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叙述分层】 叙述分层 复调

    时间:2020-03-27 07:38: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叙述分层自热奈特提出以来,长时期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划分标准。随着叙述学的发展,此概念变得更为清晰,内涵更为丰富;但同时也不乏因误读而产生的谬误;不过,其中的一些误读也滋生了一些新概念,从而丰富了叙述学自身的发展。本文通过研究叙述分层概念的发展和苏珊•兰瑟对叙述分层的误读,试图结合相关叙述学家对叙述分层的阐释给叙述分层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同时对叙述分层的叙述学功能进行深层的探讨。
      [关键词]叙述分层;定义;标准;功能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1)11-0031-05
      方小莉?穴1981―?雪,女,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四川成都 610065)
       叙述分层是由热奈特首先提出。此概念的提出并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国外只有为数不多的学者在叙述学专著中提及。国内对叙述分层的探讨更为罕见。其中,最先在这方面作出贡献的学者是赵毅衡,他在早期的一本叙述学专著《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中用整整一章详细讨论了叙述分层;另外,申丹在其最新作品《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中略微提及了叙述分层,并未深入阐述。
      叙述分层概念的提出虽未受到重视,但叙述分层本身在叙述学的发展中举足轻重,然而,由于热奈特对叙述分层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没有提出判别叙述分层的标准,从而造成了此术语在使用中的错误与混乱。本文通过比较热奈特与苏珊•兰瑟对叙述分层的不同阐释,试图通过对叙述分层的研究,结合其他叙述学家(凯南、赵毅衡等)对叙述分层概念的探讨从而给叙述分层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并进一步探讨此概念的叙述学功能。
      
      一、热奈特的叙述分层:判别标准的缺失
      叙述分层概念由热奈特1972年在其《叙事话语》中提出。但是,他并没有给叙述分层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给出了一系列描述:
      格里厄结束叙事时声称他刚乘船从新奥尔良到勒阿弗尔-德格拉斯……二者见与其说有距离,倒不如说有一条由叙述本身表示地界线,有不同层次。对我们来说,“金狮”旅店,侯爵和作为叙述者的骑士存在于某个叙事中,这不是格里厄的,而是侯爵的叙事,即《一位贵人的回忆录》;从路易斯安那的回程,从勒阿弗尔到加莱的旅行和作为主人公的骑士存在于另一个叙事,即格里厄的叙事中,它包含在第一个叙事里,不仅仅因为第一个叙事为它添上序言和结尾,而且因为它的叙述者已经是第一个叙事中的人物,产生它的叙述行为是第一个叙事中讲述的一件事。[1]?穴P158?雪
      热奈特以上对叙述分层的描述中,有三点值得注意:(1)在不同的叙事间有叙述本身表示的界限,有不同的层次;(2)叙述分层中第二个叙事的叙述者是第一个叙事中的人物;(3)产生第二个叙事的叙述行为是第一个叙事中讲述的一件事。在此基础上,热奈特给“层次区别”下了个定义:“叙事讲述的事件所处的叙述层高于产生这一叙事的叙述行为所处的叙述层。”这一定义本身较难懂,因此热奈特给出了进一步描述,并提出了叙述分层的三个术语,即故事外叙事(extragiegetic)、内叙事(intradiegetic)和元叙事(metadiegetic)。“勒侬先生撰写虚构的《回忆录》是在第一层完成的行为,可称为故事外层;《回忆录》中讲述的事件(包括格里厄的叙述行为)是包含在第一叙事内的,因此称为内叙事;格里厄的叙事中所讲述的事件又包含在内叙事(第二叙事)中,因此称为元叙事。”[2](P228)
      通过以上对热奈特叙述分层的分析,笔者认为热奈特的叙述分层主要有以下几个缺陷:
