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浅议新闻记者加强国学修养的意义|国学智慧与人生修养

    时间:2020-07-08 07:31: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全面提升新闻记者的修养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立足现实,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讨论了新闻记者增强自身国学修养对于提高其政治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养、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旨在唤醒国人,尤其是新闻记者,对国学知识的重视,使他们形成学国学、用国学的习惯,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新闻记者;国学修养:意义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08―0036―2
      
      西方一位哲人说,“叫一个民族毁灭很容易,两代不读这个民族传统的书即可”,即忘掉传统文化的民族没有未来,龚自珍说,“亡国先亡其史”,即一个民族的存在和发展是以人文文化的存在为基础的。
      校园本应是传播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摇篮。然而,我国的教育中明显存在着两种偏颇:一是对西方文化的重视程度渐渐高于中国本土文化;二是对科技知识的重视程度大大高于人文文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加入到了新闻记者的行列,然而他们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大都没有重视我国的经典文化,其实质都是对传统国学的忽略。
      关于国学的定义,比较普遍的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中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国学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国学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笔者写作此文,不是想争论“国学”的学术定义,也不想去推断国学命运的起落沉浮,只想用粗浅的文字,表达自己在学习新闻学以及阅读国学经典时所做的一些思考。
      
      一、新闻记者的政治修养与国学修养之间的关系
      
      从国学角度来看,民本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基础。孟子的“仁政”理论就是以民本为基础的,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还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在孟子看来,人民是宝贵的,不能忽视人民的利益和疾苦。儒家还强调:“国以民为本,社稷为民而立”。博大精深的国学一直影响着我们这个东方大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新闻记者作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首先应该成为有着良好国学修养的现代人。
      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此次见面会上,温总理体现出的深厚国学修养让人折服。记者会最开始,温总理以“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明志,表示希望自己把接下来三年的工作做好,这句语出自屈原的《离骚》。屈原的一生都在忧国忧民,温总理引用他的话来自勉让人非常感动。在被问及中国代表团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态度傲慢一事的时候,温家宝总理抛出此语:“人或加讪,心无疵兮”,这句话是出自唐朝刘禹锡的《子刘子自传》,意思是说即使有人诽谤,我也问心无愧啊!
      温总理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他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良好的国学修养有助于新闻记者政治修养的提升。良好的国学修养应该是当代记者的一种基本素质,一个不懂中国古典文化的记者在参加类似的记者招待会时是无法出色地完成报道任务的。国学注重人生伦理价值与艺术品位,注重人生的自我修养,国学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基因,而且是基于一种民族文化的自觉。这种文化自觉有三个基础:首先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有一种自我认同感;其次是对民族文化有反思和批判;再次是对世界文化和普世伦理有一个整体的观照,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加强国学修养,也是一种民族的求生存、求发展、求整体复兴的高层次的回归,所以这是基于文化自觉的一种努力。
      儒家思想虽然是古代的政治思想体系,但是具有许多普适性的和超时代性的内容,新闻记者应该对其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使我们的媒体在今天“以德治国”的政治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新闻记者的知识修养与国学修养之间的关系
      
      新闻记者的知识结构既不同于专家学者的精、尖、专、深,又不同于青年学子所学习的基础知识的广泛,而是既要有渊博的基础知识,又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一个记者博学多识还是知识贫乏,会影响其发现和判断新闻的敏感度,可以说,记者成就的大小同他的知识素养水平是成正比的,当然这里的知识素养也包含国学素养。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其中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算术等等。而文学知识是基础知识,中外有成就的名记者,大都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他们中的不少人,既是记者,又是作家。记者在新闻报道时,在坚持新闻报道完全真实的原则下,可以从文学作品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如借鉴某些文学作品中优秀的表现手法等,这样可以使他们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开阔思路。例如: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对我们写通讯就有不少可资借鉴之处;军事记者读读《左传》,看看它是怎样写战争的,定会受益匪浅;《诗经》以及历代诗人的名篇佳句,最好能背诵一些。有时候,一篇新闻、一篇通讯,引上一两句古人的诗,就能写出新境界。可见,“知识修养又博又专”是一名合格记者的重要标志。
      实践证明,知识构建的广博�是记者采访及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和重要因素。对新闻事实的感知力、判断力及写作时引经据典的敏捷性与记者良好的知识素养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学习国学,一方面延伸了记者知识的深度;另一方面可以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学基因传承下去,经典诗文是语言的精华、思想的花朵。有良好的国学修养作基础,记者会以更敏锐的眼睛发现新闻,并写出旁征博引、论据充分的好文章。
      
