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阅行业变迁,逐强国之梦

    时间:2021-01-30 04:01: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当下,放眼全球纺织业,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一直都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名字,这家企业不仅是中国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还代表着中国纺机业的全球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是中国纺机业中不可替代的底气和脊梁。
      初心不变 扛在肩上的产业责任
      行业人都很清楚,在当前的全球纺织产业中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匹敌中纺机集团在纺机领域的实力。目前,企业产品覆盖纺纱、织造、染整、化纤、非织造、纺机专件等纺织装备各个领域,产业链条完整,产品规模位居全球纺机企业首位。就是这样的优势让集团赢得了众多国内外一流纺织企业的合作。
      在很多人眼中,这样的优势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但叶茂新作为陪伴企业走过了几十年的“老员工”,最清楚中纺机集团今天的产业优势和行业地位缘何而来。“中纺机集团自成立之初就将‘满足人们在纺织品中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己任,并因此聚集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才华,甘愿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奉献自我的纺机人才,这些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纺机技术、思考创新方向,孜孜以求、无怨无悔。”在叶茂新心中,中纺机集团的今天就是靠着一群热爱纺织产业的人,肩负着祖国的重托,带着他们共同的产业梦想和目标,砥砺前行,打拼而来。
      领导层的明确目标再加上极具凝聚力的团队,让中纺机集团越来越强大。几十年来,集团一直作为纺机行业的中坚力量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产纺机技术水平,集团展示给世界的是一个不容小觑的中国纺机业。“中纺机集团数十年来始终坚守纺机主业,初心不变,在成就自身的同时,更为中国纺织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叶茂新说。
      很多行业人提及中紡机集团时都会想到这样一个称谓——“共和国纺机业的长子”。当然,人们也知道这个身份不仅道出了中纺机集团的产业地位,更多的是集团身上的产业责任与担当。“扛起‘中国纺机’这面大旗,我们责无旁贷。”叶茂新说。的确,即便是当下,中国纺机业各个领域都有了不少比肩、甚至超越国际一流水平的装备企业,但人们很难想象,若在中国纺机业的版图中少了中纺机集团,行业会是什么样子?在全球纺机业中,中国制造还能一如既往的强大吗?
      作为中国纺织产业的忠实追随者,中纺机集团为这份事业奋斗的决心从未踌躇,几十年来一直在不断提升自己助推产业发展。“强主业就必须要经得起风浪,必须有能力穿越行业的周期性波动。为此,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有所为有所不为。”叶茂新说,在这样的理念下,中纺机集团从企业管理运营到产品技术提升,将创新作为了一切发展的主线。
      创新引领 全业态商业融合
      “墨守成规只能垂垂老矣,不断创新方可与时俱进。我们始终都能清醒地认识到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叶茂新说,“改革开放以来,中纺机集团正是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胸怀,坚持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并以此推动了企业的改革和事业发展。”
      中纺机集团一直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目前已拥有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研究领域涵盖棉纺机械、化纤机械、织造机械、非织造布机械、染整机械、纺机专件等,并建立起了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拥有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转产条件。据悉,截至目前,中纺机集团拥有各类授权专利已逾千项。
      叶茂新表示:“从单机产品的品质、性能提升,到各流程的自动化研发,再到如今的全流程智能化装备,中纺机集团在棉纺、化纤、染整、非织造等领域都拥有了具有代表性的全流程智能化示范线,很多示范线已在全国主要纺织企业投入运行,目前还有一些项目在建设中。”
      在纺织行业“十三五”规划中,“六大智能化生产线”已成为行业发展重点,是做强中国纺织业的重要举措。作为中国纺机业“排头兵”的中纺机集团早已先行一步帮助纺织企业建起“智慧工厂”,在推动中国纺织业的智能化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与时俱进地推动技术创新,中纺机集团也在创新商业模式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焕发了企业活力。
      “我们充分运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借力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较好地实现了‘产融结合’的双轮驱动战略,为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金融资本支持。”叶茂新说,“随着市场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深感仅提供纺机装备已无法更好地满足客户发展的深层次需求了。为此,我们提出了打造‘服务型制造企业’的发展思路,结合中纺机集团的产业链优势,实现了纺纱、化纤和非织造为原料服务;织造为纺纱、化纤服务;染整为纱线、织造、化纤、非织造服务的全业态商业融合。”
      如大家所见,中纺机集团在进行产业链式的布局下,借助母公司恒天集团的资源以收购AUTEFA、立信为标志,有效地弥补了企业自身在染整装备技术上的短板,强化了在非织造布装备技术领域的力量,这些无疑为中纺机集团“建设世界一流纺机企业”的目标打下了更加坚实的产业基础。
      迎接变革 产业链的技术进步
      “新中国建立之初,全国的纱锭数还不到500万,设备均为国外设备。此后到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纱锭规模达2000万左右,增长部分主要是国产装备。到上个世纪末,中国纱锭增至4000万。此后经历了压锭、加入WTO,到2003年纱锭增至5500万左右,2008年纱锭突破8000万,目前,纱锭规模约1.3亿,这其中国产装备占据绝对比重。”叶茂新说。
      叶茂新还以纺纱机械为例,历数了改革开放至今的行业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来,该领域的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缩短流程、减少用工、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围绕行业提出的‘三无一精’需求,装备技术创新的目标非常清晰,进步显著。改革开放之初,一家5万锭规模的纺纱厂,其用工规模都以万人计算;到本世纪之初,万锭用工规模在120人左右。而近年来,随着纺机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纺织工艺流程的科学缩短,加上纺机装备生产效率的持续提高,目前,纺纱企业万锭用工仅几十甚至十几人。”叶茂新介绍说。

    推荐访问:强国 变迁 之梦 行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