      首先,对一个新术语的提出,热奈特仅是给出一系列描述,不仅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也没有提出明确的判定标准,对于如何判定什么是故事外叙事,内叙事和元叙事,他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从而,后人在判定叙述分层的时候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造成了叙述分层概念的使用混乱。
      其次,热奈特提出的所谓“层次区别”的定义:“叙事讲述的事件所处的叙述层高于产生这一叙事的叙述行为所处的叙述层”[1](P158),本身也模棱两可。一方面,由于他没有给出判别叙述分层的标准,我们无法鉴别小说是否分层,如何分层;另外,何为“叙述的事件高于叙述行为”,“高于”如何定义,他也没有给出明确阐释。从他所谓的定义中,叙述行为与叙述的事件属于不同层次,但如何判定叙述分层却不得而知。事实上,热奈特的一系列描述中,有一个最重要的信息:“第二个叙事的叙述者是第一个叙事中的人物。”也就是说,小说出现叙述分层是因为出现了叙述者的变化,低一层的人物变成了高一层的叙述者。从而才产生了热奈特所说的叙述的事件与叙述行为处于不同层次。然而,热奈特只注意到现象,即叙述的事件与叙述行为属于不同层次,而没有意识到产生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是叙述者的变化。
      为了更加清晰地阐释热奈特的三个概念,我们以《呼啸山庄》为例:洛克乌德的叙述及经历是小说的第一叙事,而在第一叙事中包含了耐丽叙述的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故事,这一层则是第二叙事,而在耐丽的叙述中又包含了伊丽莎白的一封信,这一层则是第三叙事。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洛克伍德的叙述是在第一层完成,他没有被包含在任何的叙事中,因此第一叙事则为外叙述层,而耐丽是洛克伍德所叙述的故事中的人物,她的叙述被包含在洛克伍德的叙述中的,所以称为内叙述;而伊丽莎白又是耐丽的叙述中的一个人物,因此她的叙述被包含在耐丽的叙述中,因此被称为元叙述。那么小说则有三个叙述层,洛克伍德的叙事处在第一层;耐丽的叙事在第二层;伊丽莎白的叙事在第三层。从一个叙述层到另一个叙述层的过渡是低一层的人物变成高一层的叙述者。那么,热奈特所说的“叙事讲述的事件(event)所处的叙述层高于产生这一叙事的叙述行为所处的叙述层”的具体意思,用上面的例子来说就是:耐丽的叙述所讲的事件是处在内叙述层(第二层);而产生耐丽的叙事的叙述行为因是外叙事中的一件事,因此是属于第一层。这样事件所处的第二层则高于叙述行为所处的第一层。因此从定义上来讲,内叙事的叙述主体是属于外叙事层,而元叙事的叙述主体则是属于内叙事层。
      第三,热奈特提出的三个术语:故事外叙事、内叙事和元叙事在使用中,也容易产生误解。由于他没有明确给出区分叙述分层的标准是叙述者的变化,因此容易将叙述分层的问题与同故事叙述、异故事叙述等与人称相关的概念相混淆。这一点,他在《新叙事话语》中也意识到了。在这本书中,他提出如何区分故事外性质和异故事性质的问题:故事外是个层次问题,而异故事是与人称相关的问题,是关于叙述者卷入事件程度问题。我们在判定叙述分层时应该以叙述者和所处的层次为标准:“我们要判定叙述者是故事外还是故事内,是看这个叙述者是否是被另一个叙述者叙述出来的?”[3]?穴P81?雪因此,我们将洛克伍德判定为故事外同故事叙述者。作为故事外叙述者,他占据了叙事的最高层,他并非是由高一层叙叙述者叙述出来的;同时,他讲述自己的故事,卷入了故事情节,因此也判定为同故事叙述者。
      最后,他提出的这三个概念使用起来也很不方便,因为无法命名元叙事中的叙述层。笔者倾向于使用“初始叙述”与“第二叙述”,一方面,这一套术语方便使用,如果元叙事中还有叙述,我们则可以用第四、第五……叙述,直到无穷;另一方面,这一套术语也避免了谈论叙述层的主、次关系,而强调其包含关系。如果出现“次叙述”则似乎是强调“主叙述”更为重要。用数字则可以避免这种歧义。
      热奈特在叙述分层强调“叙述的事件”与“叙述行为”属于不同层次,而没有意识到叙述者的变化使叙事分为不同层次。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家也只能按照自己对热奈特概念的理解而使用。有的叙述学家在热奈特的叙述分层理论的基础上将此概念进一步细化,让辨别叙述分层的标准更加明确,例如,里蒙•凯南和赵毅衡;而有的叙述学家也因此而产生了对其理论的有意义的误读,从而延伸出新的叙述学概念,比如苏珊•兰瑟。
      
