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非暴力斗争三女杰】 非暴力

    时间:2020-04-01 10:07: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10月7日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三位女性,她们分别是利比里亚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利比里亚“和平运动”领导人莱伊曼・古博薇以及也门记者兼妇女权益活动家塔瓦库・卡曼。这三位女性的贡献是:完全投身于创建人类和平事业,致力于维护女性安全和权益的非暴力斗争。总计相当于一百五十万美元的奖金将由三人平均分享。三位女士共享和平奖,这在诺贝尔奖历史上尚属首次。    瑟利夫――“非洲铁娘子”   瑟利夫为利比里亚现任总统,也是非洲历史上第一位民选女总统,她以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享有“非洲铁娘子”的美誉。   瑟利夫1938年10月出生于利比里亚的一个小康之家。她的父亲是位从业律师,母亲也具有大学学历。在这个文盲约占总人口百分之七十五的国度里,女人识字的尚且不多,但相对富裕的家境却使瑟利夫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高中毕业后,瑟利夫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科罗拉多大学和哈佛大学,并在哈佛大学获得了公共管理学硕士学位。随后,瑟利夫回国效力,很快便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利比里亚政坛崭露头角,三十三岁时就担任了内阁财政部长。然而,瑟利夫的从政之路却充满坎坷,她数度面临人生的绝境,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   1980年4月,上士塞缪尔・卡尼翁・多伊发动军事政变,利政府十三名内阁部长被绑在木桩上,遭到枪杀。身为幸免于难的四位部长之一,瑟利夫侥幸逃生,并流亡到肯尼亚。1985年,她曾一度回国,并参加议员竞选,但由于在大选中抨击当时的多伊政府,她被捕入狱,以“肆意煽动”的罪名被判处十年监禁。在社会各界的强大压力下,她在被关押几个月后释放出狱,但仍受到跟踪和监视,导致她不得不再次选择流亡国外。1997年,瑟利夫回到了祖国,可是漂泊的生涯并未结束。瑟利夫在大选中与前总统查尔斯・泰勒竞争,最终选举失利的她被指控犯有叛国罪,无奈之下她只得第三次踏上流亡之路。   跌宕起伏的从政历程及漫长的流亡生活并没有让瑟利夫丧失斗志,反而使她在国内人气大涨。在国外,瑟利夫又在经济领域大显身手。起初她在美国花旗银行驻外分支机构从事金融工作,担任设在肯尼亚内罗毕的花旗银行副总裁,几年后又出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非洲地区主任,后来还以经济师身份在世界银行工作。丰富的经历让瑟利夫积累了深厚的国际资源,也为她打响了国际知名度。后来,在国际社会的干预和援助下,直到2003年利比里亚内战才逐渐平息。瑟利夫回到国内,出任利比里亚“团结党”领导人,同时担任利比里亚全国过渡政府“政府改革委员会”主席。2005年,这位三度流亡国外,但始终心系祖国的非凡女性,终于迎来了自己政治生命的春天。   2005年10月,利比里亚总统大选再度拉开大幕,这是该国在结束了十几年内战后举行的首次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选举。这次选举不仅利比里亚人极为重视,国际社会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数百名国际监督员密切监视着这次选举。经过两轮选举投票,作为利比里亚“团结党”主席的瑟利夫最终战胜代表“民主变革大会党”参选的著名足球明星乔治・维阿,当选为利比里亚新总统。她当年提出的竞选口号是“消除腐败、谋求发展”。这位女权主义拥护者还到处奔走呼号:“女同胞们,你们做好书写历史的准备了吗?我认为在利比里亚,现在是时候让女性展现能力了。”她在演讲中称,她将终结腐败和暴力等黑暗行为,并打破长久以来的男性统治,并呼吁所有非洲妇女帮助她们自己的国家。   世界各国的许多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对利比里亚大选进行了报道。瑟利夫的当选改写了非洲历史。作为女性成功地在总统大选中胜出,意味着非洲大陆出现了第一位通过民选上台的女性国家元首。