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植物源农药10%小檗碱对草莓白粉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时间:2021-02-06 04:00: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ankx/ankx201630/ankx20163032-1-l.jpg
      摘要[目的]探索新型小檗碱对草莓白粉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及其田间施药剂量和方法。[方法]以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稀释3 000倍为阳性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10%小檗碱(BBR)可湿性粉剂稀释800、1 200和1 600倍喷药3次,喷药间嘧隔7和12 d对红颜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草莓的安全性。[结果]10%BBR对草莓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且防效与醚菌酯无明显差别。对于发病严重的草莓白粉病,喷药间隔7 d,稀释800~1 200倍防效较佳,在相同试验条件下BBR的防效期较醚菌酯短。预防用药以施药间隔12 d、稀释1 200~1 600倍为宜。[结论]10%BBR可湿性粉剂对草莓安全、有效,可作为防治草莓白粉病的天然杀菌剂。
      关键词植物源农药;小檗碱; 草莓白粉病; 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30-0090-03
      草莓白粉病由真菌子囊菌亚门单囊壳属的羽衣草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aphanis)侵染所致,是草莓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在陆地和设施大棚均有发生,陆地草莓发病率在15%~30%,低温高湿的大棚草莓白粉病的发病率高,严重时在50%以上,影响草莓的品质和产量[1]。目前,防治草莓白粉病主要依赖化学杀菌剂。但化学农药由于作用靶点单一,白粉病菌易产生抗药性,从而降低防效。生物农药、天然抗菌活性成分是目前环保农药研发的热点[2],前期研究首次发现小檗碱(BBR)这一传统抗细菌化合物对桃褐腐病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3],大田试验证明BBR防治率在70%以上,对桃果实安全、无毒[4]。BBR作为传统抗菌药,不仅高效抑制桃褐腐病菌(真菌),且能杀灭果实表面的G+和G-细菌[5],降低贮藏和运输期的总菌量,达到理想的防病效果。近年来,关于BBR抗癌、治疗Ⅱ型糖尿病、高血压、抗心律失常等新功能的报道较多[6],使BBR的更多防病机制被发现。BBR水溶性差,0.5% BBR水剂运输成本高。笔者根据BBR的性质制备了10% BBR可湿性粉剂[7],选择预防和治疗2种施药方式,研究了BBR预防和治疗草莓白粉病的用量及用药间隔,以期为明确BBR抗草莓白粉病效果,给草莓生产提供施药方案。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供试品种。供试草莓品种为红颜。
      1.1.2供试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WG)购自巴斯夫贸易(上海)有限公司;10% BBR可湿性粉剂(WP)由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提供,以BBR为主要成分[7]。
      1.2方法
      1.2.1田间治疗试验。
      选白粉病发病严重的8~13片叶草莓,于2015年11月初在北京昌平大棚草莓基地进行试验。前茬作物黄瓜,中等肥力,砂壤土。10% BBR WP分别稀释800、1 200、1 500倍,阳性对照为50%嘧菌酯WG稀释3 000倍,以清水为对照。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4 m2,各小区草莓植株长势一致,3次重复。采用手动喷雾器对叶片正、反面及植株均匀喷雾,以叶面、叶被面雾滴均匀一致为宜。为探索施药间隔,分别设7、12 d施药1次,连续施药3次,在第 3次施药7、12 d后调查草莓叶片发病情况。
      1.2.2田间预防试验。于2015年10月底在河北栾城大棚草莓基地进行试验。选草莓生长初期6~10片叶,未感染白粉病时进行试验,前茬作物为番茄,中等肥力,砂壤土。试验设计、分组、剂量等同“1.2.1”,于发病前第1次施药,分别间隔7、12 d施药,连续施药3次,在第 3次施药7、10 d后调查草莓发病情况。
      1.2.3调查方法。
      1.2.3.1预防和治疗试验结果调查。
      每小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 3 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正、反面白粉病发病情况。叶片病情分级标准:0 级,叶片无病斑;1 级,叶片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 5%以下;3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 6%~15%;5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 16%~25%;7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 26%~50%;9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 51%以上。依据病情分级标准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 相对级数)/(调查总叶数×最高级代表值)]×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空白对照病情指数×100%
      1.2.3.2安全性调查。
      观察
      各处理区草莓叶片是否有药斑、发黄、植株矮化、萎蔫等药害。
      1.3数据处理应用SPSS 23.0软件统计处理各组药效差异,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比较差异显著性。
      2结果与分析
      2.110% BBR WP对草莓白粉病的治疗效果
      由表1、2可知,随稀释倍数的增加,10%BBR WP治疗效果呈下降趋势,在试验剂量范围内药剂浓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好。10%BBR WP稀释800、1 200、1 600倍,7、12 d施药1次,防效分别为81.58%、79.05%、69.84%和73.95%、62.56%和56.93%。草莓白粉病严重发病时(病情指数56.69),每7 d施药1次,10%BBR WP稀释800、1 200倍与50%醚菌酯WG稀释3 000倍无明显区别,防效在80%左右;10%BBR WP稀释1 600倍与对照醚菌酯比较,防效明显降低。每12 d施药1次,10%BBR WP稀释800倍与醚菌酯稀释3 000倍无显著区别,当10%BBR WP稀释1 200、1 600倍时,其防效较低,在62.56%以下。
      2.210% BBR WP对草莓白粉病的预防效果

    推荐访问:白粉病 农药 草莓 治疗效果 小檗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