      二、里蒙•凯南与赵毅衡对叙述分层理论的发展
      里蒙•凯南在自己的叙述学专著《叙事虚构作品中》也用一定的篇幅介绍了叙述分层。从凯南的介绍来看,她对叙述分层的定义源于热奈特。不过,她对叙述分层的见解比热奈特更加清晰。
      首先,凯南认为:“故事里面也可能含有叙述。一个人物的行动是叙述的对象,可是,这个人物也可以反过来叙述另一个故事。在他讲的故事里,当然还可以有另一个人物叙述另外一个故事。”[4](P164)凯南明确提出故事里面也可能含有叙述,作为叙述对象的人物,也可以反过来叙述另一个故事。也就是说,虽然凯南给出的也是描述,但她看到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明确指出人物叙述故事。热奈特强调“叙述行为”和“叙述的事件”的关系,而凯南的描述中主要强调了“作为叙述对象的人物反过来叙述另一个故事”。她看到了叙述分层中更为本质的因素。
      其次,凯南提出“故事中的故事形成层次,每个内部的叙述故事都从属于使其得以存在的那个外围的叙述故事”。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凯南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故事中的故事形成层次”。这一点的提出包含了两个重要信息:第一,“故事中的故事”意味着故事与故事之间是包含关系;第二,凯南明确强调了“故事”,强调了人物叙述故事,在她所指的叙述分层中,每一个故事层是含有相对完整的较大的意义单元。
      最后在叙述分层的辨识中,凯南还提出“叙述总是处于所叙述的故事之上的那个层次”。按照她的说法,“故事层由超故事层叙述者叙述,次故事层由故事层的叙述者叙述”[4](P165)。需要注意的是:凯南的上一层等于热奈特的低一层(是表述的不同)。对于凯南来说,超故事层是故事层得以存在的外围故事,它包含了故事层,因此属于上一层,而故事层被包含再内,所以属于下一层。从阅读习惯来看,凯南对“高”、“低”的定义更容易理解。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明确看出凯南的定义中,叙述者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凯南的这一定义一方面强调了不同叙述层的包含关系;另外一方面也表明了高(热奈特的“低”)一层叙述对产生低(热奈特的“高”)一层叙述的作用。她的提法跟热奈特一脉相承,他们的意思具体说来就是产生故事层(内叙述)的叙述者是超叙述层的人物,而产生次故事层的叙述者是故事层的人物。凯南的超故事层对应热奈特的外叙事,故事层对应热奈特的内叙事,次故事对应热奈特的元叙事。
      凯南的叙述分层与热奈特相比变得更为清晰。遗憾的是,虽然凯南发现了叙述者在叙述分层中的重要性,但她与热奈特一样,也没有明确提出划分叙述分层的标准。赵毅衡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划分叙述分层的标准,同时还提出了判断叙述分层的辅助方法。
      在《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中,他提出了辨别叙述分层的明确标准:叙述的分层是以叙述者身份为判别标准,“叙述分层的标准是上一层次的人物成为下一层次的叙述者”[5](P62)。他明确提出:叙述分层的标准是高(热奈特的“低”)一层的人物成为低(热奈特的“高”)一层次的叙述者。他最终真正找到了叙述分层产生的原因,明确了其划分标准。而热奈特是强调叙述行为与叙述事件在不同层次,凯南则是强调故事中的故事形成层次。当我们将叙述者看做是划分层次的标准时,识别叙述分层就变得相对容易。当上一层的人物转变为下一层的叙述者讲起故事来,那么,小说则出现了叙述分层。同时,赵毅衡还提出了判别叙述层次的辅助方法:“由于叙述行为总是在被叙述事件之后发生的,所以叙述层次越高,时间越后,因为高层次为低层次提供叙述行为的具体背景。”[5](P59)这虽然是个故事中的故事,但由于叙述者没有变化,叙述并非发生在被叙述事件之后,所以不能判定为分层。因此他的叙述分层的定义是以叙述者的转换为标准,即人物与叙述者之间的切换,高一层的人物变成低一层的叙述者。这一定义的提出,使叙述分层的识别变得简单明了。