她不仅改变了男性统治非洲政坛的格局,也提醒人们思考――也许女性是一剂良药,在铲除非洲普遍滋长的腐败、稳定政局方面更有成效。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瑟利夫取得的胜利对于利比里亚来说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这一天对于非洲妇女来说也意义非凡,因为这将为妇女打开更多的大门,让她们能够以比现在更有效的姿态在社会各阶层参与竞争。还有媒体评价说,全世界的人都希望这个接受美国哈佛大学熏陶的非洲女强人能够不负众望,成为照亮非洲的“一个灯塔”。   问鼎总统宝座之后,瑟利夫所面临的是严峻的挑战,因为她所接手的这个非洲最古老的共和国是其前任泰勒留下的一个山河破碎、百业凋零的“烂摊子” ――一个有数百万人口、曾饱受贫困和战乱惊吓的国家,很多外国人将其形容为“非洲最黑暗的角落”。瑟利夫于2006年1月正式宣誓就职后,在带领利比里亚人进行国家重建、稳定利比里亚和平局势方面作了努力。凭借其声望,她成功地使国际社会免去了利比里亚所负的五十亿美元外债;在改善教育卫生状况及维护女性权利等方面也有一定进展。“自从2006年就职以来,瑟利夫为维护利比里亚和平、促进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做出了贡献。”诺贝尔委员会这样评价她。   不过,对于瑟利夫的获奖,也有不同的声音。很多利比里亚民众不以为然,反对派更是嗤之以鼻。有媒体评论称,瑟利夫六年前的当选是非洲变革中最具特色的一幕,与南非的曼德拉一样,作为非洲首位民选女总统的瑟利夫是非洲政治的一个活标签。然而,这位如今已年逾古稀的女总统,处于尴尬的名望“剪刀差”:在国外,她被塑造成一头“非洲狮”,明星效应还在不断扩大;但在国内,她的名望却远不如其当选之前。不少民众认为她执政以来,打击贪污不力,国家面貌没有多大改观,现在的利比里亚与过去一样,仍是深陷极度贫困。人们还对她不愿追究内战期间的战争罪行,以及在角逐连任问题上食言甚为反感。瑟利夫定于2011年10月再次参选总统,争取连任。   古博薇――“和平斗士”   有“和平斗士”之称的古博薇是一位利比里亚和平主义活动家,她与该国现任总统瑟利夫同获殊荣。一个国家,同时有两人获奖,这也是诺贝尔和平奖历史上罕见的。   地处非洲西部的利比里亚,是19世纪上半叶时由美国获得自由的黑奴回到故土建立的国家,也是非洲第一个建立共和国的国家。“利比里亚”这个名称的原意为“自由之地”, 然而这个只有十一万多平方千米国土和三百多万人口的国家却长期深陷战争泥潭。1989年年底,泰勒领导的“全国爱国阵线”(简称“爱阵”)与多伊政府军打响了内战。之后,“爱阵”内部分裂,形成了与政府军三方混战的局面。1990年,多伊政府被推翻,但内战并未停止。直至1997年,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泰勒才通过大选上台。然而,形势并没有明显好转,各派武装仍然交火不断,尤其是1998年之后,由利比里亚政府军前参谋长查尔斯・朱鲁领导的“利比里亚人和解与民主联合”(利民联)一直与政府军对抗,企图推翻泰勒政府。随着“利民联”的逐渐强大,反叛部队与政府军之间的战争更趋残酷。战争使得这个风光秀丽的西非沿海国家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古博薇正是以在2002年至2003年初组织了一场终结第二次利比里亚战争(1999年~2003年)的和平活动而知名。   古博薇1972年出生于利比里亚中部地区,十七岁那年迁至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当时,古博薇高中刚毕业,而第一次利比里亚内战(1989年~1996年)已经爆发,古博薇原本打算继续深造学医,但战争却毁了她的求学梦。   在战争中古博薇成为一名精神创伤顾问,与泰勒部队里的未成年士兵一起工作,所看到的现象令她震惊:强奸在战争中被视为玩乐,小孩被拐走当兵、训练成杀人机器(军阀出身的泰勒曾因为雇佣娃娃兵而恶名远扬。这些被雇佣且处于毒品控制下的娃娃兵常常身着戏装,头戴金色假发,以心狠手辣而著称)。古博薇每天目睹杀戮与流血,她渐渐萌生了为自己的同胞做一点儿有益工作的想法。  后来,古博薇一度出国留学,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东方门诺派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结婚生子,成为六个子女的母亲。从1999年起,利比里亚的内战战火愈演愈烈。