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腰椎滑脱检查做ct好还是核磁好_中医传统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的CT分析

    时间:2020-03-19 07:31: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目的:通过对腰椎滑脱患者CT表现和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探讨CT检查在中医传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照分析136例腰椎滑脱住院患者治疗前后的CT表现和临床治疗效果,对椎体滑脱程度、椎小关节变化、椎管变化、椎间盘变化和侧隐窝变化进行了评估。结果 临床治愈127例;显效40例;好转12例;无效4例。主要以Ⅰ度滑脱治疗效果为佳。滑椎间盘突出程度缩小103例;椎管相对扩大37例;侧隐窝相对扩大38例;椎体滑脱程度减轻107例;椎小关节间隙变化65例。术前与术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对腰椎滑脱治疗效果显著, CT检查对治疗前后的椎间盘、椎小关节、椎管、侧隐窝的变化改变显示较好,能为中医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方面提供一定的客观指标。
      【关键词】脊柱滑脱;中医治疗;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81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311-02
      
      脊椎滑脱是骨科的最常见并,与椎间盘病变、腰椎管狭窄、韧带肌肉病变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腰椎滑脱是中老年人腰腿痛常见的病因之一。通常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年龄阶段,临床表现主要以腰部酸困疼痛为主。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DS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本文分析了136例腰椎滑脱患者的中医传统治疗效果和CT表现,以探求影像检查对中医传统治疗的客观指标。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136例中男51例,女85例;年龄32~81岁,平均53.6岁。主诉单纯腰痛77例,腰痛并单下肢放射痛17例,腰痛并双下肢放射痛、麻木不适41例,骶尾部疼痛8例;35例曾有外伤史。多伴有髌和/或跟腱反射减弱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本组病例均在治疗前后进行了CT检查。
      1.2检查方法
      采用飞利浦MX8000螺旋CT扫描仪,扫描参数为电压120KV,电流120~200mA,Large视野。患者采用仰卧屈膝屈髋位,臀下垫一三角形垫,使身体中线尽量与扫描床中轴相重合。先行侧位定位像扫描,再根据定位像确定L3~4、L4~5、L5~S1椎间盘轴位扫描线的位置,扫描线与椎间隙平行,范围包括上一椎体下缘和下一椎体上缘,层厚/层距3-5mm,扫描4-6层。对L5~S1椎间盘,若所扫层面未能通过S1椎体后上缘,则加扫1-2层。
      1.3 CT图像分析
      图像分别由三名资深放射科医师用软组织窗(窗宽260Hu,窗位30Hu)和骨窗(窗宽1194Hu,窗位289Hu)观察。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以下各项指标:椎体滑脱程度、椎间盘和椎体上下位缘的关系,椎管、侧隐窝的变化,椎小关节的变化。据Megerding法[1]将本组纵向滑脱进行分度:上位椎体前移下位椎体前后径的1/4以内为I度,前移1/4-2/4为II度,前移2/4-3/4为Ⅲ度,前移超过3/4为Ⅳ度。结合黄学菁等[2]的方法判断横向滑脱的方向和程度,即假性膨出的最大距离与下位椎体上缘在滑脱方向上的最大距离之比:<1/5为I°,1/5<2/5为Ⅱ°,2/5<3/5为Ⅲ°,>3/5为Ⅳ°。
      1.4中医治疗
      1.4.1手法治疗患者俯卧位,两下肢伸直,术者站于其左侧,先反复推理双侧腰背肌,使双侧腰背肌放松;再于左右两侧髂棘肌交替反复点按,由上至下反复分筋弹拨,以滑脱的腰椎至髂部为主;然后嘱患者仰卧,先抱膝屈髋,使两膝关节尽量靠近胸腹部,术者站于侧位,重压患者两膝向下且左右摆动,再用力托起腰骶部向胸腹部弯曲滚动数次;最后行侧位扳法,患者左侧卧位,左腿伸直,右下肢屈曲放在左下肢上部,术者右手推住患者右髋骨后外缘,左手拉住其右肩前部,两手相反方向用力旋转,可闻及下腰椎关节响声。同法施于对侧。每2日1次,治疗期间应多卧硬床休息,活动时用腰围保护,加强腰背部肌的锻炼,并注意腰部的保暖。7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
      1.4.2中药熏蒸治疗辨证施治:①肾精不足、发育不良型:治则为填精补髓,强筋壮骨。方药:左归丸加味;②劳力过度、肾气不固型:治则为温补肾阳。方药:肾气丸加减;③跌仆闪挫、肝肾不足型:治则为补肝益肾,活血止痛。方药:补肾活血汤加味。以上物药混匀,加水适量,煎煮产生蒸气,嘱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腰部,平卧于熏蒸床,让患处正对熏蒸孔,熏蒸温度为40~55℃,每次30min,每日1次。
      1.4.3牵引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床脚垫高,用皮制的骨盆牵引带上面固定在床头上,下面固定带每侧悬挂约7�的重物,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加至10�,每日1次,每次1h。孕妇、妇女经期及老年合并高血压、心脏病及脊柱先天畸形者禁用。
      1.5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与体征消失,腰部活动自如;显效: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腰部活动基本自如;好转:症状和体征有改善,腰部活动仍有一定障碍;无效:症状和体征没有改变,腰部活动仍有障碍。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本组观察病例均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患者136例,L3前滑脱11例,横向滑脱4例,均为Ⅰ°;L4前滑脱101例,后滑脱2例,横向滑脱24例,真性滑脱3例;Ⅰ°121例,Ⅱ°6例;L5前滑脱29例,后滑脱1例,真性滑脱1例;Ⅰ°24例,Ⅱ°5例,Ⅲ°1例。椎管冗长征98例;椎管狭窄46例;黄韧带肥厚21例,钙化5例;侧隐窝狭窄66例;椎体边缘骨质增生118例。椎小关节面糜烂不整19例;关节面硬化增厚107例;关节面囊状变6例;小关节突肥大121例;关节囊钙化68例;关节间隙增宽24例;关节真空样变62例。椎间盘相对前、后膨出119例;椎间盘横向膨出或并向前/向后膨出28例。
      经过手法整复配合中药熏蒸和牵引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显著,但I度、Ⅱ度滑脱与Ⅲ度滑脱比较更为明显(表1)。通过对比观察治疗前后CT图像,部分影像征象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表2)。
      表1 腰椎滑脱治疗效果分析[例(�)]
      
