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市场表现。此外,天然气上游市场也开启了一道窄窄的门缝。一方面,以内蒙克旗、新疆庆华等项目为代表的煤制天然气开始陆续投产,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在建和审批通过的项目高达1215亿立方米/年,国内煤制天然气尽管面临环保质疑,经济性检验和设备运行稳定性的考验,但依然逐步成长为天然气上游领域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未来势必将以管道气、LNG等多种形式进入市场;另一方面,以新奥、广汇、九丰为代表的民企也已经获得或实质性具备LNG进口权限,且不论部分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等)也呈增长态势。

    推荐访问:上海 交易中心 天然气 定位 挑战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