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母语思维 母语思维对医学博士生英语写译能力影响的理论研究

    时间:2019-05-04 03:23: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10457229)  摘要:母语是语言控制系统中的因素之一,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第一语言反应系统。而二语作为第二语言系统,是在母语系统已经建立、思维能力已经形成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所以任何人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总是倾向于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自身原有信息进行思考、分析、比较、综合。而语言与思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其中,思维起主导作用。因此,母语思维在中国学生英语写译能力方面往往会体现在用汉语思维表达英语话语。鉴于此,本文将针对母语思维对医学博士生英语写译能力影响的理论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母语思维;医学博士生;英语写译能力;理论研究
      作者简介:刘利梅(1974 -)河北邯郸人,副教授,从事医学英语方向研究。
      张晓伟(1978 -)河北定州人,讲师,从事英语教育。
      颜妮娜(1974 -)贵州毕节人,讲师,从事语言、文化、与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2-0108-02
      1、引言
      某种教学方法的实施要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基础。在英语教学中,作为教师,要了解国内外的与教学相关的各种理论,如二语习得理论、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以及社会学理论。只有深入了解各种理论,并把他们融会贯通,才能在外语课堂上综合性应用。本文讨论的是“母语思维对医学博士生英语写译能力的影响”,所以需要一定的理论来说服自己,然后再提出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避免母语思维对医学博士生英语写译能力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帮助他们达到用英文顺利写作医学论文的目的。
      2、母语迁移/错误分析理论
      母语习得的不同发展阶段离不开特定的母语语言环境的耳濡目染且母语知识(语言、文化) 根深蒂固。而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缺乏这样具体的语言文化环境,所以母语特性往往会被迁移到目标语的学习中。德国Wode教授的实验显示,即使是儿童在目的语的环境中习得二语也存在着母语迁移的现象。所以在成人二语习得过程中更容易收到母语的影响。此影响即被称为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可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种,当母语的规则与目标语的规则相同中,迁移多为积极性,即正迁移;当母语与目标语出现差异时,迁移多为消极性,即负迁移。母语正迁移对二语习得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负迁移往往会导致学习困难和语言错误,主要表现在语音、语法、交际策略和篇章几个方面。在医学博士生英语论文的写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根深蒂固的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而此种思维方式往往表现为母语的负迁移。
      综观国内外二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理论,概括起来有三大代表性流派。第一种以对比分析(CA) 和对比修辞(CR) 等理论为代表,认为母语对二语学习的负面影响要大于正面影响(James 1980),母语文化思维和知识会影响到二语学习者的写作语篇的组织方式(Kaplan 1966),因此认为学习二语写作应该尽量克服母语的影响。第二种以创造性构建(CC) 理论为代表,强调母语对二语学习的进程没有明显影响,母语的作用可以不必理会(Faerch & Kasper 1987)。第三种以“深层共享能力”假设(CUP)为代表,认为母语和二语能力在深层次上相互依存,能力共享,母语对二语的正面影响从整体上看远远大于负面影响,母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二语写作提高(Cummins 1983)。就本课题所研究的母语思维负面影响问题,国外许多学者认为“用母语思维会干扰外语学习的进步”(Johnson,1985; Wen & Johnson, 1997; Whalen & Menard, 1995;Zamel, 1982)。国内学者文秋芳(1998)在“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一文中提到,“母语思维的参与量与写作成绩之间呈负相关”。就错误分析而言,戴炜栋教授指出作文中的误差起因大致可归纳为母语干扰性误差,非母语干扰性误差和其他误差。其中就母语干扰而言,又可细分为语音、用词和语法领域的干扰。虽然这些研究从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和母语思维方面进行了研究和阐述,而且从母语思维和英语写作角度进行了论述,但这些研究只是针对公共英语写作而言,几乎没有涉及医学英语的写作方面。就医学英语而言,它属于ESP的一种,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需要进行特别研究,以提高特定群体对特定文体的写译能力。
      3、输入输出理论
      3.1、输入假设
      输入是指学生在所处环境中接受到的语言信息。Krashen的“输入假设”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一重要部分,是其监控理论的核心。在Krashen于1982年提出的可理解输入假说 中,指出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在这里,可理解性输入强调语言输入(i)的意义必须为习得者所理解,同时输入的语言形式或功能则应超出现有水平。可理解输入还只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和外因。要使习得实现,还要考虑学习者的心理和情感因素,即动机、信心和是否忧虑等。鉴于此,在纠正医学博士生的母语思维对汉译英负面影响的问题上,要充分利用Krashen 的语言输入理论,给学生以足量的、有效的“可理解性输入”,即阅读方面的输入,以便实现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最终实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螺旋式上升。
      Krashen 在他的语言习得理论中提到成年人发展外语能力依靠两个途径,一是下意识地自然吸收(称作语言习得),二是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的过程(称作语言学习)。就本研究的群体而言,他们都是高学历的成年人,所以要考虑到英语的习得和学习途径,从而提高他们的汉译英水平。