      如果将热奈特、凯南、赵毅衡的概念相综合,我们可以得出判定叙述分层的一个较完整的标准:叙述分层是一个文本内的形式问题,是对传统“嵌入”概念的系统化,不同的叙事之间分为不同层次。其判定主要是以叙述者的变化为标准,高一层次的人物成为低一层次的叙述者;同时叙述层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叙述者讲述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单元,是一种故事中的故事的结构。在这个理论框架下,我们再来审视苏珊•兰瑟所谓的叙述分层问题,就会发现她虽然发展了叙述学的理论,提出了新的术语,但她的立论基础并非是一个叙述分层的问题,她事实上误读了叙述分层。
      
      三、苏珊•兰瑟的误读
      由于热奈特没有明确提出判别叙述分层的标准是叙述者的变化,因此苏珊•兰瑟对此概念产生了误读。她认为热奈特的叙述分层概念所产生的术语无法解决她提出的新问题,因此她补充了两个概念“私下的叙述”(private narration)和“公开的叙述”?穴public narration?雪。兰瑟与热奈特讨论的明显不是同一个问题。然而由于受到叙述分层概念的启发,兰瑟的误读也滋生出了叙述学的新概念,从而解决了叙述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在《走向女性主义叙事学》中,兰瑟提出女性由于生活在男性主宰的社会里,声音遭到拒斥和压制,因此,女性的文本通常会是双声性的。女性文本的这种双声性则产生了文本的不同层次,有表层文本、潜层文本。有的文本甚至具有更多层意义,而这些是热奈特的叙述分层无法解决的问题。兰瑟列举了《埃特金森的匣子》中所引用的一封信。这封信是由一个新娘写给自己的朋友,由于这位新娘有义务要让丈夫读到这封信。因此她便不能对自己的朋友畅所欲言,而只能采取特殊的形式将秘密告诉自己的朋友,因而这封信除了文本的表层意义外,还潜藏了另外两层意义。兰瑟认为热奈特提出叙述分层的概念以区分叙述中的不同层次,这是一个巨大的贡献。然而却无法解决她所提出的问题:即表层文本与潜层文本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叙述分层的问题,她补充了两个概念:公开叙述与私下叙述。公开叙述是指此叙述的接受对象存在于文本世界之外,可以等同于公众读者;而私下叙述则指此叙述的接受对象存在于文本之内,是一个显身的受述者。[6](P118-119)有了兰瑟的这两个概念后,《埃特金森的匣子》中的这封信的难题迎刃而解。这封信有两个表层文本,属于公开叙述,一个潜层文本属于私下叙述:第一层:一个女性对婚姻幸福的公开表达,这一层的受述者是丈夫?穴公开叙述?雪;第二层:新娘谴责丈夫,为自己的不幸鸣冤叫屈,这一层的受述者是新娘的朋友(私下叙述);第三层:表达了对婚姻的无情拒斥,控诉现存的婚姻制度,谴责婚姻关系本身,这一层的受述者是公众读者(公开叙述)。虽然,兰瑟所补充的两个概念为我们做文本分析开拓了另一个全新的视角。但她的概念与热奈特所提出的叙述分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意在解决不同的问题不能混淆。
      从兰瑟对公开叙述与私下叙述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兰瑟概念的出发点是受述者,识别公开叙述和私下叙述的标准是受述者。同时,从兰瑟举的例子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她所说的三个层次事实上是指此信具有三层意义,而并非是叙述分层。叙述分层是文本本身的一个形式问题,它根据叙述者的变化而判定,是一个文本内的问题,是一种故事中的故事。如果按照叙述分层的标准来判断,《埃特金森的匣子》有两个叙述层。兰瑟所说的三层意义并非是一个叙述分层的问题,而是文本的阐释问题。要得出第一层意义必须依靠丈夫只读表层文本;要得出潜层文本得靠朋友够聪明,知道隔行阅读,而这第三层意义的获得靠文本外的大众读者在读懂前两层意义后,再做进一步的研究。热奈特的叙述分层是个文本内的形式问题,叙述分层依靠叙述者的变化来判定;而兰瑟的公开叙述与私下叙述却是一个关于意义阐释的问题,判别公开叙述与私下叙述的标准是受述者。虽然兰瑟与热奈特讨论的并非同一个叙述学问题,然而兰瑟在叙述分层的启发下发展了公开叙述与私下叙述两个新概念,从而丰富了叙述学的术语,为我们的研究也提供了新的重要思路。
      
      四、分层的叙述学功能
      关于小说叙述分层的叙述学功能问题,以上提到的叙述学家们主要是关注叙述的不同层次的作用。热奈特主要关注第二叙事的功能。里蒙•凯南的讨论与热奈特一脉相承,她主要强调了次故事层(第二叙事)的三个作用。赵毅衡对叙述分层的叙述学功能的关注由低一层转移到高一层,即第一叙事对第二叙事的作用。这样,他对低一层的叙述功能的讨论丰富了叙述分层的功能。