连绵不断的战争经历使得古博薇认识到,在这个女性人口占国家总人口一半以上的国度,“做母亲的女性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改善这个社会”。于是,她开始行动起来,希望用自己的方式,结束利比里亚无止境的战乱。   2002年,古博薇组建了“利比里亚妇女和平运动”,旨在弥合种族和宗教差异,让女性联手发挥作用,推动男性放弃暴力和战争。该运动的参与者包括该国的基督徒和穆斯林妇女,她们人数上百,身穿象征渴望和平的白色衣裳,每天坐在当权者泰勒必经的路边进行和平祈祷和非暴力抗议活动。无论是暴雨还是晴天,她们冒着隆隆炮声,唱着歌,一起向上帝祈祷。和平运动的影响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们公开声援她们。古博薇说:“我们无法容忍施加在我们的孩子身上的暴行。今天我们站在这里,因为我们知道明天我们的孩子们会问‘妈妈,在这场危机里你们在干什么?’”   在古博薇的领导下,妇女们与总统泰勒举行过会谈,向总统表达了她们的主张,“在过去因为我们的沉默,我们遭到了杀害、强奸、虐待、传染病、家庭分裂等一系列问题,战争教给妇女未来我们要敢于拒绝战争,我们不会容忍对和平的破坏行为”,并促使他参加在加纳举行的和平谈判。接着古博薇还领导了一个妇女代表团到加纳以继续推进停战进程。她们在加纳总统府外面举行沉默示威,最后促成陷入僵局的谈判达成和平协议,使利比里亚第二次内战于2003年结束,并使该国出现了十多年来的第一次通过民主选举方式产生的新政府。正是在这次大选中,产生了瑟利夫这位非洲历史上第一位民选女总统。   古博薇有句名言:“是普通的利比里亚人让国家重生和获得和平。”诺贝尔委员会这样评价她的贡献:“跨越种族和宗教界限,为推动结束利比里亚漫长战争和确保女性参与选举,莱伊曼・古博薇动员和组织妇女进行和平运动。她提高了西非女性在战争期间和战争后的影响力。”有评论认为,诺贝尔和平奖颁给古博薇,堪称众望所归。与该国女总统相比,她的获奖更令利比里亚人骄傲。   卡曼――记者兼   妇女权益活动家   现年三十二岁的塔瓦库・卡曼是也门著名记者,兼妇女权益活动家。她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阿拉伯女性,也是历届和平奖最年轻的得主。   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的也门有三千多年文字记载历史,是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却又是现代全球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从2011年1月中下旬开始,包括首都萨那在内的也门各大城市陆续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要求已持续掌权三十多年的总统萨利赫下台。声势浩大的反政府示威、残酷血腥的武力镇压使得这个在世界版图上很不起眼的小国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也让卡曼这个有三个孩子的妈妈记者一夜“成名”。   卡曼生于1979年2月,她的家住在也门南部城市塔伊兹,父亲是也门政治家,曾经在萨利赫政府内担任司法部长。   也门是一个大男子主义盛行的保守社会。在也门,妇女的社会地位一直很低。许多女孩子七八岁便被迫嫁人,百分之六十七的女性为文盲,贫困、营养不良的女性数量惊人。一旦发生粮食短缺危机,妇女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而且该国女性参政率很低,尽管也门有女性议员,内阁中也有两位女部长,不过自2006年以来,也门一直在全球性别差距指数排名中垫底。   作为妇女权益活动家,从事记者职业的卡曼在多年前就开始投身为争取女性平等权利而努力的事业。她创建的非政府组织踊跃挑战传统习俗,抵制儿童婚姻、为女孩子扫盲、鼓励她们在家庭中伸张自己的权利。在卡曼与其他女性人权活动家的帮助下,也门社会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扫盲课程,有的回家后甚至向丈夫和兄弟要求获得受教育、继承财产和参与政治的权利。   除了奔走呼号和付诸实践,卡曼还率先带头挑战束缚妇女的旧习俗。2004年,卡曼决定不再佩戴伊斯兰面纱,并呼吁其她女性效仿。2010年接受《也门邮报》采访时卡曼认为,“对于一名要工作的公开活动家来说,戴面纱十分不方便”,而且,面纱“仅仅是传统习俗而已,并非伊斯兰教义”。她的勇敢之举也为其招致了威胁,不断遭到恐吓,但卡曼并未因此而退缩。   卡曼于2005年创建了“无枷锁女记者”组织并任主席,以促进也门的人权进步,“尤其是争取自由表达和民主权利”。   2007年,卡曼的名气开始上升。