      3.2、输出假设
      虽然Krashen“输入假设”的问世在语言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该理论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他只强调听,不强调对语言的使用,这显然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过程,即输出。对于英语学习来说,只有输入是不够的,因为当学习者听、读的时候,经常可以不用句法知识就能理解意义。但如果要求学习者输出,就迫使他们从语义加工转向句法加工。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10457229)
      摘要:母语是语言控制系统中的因素之一,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第一语言反应系统。而二语作为第二语言系统,是在母语系统已经建立、思维能力已经形成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所以任何人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总是倾向于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自身原有信息进行思考、分析、比较、综合。而语言与思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其中,思维起主导作用。因此,母语思维在中国学生英语写译能力方面往往会体现在用汉语思维表达英语话语。鉴于此,本文将针对母语思维对医学博士生英语写译能力影响的理论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母语思维;医学博士生;英语写译能力;理论研究
      作者简介:刘利梅(1974 -)河北邯郸人,副教授,从事医学英语方向研究。
      张晓伟(1978 -)河北定州人,讲师,从事英语教育。
      颜妮娜(1974 -)贵州毕节人,讲师,从事语言、文化、与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2-0108-02
      1、引言
      某种教学方法的实施要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基础。在英语教学中,作为教师,要了解国内外的与教学相关的各种理论,如二语习得理论、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以及社会学理论。只有深入了解各种理论,并把他们融会贯通,才能在外语课堂上综合性应用。本文讨论的是“母语思维对医学博士生英语写译能力的影响”,所以需要一定的理论来说服自己,然后再提出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避免母语思维对医学博士生英语写译能力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帮助他们达到用英文顺利写作医学论文的目的。
      2、母语迁移/错误分析理论
      母语习得的不同发展阶段离不开特定的母语语言环境的耳濡目染且母语知识(语言、文化) 根深蒂固。而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缺乏这样具体的语言文化环境,所以母语特性往往会被迁移到目标语的学习中。德国Wode教授的实验显示,即使是儿童在目的语的环境中习得二语也存在着母语迁移的现象。所以在成人二语习得过程中更容易收到母语的影响。此影响即被称为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可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种,当母语的规则与目标语的规则相同中,迁移多为积极性,即正迁移;当母语与目标语出现差异时,迁移多为消极性,即负迁移。母语正迁移对二语习得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负迁移往往会导致学习困难和语言错误,主要表现在语音、语法、交际策略和篇章几个方面。在医学博士生英语论文的写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根深蒂固的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而此种思维方式往往表现为母语的负迁移。
      综观国内外二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理论,概括起来有三大代表性流派。第一种以对比分析(CA) 和对比修辞(CR) 等理论为代表,认为母语对二语学习的负面影响要大于正面影响(James 1980),母语文化思维和知识会影响到二语学习者的写作语篇的组织方式(Kaplan 1966),因此认为学习二语写作应该尽量克服母语的影响。第二种以创造性构建(CC) 理论为代表,强调母语对二语学习的进程没有明显影响,母语的作用可以不必理会(Faerch & Kasper 1987)。第三种以“深层共享能力”假设(CUP)为代表,认为母语和二语能力在深层次上相互依存,能力共享,母语对二语的正面影响从整体上看远远大于负面影响,母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二语写作提高(Cummins 1983)。就本课题所研究的母语思维负面影响问题,国外许多学者认为“用母语思维会干扰外语学习的进步”(Johnson,1985; Wen & Johnson, 1997; Whalen & Menard, 1995;Zamel, 1982)。国内学者文秋芳(1998)在“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一文中提到,“母语思维的参与量与写作成绩之间呈负相关”。就错误分析而言,戴炜栋教授指出作文中的误差起因大致可归纳为母语干扰性误差,非母语干扰性误差和其他误差。其中就母语干扰而言,又可细分为语音、用词和语法领域的干扰。虽然这些研究从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和母语思维方面进行了研究和阐述,而且从母语思维和英语写作角度进行了论述,但这些研究只是针对公共英语写作而言,几乎没有涉及医学英语的写作方面。就医学英语而言,它属于ESP的一种,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需要进行特别研究,以提高特定群体对特定文体的写译能力。
      3、输入输出理论
      3.1、输入假设
      输入是指学生在所处环境中接受到的语言信息。Krashen的“输入假设”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一重要部分,是其监控理论的核心。在Krashen于1982年提出的可理解输入假说 中,指出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在这里,可理解性输入强调语言输入(i)的意义必须为习得者所理解,同时输入的语言形式或功能则应超出现有水平。可理解输入还只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和外因。要使习得实现,还要考虑学习者的心理和情感因素,即动机、信心和是否忧虑等。鉴于此,在纠正医学博士生的母语思维对汉译英负面影响的问题上,要充分利用Krashen 的语言输入理论,给学生以足量的、有效的“可理解性输入”,即阅读方面的输入,以便实现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最终实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螺旋式上升。