      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大家的讨论焦点都集中在叙述分层中不同层次的作用,而忽略了叙述分层本身的作用。叙述分层本身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实主义的作品基本无叙述分层,因为强调反映现实,如果小说中产生叙述分层,从而产生新的叙述者,那么就会有叙述加工的痕迹,从而削弱了小说表现现实的能力。而对现代主义的作品来说,由于强调写作技巧,叙述分层可以使文本的叙述者复杂化,使文章的结构复杂化;另外,现代主义者从客观现实转向刻画心理,强调以人物内心为中心,叙述分层可以让不同的叙述者以自己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声音,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而对后现代的作品中,一切都是叙述。那么,叙述分层中产生的这种叙述加工的痕迹自然正中后现代作家的下怀。
       由于我们通过叙述者的变化来判别叙述分层,因此在对文本叙述分层的分析中,叙述者自然也不容忽视,由于低一层的叙述者是高一层叙事的人物,那么也可以说,高一层叙述的叙述者将话语权临时或是长久地让渡给了自己叙述中的人物,由此我们也可以窥探叙述者与人物叙述者间的微妙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文本主题。一方面,作者通过叙述分层将叙述者(时常被等同于作者)与人物叙述者划清界限,从而让人物叙述者言自己不敢或是不能之言,以此逃避主流意识形态的监管。比如在《红楼梦》,或是在《狂人日记》中。石头叙述的故事和狂人叙述的故事才是作者真正要表达的中心意义。另一方面,在不同的语境中,叙述者让度自己的话语权这一行为也可以产生出不同意义:有一种情况是可以显示出叙述者对某个人物的偏爱、同情等感情。叙述者的这一做法自然是对读者的一种操控,操控读者的阐释行为,因为当我们在了解了此人物叙述者的经历,心理后很容易对其产生同情与共鸣。那么研究为什么叙述者要让这个人物讲故事,而不让另一个人物讲故事?这个问题的解决对阐释文本的意义也有重要作用。另一种情况也可能是叙述者与人物的话语不相容,从而拒绝转述。叙述者有可能与此人物由于身份,语言,情感,道德,智力等各方面的差异从而话语不相容,因此不愿或是不能转述对方的故事。
      叙述分层的概念自提出以来,一直是处于一种旅行状态,长时期没有定论。在这一过程中它得到发展,概念变得更为清晰,内涵更为丰富;同时它也遭到误读产生了一些谬误;当然其中一些误读也滋生了叙述学的新概念,从而丰富了叙述学本身的发展。总的来说叙述分层问题的研究对叙述学的理论研究和文本分析的实践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法)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Genette,Gerard.Narrative Discourse,translated by Jane E.Lewin,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2.
      [3]Herman,Luc & Vervaeck,Bart.Handbook of Nar-rative Analysis.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2005.
      [4](以色列)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M].姚锦清,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5]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6]Lanser,Susan.Toward a Feminist Narratology,edited by Cheng Xilin.Chengdu:Sichuan University,2006.
      
      【责任编辑:张 丽】

    推荐访问:分层 叙述 叙述分层 心壁的组织结构特点 试述心壁的组织结构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