她每星期二都要和自己的团体一起在首都萨那的政府所在地自由广场上进行示威抗议。此外,卡曼还为整个也门社会发出呼吁,要求解决失业和腐败等民怨。   2011年初,席卷北非马格里布平原和中东的“阿拉伯之春”,给予卡曼这位致力于争取人权的女士更多的人气。持续一个月的突尼斯民众抗议浪潮导致前总统本・阿里弃权出逃,间接催化了埃及民众对革命的迫切要求和勇气。在此激励下,埃及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并最终迫使穆巴拉克于2月11日辞去总统职务。但与上述两国的民主人士相比,卡曼更是一位“先行者”, 因为她向已持续掌权三十多年的也门总统萨利赫施压使其下台的斗争在突尼斯革命以前就开始了。   自2011年1月以来,也门政局动荡,总统萨利赫与反对派的冲突至今没有平息。在此期间,卡曼一直在也门组织学生集会和示威游行,抗议总统萨利赫的统治。1月23日,卡曼曾被当局抓捕,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她组织非法集会、煽动暴乱及扰乱社会治安,但批评者认为这是政府对她呼吁总统下台的报复。24日,也门政府同意卡曼保释回家,但强调仍将对其“罪行”展开进一步调查。1月29日,卡曼又领导了另一场名叫“愤怒日”的抗议活动。同年2月,卡曼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利用向突尼斯革命学习而来的呐喊来改变政权,这个呐喊就是‘人民想要政权颠覆’”。3月17日,她在一次示威中再次被捕。   据报道,因为从事反腐败、争取人权和自由的抗议示威活动,卡曼已先后七次被当局拘捕。卡曼一直坚持用和平方法进行社会改革,她所领导的这些抗议活动被半岛电视台制作成“People and Power”(人民和权力)系列中的一集纪录片,她所进行的斗争已经在阿拉伯世界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作为也门妇女积极形象的代表,卡曼曾在西方媒体上频频亮相。2011年3月,卡曼获得了“勇敢女性国际奖”。她强调,“我们长期遭到排斥,目前是到了自己站起来的时候了。这是唯一为社会做些努力的方式,从而让也门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在最艰难的情况下……卡曼在为也门妇女争取权利、为实现也门的民主与和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这样评价她。   在获悉自己得奖后,卡曼对美国媒体说:“得到这个奖,我非常非常高兴,我把这项荣誉颁给也门的革命青年和也门人民。”   卡曼的获奖,赋予了与瑟利夫和古博薇不一样的意义。利比亚战火、埃及抗议者被军车碾死、叙利亚军方炮轰反对派,“阿拉伯之春”染上了血腥味。卡曼的获奖,重申了非暴力的价值,也算是对西方鼓动阿拉伯人造反后面对血腥场面的一种反省与救赎。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表示,这三位女性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她们“为女性的人身安全和女性全面参与和平建设的权利坚持非暴力斗争……只有女性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机会来影响社会各层面的发展,我们的世界才能实现民主和持久的和平”。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向获奖者表示由衷的祝贺。潘基文说,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消息,实至名归;这证明了妇女所具有的领导力量,并强调了妇女在推进和平与安全、发展和人权方面的关键作用。潘基文还特别就此发表声明指出,诺贝尔委员会做出将和平奖授予这三位妇女的决定表明,妇女在促进和平事业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她们正在经济、政治、决策方面发挥领导力。潘基文强调,根除冲突中的性暴力、女性充分参与和平和民主建设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种必须,它对创建全人类的美好未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吕 静)

    推荐访问:非暴力 女杰 斗争 非暴力斗争三女杰 风流三女杰 zq风流三女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