      Krashen 在他的语言习得理论中提到成年人发展外语能力依靠两个途径,一是下意识地自然吸收(称作语言习得),二是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的过程(称作语言学习)。就本研究的群体而言,他们都是高学历的成年人,所以要考虑到英语的习得和学习途径,从而提高他们的汉译英水平。
      3.2、输出假设
      虽然Krashen“输入假设”的问世在语言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该理论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他只强调听,不强调对语言的使用,这显然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过程,即输出。对于英语学习来说,只有输入是不够的,因为当学习者听、读的时候,经常可以不用句法知识就能理解意义。但如果要求学习者输出,就迫使他们从语义加工转向句法加工。 存入我的阅览室   Swain于1985年提出了“输出假说”。这一假设基于她所进行的“浸泡式”的教学实验,主要原则是将第二语言作为其他学科的工具,而语言获得则是理解这些学科信息及内容的“伴随产品”。她认为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又需要产出“可理解性输出”。她认为,为了让听话人理解自己的意思,语言学习者在输出时会受到推动,从而修改以前的话语或尝试新的表达形式。习得者必须有机会使用所学语言,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流利、类似母语者的水平。另外,Swain还阐述了输出对语言习得的作用,即输出三大功能:
      1、注意/触发功能:输出能引发学习者意识到自身尚存在的学习问题或不足,同时激活认知过程;
      2、检验假设功能:学习者通过输出来尝试、验证新的语言形式,从而促进中介语发展;
      3、元语言功能:指学习者运用语言来思考语言的应用。它能促使学习者认识到语言的形式、规则与他们所要表达的意义间的相互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在二语习得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前提,输出是保证;输入只有经过学习者的理解吸收,才能使语言输出成为可能。处理好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与关系会对语言习得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4、“预制语块”理论
      Lewis在其专著The Lexical Approach (1993)中指出: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因为构成语言的是“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他认为用词汇、短语以“整体语块”的形式去理解和产出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记忆研究的早期成果之一也发现人的记忆中保留有大量的预制的语言单位,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些预制语言单位就是 “预制语块”。“预制语块”普遍存在于人脑的记忆中,而且随着我们所记忆材料的熟悉程度的增加,“预制语块”的数量也在相应的增加,从而使我们的大脑可以存储和回忆起更多的东西(Nattinger & DeCarrico1992:11-17)。“预制语块”理论的应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使其达到最佳效果。在高学历人群的医学语篇汉译英教学中,需要学生根据所学材料不断地积累固定的语块表达,简化词汇学习过程,增加表达的地道性和确切性,形成“整进整出”的概念,最终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5、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1954年,程序教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中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刺激或所得到的控制不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甚至令学生反感;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强化次数太少且强化的时机不适宜;学习过程不是逐步递进达到学习目标,缺乏合理的学习过程。本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做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本理论认为,只有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小的教学单元,在强化的帮助下对教学单元的内容进行学习,才能使强化的频率被最大限度地提高,将出错带来的消极反应降低到最小限度。即:
      1、小步子原则。即把学习内容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割成许多细小的单元,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
      2、积极反应原则。让学生作出积极反应,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
      3、及时强化原则。当学生作出反应后,必须使他们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要求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强化”或“及时确认”。
      4、自定步调原则。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发展,必须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定学习进度和速度。
      5、低错误率原则。在教学中应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使学生每次都尽可能作出正确反应,将学习的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提高学习效率。
      虽然本理论因其把人等同于动物,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遭到驳斥,但这种刺激-反应模式在高等动物——人的学习方面依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课题依然把此理论当做纠正错误的理论之一。
      6、反馈理论
      反馈是控制论的一个概念,即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反馈在原因和结果之间架起了桥梁,在因果性和目的性之间建立了紧密联系。
