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浅谈我国银行间债券投资业务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债券投资风险

    时间:2020-04-02 07:20:0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在反思美国次贷危机中银行业债券投资业务教训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债券投资业务的现状,并阐述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债券投资;银行业;投资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3-0156-1.5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揭示了债券投资这一传统稳健业务在管制放松后可能聚集的巨量风险。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债券投资业务方兴未艾,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将在反思美国次债危机教训的基础上,对我国银行债券投资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一、我国银行业债券投资现状分析   相对于高度成熟的美国债券业务,我国的债券业务还处于初级发展时期,风险管理体系并不健全,风险控制更多依靠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债券发行人和市场参与者严格的准入限制这一行政手段。近年来,随着债券市场的深度、广度的不断扩张和银行业债券投资业务的迅速发展,债券业务重要性正不断上升。   (一)债券市场的市场化趋势不管加强   与我国金融领域中的其他部份一样,我国债券业务正在向市场化有序进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参与者日趋多元化,债券种类呈现多样性,信用层次不断丰富。   从债券发行人看,范围由2004年的人民银行、财政部、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企业延伸到目前的铁道部、银行金融机构、国际开发机构;从投资范围看,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投资品种由2004年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和商业银行用于补充资本的次级债扩大到政策性银行债、普通金融债、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债券、混合型资本债和地方政府债等十余个品种,2010年又推出了超短期融资券,市场再添新品种。   从债券投资者看,目前已有银行、证券公司、基金、保险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社、财务公司和企业等类型的投资者,且户数逾万家,较2004年末翻了将近两倍。   从市场容量看,2010年债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10年末,债券发行量已达到9.76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9.30%;债券市场存量20.72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15.42%;各类债券托管量突破20万亿元,达20.18万亿元,较2009年增长15.09%。   从制度建设看,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制度建设得到长足进步,首批信用风险缓释合约已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银行参与债券投资业务的动力不断增强   由于政策、市场和自身特点三方面因素的影响,银行间投资债券市场的意愿较高。   一是宏观调控政策促使银行加大债券投资。受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影响,银行的信贷投放规模受到较严控制,债券市场进而成为银行配置资产的一个重要渠道。此外,存款准备金的联系上调也促使银行增大了对流行性资产的配置力度。   二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迅速发展改善了银行债券投资的市场环境。债券市场参与者数量的迅速增加和类型的多元化,为银行提供了更多不同投资取向的交易对手,提高了交易成功的概率;债券发行量的扩大则有利于银行更自由地调整资产结构,使银行的资产管理具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三是银行制度成为投资债券的内在因素。在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下,银行的资产配置受到严格限定,是债券成为除信贷投放外的另一重要资产配置方式。这对中小型银行业机构尤为明显。此类银行均存在经营规模狭小、营业网点不足、产品创新乏力、营销能力较弱的特点。在市场狭小、优质客户资源有限、中小企业利润偏低的市场背景下,中小型银行处于竞争优质客户乏力、培育小客户成本过高、无力独自研究和退出新产品的不利地位,限制了其贷款业务的发展;相对而言,银行间债券投资业务具有经营成本低廉、参与者市场地位平等、交易可控性强、不需要营业网点的支持、利息收益相对稳定的特点,有效规避了小银行的市场竞争短板,并可使其通过对债券期限结构的合理配置,兼顾资产流动性需求。   二、我国银行业债券投资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反思美国银行业债券投资业务的教训,并对比美国银行业在债券业务中风险管控的情况,可以看到,我国银行业虽然收到的制度约束和外部监管较为严格,尚不会出现较大的系统性风险,但发展差距显而易见,并且严格而言,我国银行业整体上处于尚未建立完整、系统的债券投资风险管理体现的阶段,管理水平先归于业务发展显得较为滞后,不利于低于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债券风险。   (一)风险投资策略不明确   我国大部分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近年来虽已展开了对债券的分析研究,但受专业人才缺乏、内外信息资源不足的影响,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多集中于单项业务或局部问题,缺乏系统性研究,不足以从全行视角出发为债券投资提供系统性的前瞻指导,未能对债券业务的发展方向、规模、种类、期限配置制定长期规划,致使银行债券业务缺乏市场定位,无法形成明确、持续的具体措施,影响了低于市场波动的效果。   (二)风险管理制度有所缺失   在业务规范上,多数银行还未建立起一整套能全面覆盖债券业务风险环节的管理制度,未能针对债券业务特点指定才做操作性强的自营业务、代理业务、代持业务具体细则或业务流程。日常管理主要依靠管理货币市场的业务的各项内部制度。而此类制度的内容多为各个部门的职责规定,没有可用于具体操作的风险量化指标,客观上难以在部门和岗位间形成有效制衡,削弱了债券投资管理的约束力。在投资决策上,银行主要依靠从业人员的经验判断,未形成亿债券种类、期限、价格和市场利率等因素为基础综合评定的决策机制。   (三)风险信息归集相当困难   一些银行的各类信息系统缺乏有效整合或梳理,无法满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和市场风险需要。此类情况或表现为分别记录的会计核算信息、财务管理信息和风险管理信息处于割裂状态,缺乏有限沟通渠道;或表现为自营业务、代理业务、代持业务台账未分类记录,无法统计各项业务总体数量。在各类信息系统尚未有效整合的情况下,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无法上升到依据风险计量、检测等手段进行科学决策的层面,只能停留在主观判断阶段。   (四)风险管理能力相对不足   一些银行的风险防范水平还较弱,对有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监控债券风险,并开始逐渐引入市场风险计量模型,限额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等技术支持,但受人力不足、专业水平有限和工作不专职的影响,在实际监控中未能实现风险分析由定性向定量的转变,没有建立市场风险资本分配机制,也未在压力测试基础上制定出应急处置方案,制约了风险监控的效果。   (五)短期逐利性仍然较强   频繁的债权买卖在一些银行已成为日常现象。有的银行频繁通过出售、购回的形式让交易对手代持自身债券,借以推高债权利率,实现更高的债权收益率;有的银行频繁进行债权买卖,亿获取价差收益。大量的交易使得一些银行1年的债权买入卖出总量高达齐年末债券余额的30倍以上。   (六)内部监督机制实现虚化   债券业务的风险管理在很多银行中长期处于边缘化地位。日常监督中,一些银行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未督促过高级管理层高进对债券业务的风险管理,也未拟定出相关风险约束指标;稽核审计等风险管理部门未对债券业务进行全面检查,也未提出过风险审计报告和风险管理意见。      【参考文献】   [1]中债登债券研究会.债券市场创新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   [2]弗兰克.J.法伯兹等著,钱泳译.高级债券资产组合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弗兰克.J.法伯兹著,李伟平译.债券市场分析和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孙琳: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

    推荐访问:浅谈 债券 银行间 浅谈我国银行间债券投资业务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状 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