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从照片的使用看新闻价值的把握】照片新闻价值的基本标准是

    时间:2020-03-12 07:42: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引发了巨大海啸,吞没了大量田野、村庄、工厂和学校。随后又发生核辐射。第二天,世界各国主流报纸,除极个别的以外,都在头版头条使用人幅图片进行报道。在众多的报纸中,法国《解放报》让人眼前一亮,不但照片用得大、用得好,其图片报道的版式设计、标题制作也是可圈可点,让人过目难忘。
      
      图片的使用:体现对新闻价值的把握
      
      用不用新闻照片以及新闻照片在头版的位置和所占版面的大小,是衡量一份报纸对新闻价值把握能力和水平的一把标尺。尽管新闻摄影教科书上还在讲“图文结合是一种平等的结合”,但是在采编实践中,几乎所有报纸的总编们都在为第二天头版那张主图而劳心费神,甚至绞尽脑汁。尤其是在重大新闻发生之后,头版主图简直就是打擂台时的第一次亮相。
      法国《解放报》从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即12日开始,就连续一周每天都采用几乎整版刊登一张相关照片的版式,来跟进报道日本地震引发的连环灾难,甚至有时连报头都让位于照片,这在该报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此前,无论是“9・11”、伊拉克战争还是印度洋海啸,该报都没有这样高调地使用过照片。当然了,这和最近几年全球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关,网络媒体传播新闻的短平快,迫使报纸不得不加大头版的视觉冲击力。但是,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编辑对这一事件新闻价值的重视。
      
      图片的选择:展现新闻焦点
      
      新闻价值的定位确定了以后,接下来就是确定新闻的焦点。不同的报纸即便对某一事件新闻价值有相同的定位,也会出现新闻焦点有所不同的情况。地震与海啸哪个才是新闻的焦点呢?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围家,也是最抗震的国家。日本的防震技术是世界一流的,防震标准最高,防震教育也最好。从幼儿园开始,日本人就接受防震教育,这使得日本人在强震发生时能够集体保持镇静。其建筑之坚固这一次也让全世界有目共睹:没有出现被震得房倒屋塌的惨状。巨大的破坏力和杀伤力主要不是来自地震,而是来自海啸。海啸当然就应该是新闻的焦点。选择海啸照片,就比选择地震照片更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新闻事件的总体新闻价值。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这样的判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从第二天世界各国报纸头版上的照片就看得出来:选择海啸照片的并不多,更多的是选择地震引起的火灾照片。
      选择怎样的照片来“担当起”传递新闻焦点的重任,这是编辑要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它测试的是编辑对新闻价值的总体把握能力。 《解放报》头版选择的是一张“海啸大漩涡”的照片:海啸形成的一个巨大漩涡成为画面的主体形象。整个画面不惨烈,却很震撼。读者完全可以从海上的漩涡与岸上的建筑的比例关系,想象出它的巨大能量以及随后会出现的灾难情景。不直接展现惨状,而是以画面形象来引发读者的想象去补充灾难的景象,这也是版面编辑人文情怀的一种体现。(见图1)
      
      图片报道的版式设计:突出新闻焦点
      
      确定了新闻价值、寻找到新闻焦点,也定下了要用的照片,接下来就是版式的设计了,怎样更好地突出这幅照片、突出照片上的主体形象,这是编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如果照片选择得很好,版式设计得不好,那编辑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这样的例子在这次日本地震报道中并不少见。
      法国《解放报》3月12日的头版设计者用照片铺满整个版面,还将报头压在图片上,这样就使得照片看上去更加突出。在标题的用字上也考虑到为不影响照片的整体效果,用了比较小的字号和比较细的字体,这一点和当天大多数报纸使用超大字号、甚至远远超过报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标题的制作也与众不同,没有用那利,许多报纸都在用的什么“大地震”、“大海啸”、“大灾难”之类极具概括性却缺乏情感的标题,而是直接借用一位灾难见证人的话:“我当时以为世界末日来临了”。既保留了新闻本身蕴含的情感,又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还拉近了新闻事实与读者在情感上的距离。
      相比之下,同一天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出版的《土耳其新闻报》(Haber Turk)虽然也几乎是整版使用了“海啸大漩涡”照片,但是由于版式设计得不够理想,新闻焦点被弱化了、照片本身的吸引力也被淡化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也就大打了折扣。什么原因呢?版面上的文字太多太乱,围着“大漩涡”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大小文字,甚至用红色箭头对图中形象直接在版面上进行评说。两行用醒目的黄颜色字制作的通栏标题,看上去间距太大,形成了对照片画面的多次分割。这大大影响了照片的整体结构和其本身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见图2)
      优秀的版式设计和优秀的新闻照片一样,都要求简洁、清晰、准确。旨在快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决定购买报纸继续读下去。文字太多、太小、太乱,版式太复杂、太繁琐、太凌乱,势必适得其反,费力不讨好。
      