      反馈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即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结果返回教师和学生中,从而调整教与学,重新组织第二次学习,查漏补缺。在学习中,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获得一定的学习结果,而学习结果又返回传入学习者的意识中,成为调节学习过程的新信息。及时反馈可以使学习者清楚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对学习能存在了解与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经常用到反馈矫正,即根据反馈的信息,采取科学、易懂、多样的方法调控输出信息,使错误得到纠正,提高再输入信息的效果。通过矫正学生的知识缺陷,为下一步学习目标的实施提供了条件。因此在一节课中反馈和矫正经常是一起出现、一起应用的。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反馈并及时做出评价给予矫正。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自己是一个组织者,注意利用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做好教学工作。
      7、结语
      在高学历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尤其在和世界接轨如此紧密的医学专业学生教学中,英语需要合适的专业理论来指导。如在本文提到的医学博士生医学英语写作与翻译的教学中,笔者梳理了国内外各种先进的教学理论和理念,结合了中国医学博士生的实际情况和英语水平,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合理的教学模式和可行的纠正方案,而且在课堂上进行了尝试和试验,最终取得了乐观的成果。相关研究另有文章详述。
      参考文献:
      [1]、戴炜栋. 误差起因分析综述. 外语界. 1990, (2)
      [2]、董耐婷. 调整词汇教学 提高写作能力. 外语界. 2007, (1)
      [3]、罗选民,徐莉娜. 语义”匹配”与翻译教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5)
      [4]、王立非,文秋芳. 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 (3)
      [5]、王文宇,文秋芳. 母语思维与外语作文分项成绩之间的关系.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0)
      [6]、文秋芳,郭纯洁. 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对高中生英语看图作文过程的研究. 现代外语. 1998, (4)
      [7]、于秀莲. 语块教学法与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实验研究. 外语界. 2008, (3)
      [8]、周道风,刘国辉. 语法整合对句式翻译认知过程的阐释.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5)   Swain于1985年提出了“输出假说”。这一假设基于她所进行的“浸泡式”的教学实验,主要原则是将第二语言作为其他学科的工具,而语言获得则是理解这些学科信息及内容的“伴随产品”。她认为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又需要产出“可理解性输出”。她认为,为了让听话人理解自己的意思,语言学习者在输出时会受到推动,从而修改以前的话语或尝试新的表达形式。习得者必须有机会使用所学语言,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流利、类似母语者的水平。另外,Swain还阐述了输出对语言习得的作用,即输出三大功能:
      1、注意/触发功能:输出能引发学习者意识到自身尚存在的学习问题或不足,同时激活认知过程;
      2、检验假设功能:学习者通过输出来尝试、验证新的语言形式,从而促进中介语发展;
      3、元语言功能:指学习者运用语言来思考语言的应用。它能促使学习者认识到语言的形式、规则与他们所要表达的意义间的相互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在二语习得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前提,输出是保证;输入只有经过学习者的理解吸收,才能使语言输出成为可能。处理好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与关系会对语言习得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4、“预制语块”理论
      Lewis在其专著The Lexical Approach (1993)中指出: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因为构成语言的是“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他认为用词汇、短语以“整体语块”的形式去理解和产出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记忆研究的早期成果之一也发现人的记忆中保留有大量的预制的语言单位,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些预制语言单位就是 “预制语块”。“预制语块”普遍存在于人脑的记忆中,而且随着我们所记忆材料的熟悉程度的增加,“预制语块”的数量也在相应的增加,从而使我们的大脑可以存储和回忆起更多的东西(Nattinger & DeCarrico1992:11-17)。“预制语块”理论的应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使其达到最佳效果。在高学历人群的医学语篇汉译英教学中,需要学生根据所学材料不断地积累固定的语块表达,简化词汇学习过程,增加表达的地道性和确切性,形成“整进整出”的概念,最终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5、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1954年,程序教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中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刺激或所得到的控制不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甚至令学生反感;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强化次数太少且强化的时机不适宜;学习过程不是逐步递进达到学习目标,缺乏合理的学习过程。本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做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本理论认为,只有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小的教学单元,在强化的帮助下对教学单元的内容进行学习,才能使强化的频率被最大限度地提高,将出错带来的消极反应降低到最小限度。即:
