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声乐演唱的不足 谈高校声乐教育的不足

    时间:2019-02-09 03:26: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声乐教育不仅是美声唱法中的意大利语的唱法,而且是中西结合,洋为中用。学习和掌握好意大利唱法的技能技巧,然后融入中国的作品中,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作品内涵、需求。
      关键词: 高校声乐教育 不足 中外唱结合
      
      如今的声乐教育,仿佛全都变成了意大利式的声乐教育,不管是练声曲、歌曲教学,还是大小音乐会,许多都是“外文”歌曲,让人费解,难以听懂。当然,并不是纯粹的,但起码十之八九,这就引发了我的许多思考:是不是都要唱外国歌曲,才显档次?或是外国作品要比中国作品优美得多、有内涵得多?是不是必唱外国歌曲、作品,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我并不反对学习意大利或是其他国家的唱法,相反,我还主张学习他们的优秀技能、技巧、方法,但我不赞成在院校内学习歌唱和作品时它的比重过多。在许多音乐院校的教学中,美声唱法、美声歌曲的教学几乎充斥了整个教学,在学生或老师的教学汇报,毕业音乐会等表演会上大多也是外国歌曲。大多学生毕业后也只会唱外国歌曲,而对中国歌曲却“陌生”了,即使演唱也很难把握,或唱不好。我觉得,这样的教育就存在着不足。
      我们培养的对象,大都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是为人民服务的,必须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如此才能生存、发展。但许多学生只会唱外国歌曲,唱中国歌曲时,咬字、吐字洋味十足,老百姓听不懂,无法理解歌曲含义,但觉得它是高雅艺术,也只好敬而远之。这样,我们的艺术就很难走入社会、走进群众。
      学习美声唱法是必须的,因为它的技能、技巧、发声原理对学习歌唱的人来说,是学习的很好方法和途径,对成长过程起着很大的作用。但在学习外国作品时,许多人只是在背诵、理解歌词时对歌词涵义作进一步了解,且都是从翻译过来的中文去理解、深入。这样对歌曲的真正涵义和风格的把握就不太准确了。要演唱好一首作品,除了声音的必备的技能、技巧外,还必须对语言、语气、作品背景、风格、内涵等深入研究、了解。我们对外国的文化、语言、生活等了解得非常匮乏,不仅不了解其作品的真正内涵,而且很难以声音去表达这种内涵。
      意大利的美声唱法以其科学的发声原理,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和认可,并且学习或研究它,它有优美、宏亮、坚实、宽广的特点。我们同样要学习它,但必须“洋为中用”,借鉴他们的唱法、技能技巧,然后演唱中国作品,使中国作品的演唱更为充实、坚定而美妙。
      当然,将对外国语言和歌曲的学习转接到中国语言和歌曲的演唱是有很大难度的,因为各方面都存在差距,所以许多人难以把握。
      1.咬字、吐字不同。中国语言有声母、平舌、翘舌、前鼻音、后鼻音,还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等,而意大利语言中几乎所有的词都是以元音结尾的(外来的词除外),元音没有弱化现象,即使非重读的元音也是一样,单词再长、音节再多最后一个元音必须与所有元音同样清楚而不含糊地发出来,不能吃音。
      2.腔体和归韵不同。中国语言要求字正腔圆,字头清晰、归韵,而意大利语言中的清音、浊音、发音也是非常清楚,不能模棱两可,要求每个音都非常平正、流畅、清晰,而且有颤音。
      3.风格的不同。中国有五十多个民族,各民族的歌曲风格都不同,可谓丰富多彩,而意大利的民歌特点和中国的也各不相同。
      由于意大利的语言更便于歌唱,对歌唱的咬字、吐字、腔体的把握等都容易些,因此对歌唱者来说,都非常喜爱,但我们必须“回到”现实中,学习演唱好中国歌曲,这是我们的根本,不能脱离实际。
      在中、外唱法结合方面,有许多的教育家和歌唱家都尝试过,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金铁霖院长和周文琴教授等,他(她)们在融合两种唱法上,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教出了许多人民大众喜爱的歌唱家,如:宋祖英、张也、刘斌、王丽达、吴碧霞等,还有老一辈的歌唱家:德德玛、关牧村、殷秀梅、杨洪基等都深受大家喜爱,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中国语言的发音特点而望而生畏,不去钻研、学习,而只愿唱外国歌曲,那就会使艺术走入困境。
      我们既要学习美声唱法,掌握其科学的发声规律、原理,掌握声乐上的技能、技巧,又要应用于中国歌曲的演唱,同时,对中国的戏曲发声也应有所了解,使各种唱法互相服务于作品。在作品的演唱风格方面,必须慎重,据其特点而选择,使其唱腔、韵味紧扣作品。各种技能、技巧都服务于作品的内涵和特点、风格,各种唱法的选择因作品的不同而异,不能用一种唱法去衡量很多作品。中国作品中大致有创作作品和民歌作品之分,其演唱特点需根据其内涵的实在本意来定,不能过分刻意装饰,追求华丽的外表,但也不能单一、简单、毫无修饰,无艺术意境和价值。我们在声乐上具备了技能技巧,那也只能是完成作品的必备条件,要完成好作品,还需在应用上加以调整、处理、融合等,使艺术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比如,杨洪基在演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时,对声音腔体的挖掘、把握使声音的表现较丰富,腔体浑厚,圆润而充满活力,和歌曲丰富的风格。结合得非常完善,也是歌曲所要表现的需求。所以大家都非常喜爱。
      又如,德德玛在演唱《美丽的草原》时,那宽广、厚实,富有弹性、意境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无垠的草原。她对声音的处理和歌曲的意境美结合得非常好,成功地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草原画面。
      又如,关牧村演唱的《多情的土地》,她深情、真切地发自肺腑的声音,打动了多少游子的心,使多少人在听这首作品时,都泪流满面,表达出大家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爱和牵挂。
      综上所述,对一首新作品,我们必须把握其内涵,细致地对每一个音符、记号都作详尽的分析,对歌词内涵和背景都作详尽的分析、了解,对旋律的风格特点、方法都作深入分析,然后再融合所有的分析、整理,加以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对作品进行一个初步的表现。此时,声音技能、技巧的应用,必须根据作品的内涵、风格和自己的再度创作而定。总之,必须情由心生,声情并茂,声音必须为歌曲服务,不能脱离实际、夸大,追求虚华的声音效果。
      多年来,我对声乐进行了深深的研究和思考,认为中国声乐教育须做到更细、更深、更实,以培养出更多的歌唱家、教育家,让中国作品演唱更具科学化,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让广大民众更多地了解声乐、了解艺术、热爱艺术。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10.
      [2]石惟正.声乐教学法.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1.

    推荐访问:声乐 高校 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