      三、新闻记者的专业修养与国学修养之间的关系
      
      谈到新闻记者的专业修养与国学修养,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于右任。于右任在国难当头的历史阶段,将国学释义为“经世学问,立言在天下”,“使数千年传统的中国文化,光芒四射,惠及全世界、全人类”的学科。他在《国父行谊》里称颂孙中山能“以经业的国学根基,特优的科学知识,来解答童年时期便深蓄于心的社会问题”。
      于右任还是将国学当做新闻事业的先躯。在《如何写社评》一文里他提出,“写社评的人,固然应该研求现代科学,周知世界大势,而对于国学的修养,尤其不可忽视。不但写文言文要深通文章义法,具备应用词料,就是写语体文,也必富于国学常识,然后用字适当,立义坚确,能使读者切理餍心,发生信仰”。他用这个标准评价与他共事的报人杨笃生、汪允宗、王无生、范鸿仙等人,也以此评价“报界宗师”张季鸾。他认为张氏“得师承(咸阳刘古愚)观览,故于国学朗然得条理,为文章亦如良史之绵密警策,而后来历办各报以至今日在《大公报》论述之成功,其留心经世学问,立言在天下,固早有所受之也”。于右任将国学应用于新闻业,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他认为“新闻纸就是记者的战场,社 评实是笔战的焦点,也就是新闻纸的灵魂”。
      回顾新闻界先人的案例和强调国学修养的意义,不是嗜古、复古,而是因为新闻记者修养之根就扎在这些地方,不刨根究底,对于新闻记者修养的探讨就不够深入,对于国学的意义研究也不够透彻。重视国学,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回头望”或狭隘地只看中国自身,我们的学术目光应是开放的、前瞻的。甚至可以说“回头望”正是为了使新闻记者在构建相关理论知识之初就做到“风物长宜放眼量”。于右任先生的见解,对我们真如醍醐灌顶:“经世学问,立言在天下”,“使数千年传统的中国文化,光芒四射,惠及全世界、全人类”。
      
      四、新闻记者的道德修养与国学修养之间的关系
      
      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新形势、新特点、新机制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对每一位新闻记者都是十分严峻的考验,新时期的新闻记者更要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忠诚于党,取信于民。而良好的国学修养,对提高记者的道德修养具有推动作用。
      西南大学的曹廷华教授认为:从本质上讲,我们国学内容很丰富。首先,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本文化,以人为本,这个在《尚书》里面说得很清楚,“天无眼不能看,天无耳不能听”,老天看到的就是老百姓看到的,所以当皇帝当官听老百姓的意见就是听上天的意见,突出了人本意识。其次,丰富的伦理道德。“五常”讲礼义廉耻,讲养成文化,怎样把一个野蛮的人变成一个君子,甚至变成贤人、圣人。再次,学会进退。就是处事待人掌握一个分寸小节从这里开始,读《大学》干什么,就大义焉与习大节焉。
      这些寓于国学中的道德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由此可见,深厚的国学修养必定会成为新闻记者智慧、灵感的源头活水,可以让当代新闻人学会修身、合作、利他。新华社记者穆青之所以能够写出很多生命力长久的好作品,之所以在晚年依然保持着对底层普通老百姓的真挚情感,正是因为他具备了一般记者达不到的道德隋操。可以说,当代新闻记者的才华、文字功底、写作技巧并不亚于他们的前辈,他们需要的是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除了“自强、自尊”,还应“自省”。通过经常自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地位,牢记手中之笔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心系人民群众,为人民鼓与呼,绝对不用它来牟取私利。
      国学经典的学习,有利于新闻记者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基因传承下去。经典诗文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写照,表现着中华文明中和谐、和平、包容、开明、革新、开放的至理大道。学习经典诗文能培养人们对中华文明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战胜挫折、奋发图强的勇气和力量。
      国学的修养培养是润物细无声的,也是功到自然成的。国学知识博大精深,新闻记者国学修养的具备,意味着其各方面修养的提升。这对于新闻记者满足当代新闻王作的需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新闻记者加强自身的国学修养是一种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它是一种文化底蕴的积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只有全面、有序地提升新闻记者的国学修养,“博古通今,厚德载物”才能成为全体新闻人的共同追求,从而形成良好的新闻氛围。

    推荐访问:新闻记者 国学 修养 浅议新闻记者加强国学修养的意义 加强道德修养的意义 加强党性修养的意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