      1、小步子原则。即把学习内容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割成许多细小的单元,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
      2、积极反应原则。让学生作出积极反应,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
      3、及时强化原则。当学生作出反应后,必须使他们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要求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强化”或“及时确认”。
      4、自定步调原则。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发展,必须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定学习进度和速度。
      5、低错误率原则。在教学中应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使学生每次都尽可能作出正确反应,将学习的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提高学习效率。
      虽然本理论因其把人等同于动物,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遭到驳斥,但这种刺激-反应模式在高等动物——人的学习方面依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课题依然把此理论当做纠正错误的理论之一。
      6、反馈理论
      反馈是控制论的一个概念,即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反馈在原因和结果之间架起了桥梁,在因果性和目的性之间建立了紧密联系。
      反馈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即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结果返回教师和学生中,从而调整教与学,重新组织第二次学习,查漏补缺。在学习中,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获得一定的学习结果,而学习结果又返回传入学习者的意识中,成为调节学习过程的新信息。及时反馈可以使学习者清楚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对学习能存在了解与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经常用到反馈矫正,即根据反馈的信息,采取科学、易懂、多样的方法调控输出信息,使错误得到纠正,提高再输入信息的效果。通过矫正学生的知识缺陷,为下一步学习目标的实施提供了条件。因此在一节课中反馈和矫正经常是一起出现、一起应用的。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反馈并及时做出评价给予矫正。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自己是一个组织者,注意利用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做好教学工作。
      7、结语
      在高学历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尤其在和世界接轨如此紧密的医学专业学生教学中,英语需要合适的专业理论来指导。如在本文提到的医学博士生医学英语写作与翻译的教学中,笔者梳理了国内外各种先进的教学理论和理念,结合了中国医学博士生的实际情况和英语水平,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合理的教学模式和可行的纠正方案,而且在课堂上进行了尝试和试验,最终取得了乐观的成果。相关研究另有文章详述。
      参考文献:
      [1]、戴炜栋. 误差起因分析综述. 外语界. 1990, (2)
      [2]、董耐婷. 调整词汇教学 提高写作能力. 外语界. 2007, (1)
      [3]、罗选民,徐莉娜. 语义”匹配”与翻译教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5)
      [4]、王立非,文秋芳. 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 (3)
      [5]、王文宇,文秋芳. 母语思维与外语作文分项成绩之间的关系.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0)
      [6]、文秋芳,郭纯洁. 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对高中生英语看图作文过程的研究. 现代外语. 1998, (4)
      [7]、于秀莲. 语块教学法与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实验研究. 外语界. 2008, (3)
      [8]、周道风,刘国辉. 语法整合对句式翻译认知过程的阐释.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5) 存入我的阅览室   Swain于1985年提出了“输出假说”。这一假设基于她所进行的“浸泡式”的教学实验,主要原则是将第二语言作为其他学科的工具,而语言获得则是理解这些学科信息及内容的“伴随产品”。她认为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又需要产出“可理解性输出”。她认为,为了让听话人理解自己的意思,语言学习者在输出时会受到推动,从而修改以前的话语或尝试新的表达形式。习得者必须有机会使用所学语言,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流利、类似母语者的水平。另外,Swain还阐述了输出对语言习得的作用,即输出三大功能:
      1、注意/触发功能:输出能引发学习者意识到自身尚存在的学习问题或不足,同时激活认知过程;
      2、检验假设功能:学习者通过输出来尝试、验证新的语言形式,从而促进中介语发展;
      3、元语言功能:指学习者运用语言来思考语言的应用。它能促使学习者认识到语言的形式、规则与他们所要表达的意义间的相互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在二语习得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前提,输出是保证;输入只有经过学习者的理解吸收,才能使语言输出成为可能。处理好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与关系会对语言习得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4、“预制语块”理论