      表2 腰椎滑脱治疗前后CT各项变化对比 (例)
      
      3.讨论
      腰椎滑脱的病因较复杂。滑椎小关节面倾斜角变化、椎弓根的拉长、脊柱生理弯曲的存在、腰椎关节突关节的矢状走行及腰椎小关节突间距与椎弓峡部间距的比例变化等为本病的解剖学病因[3];而椎间盘突出、变性、椎间隙变窄,小关节囊、韧带肌肉松弛,小关节面的变性、破坏及真空样变,多次创伤等因素是导致本病的后天因素。在椎间盘、韧带、关节囊和肌肉等组织结构限制功能减退的情况下,椎小关节出现过度负载,其剪切应力集中于关节面的前内侧部;因持续、过度的异常接触而使关节软骨变性、坏死,关节面下骨质出现磨损、缺失及微小骨折,使椎小关节面的形态发生改变,更加接近矢状面,从而失去了应有的稳定作用,导致滑脱发生。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部受损,肾气乃虚,血脉瘀阻,经脉不通,不通则痛,从而产生腰腿痛等症状。辩证施治,诸药合用可活血行气、温经通络止痛,用之熏蒸患者腰部可以增强药物的吸收渗透力,达到舒通经络、行气止痛、利湿消肿的作用。加之熏蒸所产生的温热作用,可加速局部血液及淋巴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通利关节,减轻局部组织的紧张压力,缓解肌腱、韧带、关节囊的紧张与强直,起到解痉止痛的效果[4]。采用点按的手法使腰部肌肉松弛、剥离粘连,再加上术者重压患者的双膝,并通过侧位旋转复位法进行复位,纠正棘突偏歪而带动患椎,使旋向一侧的患椎摆正,调整患椎在垂直轴线和矢状轴线的解割位置,调整腰部局部关系,改善双侧软组织力的平衡,缓解对周围组织及马尾神经的刺激。推拿治疗能改善腰肌高张力状态,恢复腰椎稳定,改善腰椎承重力线,阻断了腰椎滑脱症产生和发展的生物力学环节,为临床症状的消除及神经功能恢复建立了稳定的结构[5]。两者同时作用可使滑脱的椎体复位。加之手法动作有震荡作用,这样就有利于解除关节突的相互嵌插,从而达到迫使向前滑脱的脊椎复位。这样进一步扩大了滑脱部位的硬膜囊矢状径,恢复椎管的有效空间,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牵引是治疗腰椎滑脱的主要辅助手段,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治疗符合生物力学的作用原理,能够增加腰椎后凸的力量,减少骨盆前倾[6]。另一方面牵引可以拉伸腰椎间隙,分离关节面,牵伸周围软组织和改变骨结构角度,从而产生负压和中央回吸作用,有利于滑脱腰椎的复位,组织的回纳和椎间盘、小关节的位移,松解神经根粘连,减轻炎性反应 [7]。同时,对骶棘肌可产生牵引作用。缓解骶棘肌的反射性痉挛和减轻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有利于减轻腰椎滑脱的剪力,并且还可减轻黄韧带的折叠、粘连及其对椎管和神经根的影响。
      目前,非手术治疗临床报道均以症状改善为疗效标准,而症状程度有无统一标准,缺乏影像学改善的客观指标。通过本组病例疗效与CT改变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传统方法治疗腰椎滑脱,能够纠正椎间关节紊乱,使滑脱的椎体复位或者部分复位,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少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达到缓解症状、防止滑脱进展的目的。尤其对Ⅰ°滑脱效果最佳。同时,CT对腰椎滑脱的定性、定位、程度、小关节的变化等显示细腻而准确。其中,椎间盘、椎体滑移程度、椎管、侧隐窝及椎小关节在治疗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能为临床治疗治疗效果的客观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1]金大地主编.现代脊柱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41-451
      [2]黄学菁,张闽光.退行性腰椎滑脱的CT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07,5(2):40-41
      [3]西永明,贾连顺.退行性腰椎滑脱外科治疗中的相关问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1):65-67
      [4]宋祝怀.熏洗按摩捆缚三联法治疗肘关节粘连性僵硬[J].中医正骨,1998,10(5):26
      [5]刘邦忠.躯干肌群在腰椎稳定作用中的肌电研究[M].复旦大学,2002:30
      [6]高根平.腰椎滑脱症中西治疗的进展[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17.9(8):136-137
      [7]岳寿伟.腰椎牵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6):429―431

    推荐访问:滑脱 腰椎 中医 中医传统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的CT分析 腰椎滑脱中医治疗方法 腰椎滑脱ct片子图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