      图片报道的议程设置:体现人文关怀
      
      重大突发灾难发生之后,海外报纸的议程设置基本上是这样的:先对灾情做整体的概要介绍;随后关注的焦点就是灾民――灾难对他们的影响,灾民的情绪和他们的生存状况,以及政府和民间组织的救灾行动,这中间会穿插着寻找衍生的新闻焦点;最后是经验教训,甚至是问责。
      最有效地体现这一议程设置的就是每天头版的那张人照片。大多数报纸在议程设置的第一阶段,都会选择尽量大的景别,比如远景或者航拍的超大远景照片来做头版的主图,以便形象而又直观地交代灾害的整体概况。
      日本地震的第三天即3月13日,是周日,和许多欧洲国家周日无报一样,法国的许多报纸也在休假,《解放报》也不例外。周末无报是欧洲报业的一大景观。这一点和我国情况正好相反,我们是越到周末报纸越多,充分体现了报纸的服务性和商业性的特点。休假一天使得编辑们有充裕的时间冷静思考一下,这样重大的新闻事件下一步的议程设置,包括新闻的焦点和照片的选择。上班之后,会有海量的新闻照片供图片编辑们选择。选择的余地越人,选择的难度也就越高,不提前做一些思路上的准备,就会眼花缭乱,难取难舍。
      14日星期一,《解放报》头版依然给出整个版面发表相关照片,在众多的国际主流大报中显得十分抢眼。因为经过一天的冷静思考,该报图片编辑并没有如大多数报纸编辑那样继续选择远景或者全景景别的照片介绍灾情,而是选择了一幅大特写景别的照片来关注灾民的情绪和心态:一个掩面哭泣的青年脸部大特写。画面上雪白的毛巾捂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充满泪水的双眼。在版式设计上,为了突出泪眼,编辑把报头由中间移到了左侧,在雪白的毛巾上做了一个黑色大字标题:恐怖(L"effroi)。用一个词来描述日本受到地震和海啸的重创,而没有如《土耳其新闻报》那样把眼前的恐怖与“2012”、 “末日灾难”联系起来。但是,从画面人物的泪眼中,读者看到更多的并不是对灾情的恐惧,而是对家园被毁的哀痛。恐怖的灾情留在了画面以外,让读者通过画面主体形象的神情去联想、去想象,依然体现了编辑的人文关怀。(见图3)
      15日,地震发生的第五天,《解放报》头版照片主题定位在了救援上。整个画面气氛凝重而悲壮,有点像好莱坞某个二战题材影片的宣传海报:一支长长的救援队伍,以剪影的视觉效果出现在废墟远处的地平线上,天空阴云沉沉,大地瓦砾密布,除了救援队伍,不见一丝生气。大字标题也与照片气氛水乳交融:“死亡之地”(La terre des morts),这是对日本灾区现状的感性描述。但是,整个版面的视觉形象只是营造了死亡的气氛,却没有直接出现死亡的现实。(见图4)
      这是该报在地震发生的一周时间里唯一的照片没有铺满整个版面的头版版式。按照以往的常规做法,一个突发的重大新闻事件,给予超常规的高度关注四天之后其新闻价值已经不是那么大了,用比较常态的重点关注版式加以突出就可以了。但是此时,一个衍生的灾难凸显出它的新闻价值,那就是核辐射。如果说地震和海啸只影响到日本的话,那么核恐怖,让全球为之不安。
      于是,3月16日,《解放报》重新使用整版一张大照片的超常规版式来凸显日本的核泄露。头版的大照片依然显得与众不同,编辑没有如大多数报纸那样选用白天拍摄的、专业人员对居民进行核辐射指标检测的近景照片,而是选用了一幅夜晚拍摄的照片:画面周围一片漆黑,中间站着一位全身上下被严密防护起来的工作人员。他面对镜头双脚站成与肩同宽的姿势,一束光线从他背后照射过来,叉开的双腿形成了两条长长的、呈放射状的黑影,最后合二为一,形成大片黑影一直向读者方向“辐射”过来,给人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压迫感。阴影形成的线条,又构成了画面强烈的线条透视效果,吸引着读者的视线集中到“抗核战士”这一主体形象上,再一次绷紧神经,形成“二次恐怖”。逆光、阴影、“武装到牙齿”的防辐射工作服……构成了整个画面阴森恐怖的气氛。在照片的下方那长长的阴影上,编辑制作了一个反白大字标题:核恐怖(Panique nucl e alre)。这个版面与前一天的一样,只是营造恐怖气氛,并没有展现恐怖的实体形象。(见图5)
      要体现人文关怀就不能只拍景不拍人、只拍灾情不拍灾民。地震、海啸与核电事故三合一的灾难,对灾民的生活构成怎样的影响?这是读者最为关心的。
      3月17日的《解放报》头版大照片,拍摄了一个在风雪之中茫然无助的老妇人的形象。16日,日本北部普降大雪,使得灾民的生活雪上加霜,也给救援工作带来困难。17日许多国际主流报纸头版采用的是救援队伍顶风冒雪搜寻生还者的镜头,反映的是群体。而法国《解放报》关注的是灾民个体。长焦镜头对空间的压缩以及小景深的控制,使得空中飘舞的雪花显得更加稠密,稠密的雪花映衬着缩着脖子、双手合十的老人无奈的表情,使得凄凉的气氛更加浓郁。这是一种很抒情的拍摄方法和拍摄手段,体现了摄影者对灾民生存状态感同身受的同情。当天,除了《解放报》以外,也有一些国家的报纸使用了这张照片,但处理得都不如《解放报》这样突出。给出头版一个整版,凸显灾民生活的艰难,大字标题却是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活下去(Survivre)。这实际上是日本天皇的讲话中对国民的呼吁:“要顽强地活下去!”(见图6)
      新闻摄影在主体的选择、构图的取舍、主题的挖掘等方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和认识,也有不同的理解和把握,更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这些是记者或媒体个性和风格的体现。人文关怀运用得好,能使新闻照片更富有深度和厚度,更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能让读者记得住,其影响也会更久远。从而使一次性消费的新闻纸变成有丰富人文内涵的文化产品。 (本文图片见封三)

    推荐访问:把握 价值 照片 从照片的使用看新闻价值的把握 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 把握自己的主要内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