      Lewis在其专著The Lexical Approach (1993)中指出: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因为构成语言的是“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他认为用词汇、短语以“整体语块”的形式去理解和产出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记忆研究的早期成果之一也发现人的记忆中保留有大量的预制的语言单位,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些预制语言单位就是 “预制语块”。“预制语块”普遍存在于人脑的记忆中,而且随着我们所记忆材料的熟悉程度的增加,“预制语块”的数量也在相应的增加,从而使我们的大脑可以存储和回忆起更多的东西(Nattinger & DeCarrico1992:11-17)。“预制语块”理论的应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使其达到最佳效果。在高学历人群的医学语篇汉译英教学中,需要学生根据所学材料不断地积累固定的语块表达,简化词汇学习过程,增加表达的地道性和确切性,形成“整进整出”的概念,最终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5、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1954年,程序教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中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刺激或所得到的控制不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甚至令学生反感;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强化次数太少且强化的时机不适宜;学习过程不是逐步递进达到学习目标,缺乏合理的学习过程。本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做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本理论认为,只有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小的教学单元,在强化的帮助下对教学单元的内容进行学习,才能使强化的频率被最大限度地提高,将出错带来的消极反应降低到最小限度。即:
      1、小步子原则。即把学习内容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割成许多细小的单元,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
      2、积极反应原则。让学生作出积极反应,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
      3、及时强化原则。当学生作出反应后,必须使他们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要求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强化”或“及时确认”。
      4、自定步调原则。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发展,必须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定学习进度和速度。
      5、低错误率原则。在教学中应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使学生每次都尽可能作出正确反应,将学习的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提高学习效率。
      虽然本理论因其把人等同于动物,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遭到驳斥,但这种刺激-反应模式在高等动物——人的学习方面依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课题依然把此理论当做纠正错误的理论之一。
      6、反馈理论
      反馈是控制论的一个概念,即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反馈在原因和结果之间架起了桥梁,在因果性和目的性之间建立了紧密联系。
      反馈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即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结果返回教师和学生中,从而调整教与学,重新组织第二次学习,查漏补缺。在学习中,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获得一定的学习结果,而学习结果又返回传入学习者的意识中,成为调节学习过程的新信息。及时反馈可以使学习者清楚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对学习能存在了解与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经常用到反馈矫正,即根据反馈的信息,采取科学、易懂、多样的方法调控输出信息,使错误得到纠正,提高再输入信息的效果。通过矫正学生的知识缺陷,为下一步学习目标的实施提供了条件。因此在一节课中反馈和矫正经常是一起出现、一起应用的。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反馈并及时做出评价给予矫正。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自己是一个组织者,注意利用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做好教学工作。
      7、结语
      在高学历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尤其在和世界接轨如此紧密的医学专业学生教学中,英语需要合适的专业理论来指导。如在本文提到的医学博士生医学英语写作与翻译的教学中,笔者梳理了国内外各种先进的教学理论和理念,结合了中国医学博士生的实际情况和英语水平,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合理的教学模式和可行的纠正方案,而且在课堂上进行了尝试和试验,最终取得了乐观的成果。相关研究另有文章详述。
      参考文献:
      [1]、戴炜栋. 误差起因分析综述. 外语界. 1990, (2)
      [2]、董耐婷. 调整词汇教学 提高写作能力. 外语界. 2007, (1)
      [3]、罗选民,徐莉娜. 语义”匹配”与翻译教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5)
      [4]、王立非,文秋芳. 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 (3)
      [5]、王文宇,文秋芳. 母语思维与外语作文分项成绩之间的关系.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0)
      [6]、文秋芳,郭纯洁. 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对高中生英语看图作文过程的研究. 现代外语. 1998, (4)
      [7]、于秀莲. 语块教学法与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实验研究. 外语界. 2008, (3)
      [8]、周道风,刘国辉. 语法整合对句式翻译认知过程的阐释.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5)   Swain于1985年提出了“输出假说”。这一假设基于她所进行的“浸泡式”的教学实验,主要原则是将第二语言作为其他学科的工具,而语言获得则是理解这些学科信息及内容的“伴随产品”。她认为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又需要产出“可理解性输出”。她认为,为了让听话人理解自己的意思,语言学习者在输出时会受到推动,从而修改以前的话语或尝试新的表达形式。习得者必须有机会使用所学语言,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流利、类似母语者的水平。另外,Swain还阐述了输出对语言习得的作用,即输出三大功能:
      1、注意/触发功能:输出能引发学习者意识到自身尚存在的学习问题或不足,同时激活认知过程;
      2、检验假设功能:学习者通过输出来尝试、验证新的语言形式,从而促进中介语发展;
      3、元语言功能:指学习者运用语言来思考语言的应用。它能促使学习者认识到语言的形式、规则与他们所要表达的意义间的相互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在二语习得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前提,输出是保证;输入只有经过学习者的理解吸收,才能使语言输出成为可能。处理好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与关系会对语言习得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4、“预制语块”理论
      Lewis在其专著The Lexical Approach (1993)中指出: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因为构成语言的是“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他认为用词汇、短语以“整体语块”的形式去理解和产出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记忆研究的早期成果之一也发现人的记忆中保留有大量的预制的语言单位,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些预制语言单位就是 “预制语块”。“预制语块”普遍存在于人脑的记忆中,而且随着我们所记忆材料的熟悉程度的增加,“预制语块”的数量也在相应的增加,从而使我们的大脑可以存储和回忆起更多的东西(Nattinger & DeCarrico1992:11-17)。“预制语块”理论的应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使其达到最佳效果。在高学历人群的医学语篇汉译英教学中,需要学生根据所学材料不断地积累固定的语块表达,简化词汇学习过程,增加表达的地道性和确切性,形成“整进整出”的概念,最终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5、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1954年,程序教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中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刺激或所得到的控制不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甚至令学生反感;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强化次数太少且强化的时机不适宜;学习过程不是逐步递进达到学习目标,缺乏合理的学习过程。本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做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本理论认为,只有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小的教学单元,在强化的帮助下对教学单元的内容进行学习,才能使强化的频率被最大限度地提高,将出错带来的消极反应降低到最小限度。即:
      1、小步子原则。即把学习内容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割成许多细小的单元,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
      2、积极反应原则。让学生作出积极反应,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
      3、及时强化原则。当学生作出反应后,必须使他们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要求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强化”或“及时确认”。
      4、自定步调原则。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发展,必须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定学习进度和速度。
      5、低错误率原则。在教学中应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使学生每次都尽可能作出正确反应,将学习的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提高学习效率。
      虽然本理论因其把人等同于动物,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遭到驳斥,但这种刺激-反应模式在高等动物——人的学习方面依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课题依然把此理论当做纠正错误的理论之一。
      6、反馈理论
      反馈是控制论的一个概念,即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反馈在原因和结果之间架起了桥梁,在因果性和目的性之间建立了紧密联系。
      反馈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即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结果返回教师和学生中,从而调整教与学,重新组织第二次学习,查漏补缺。在学习中,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获得一定的学习结果,而学习结果又返回传入学习者的意识中,成为调节学习过程的新信息。及时反馈可以使学习者清楚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对学习能存在了解与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经常用到反馈矫正,即根据反馈的信息,采取科学、易懂、多样的方法调控输出信息,使错误得到纠正,提高再输入信息的效果。通过矫正学生的知识缺陷,为下一步学习目标的实施提供了条件。因此在一节课中反馈和矫正经常是一起出现、一起应用的。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反馈并及时做出评价给予矫正。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自己是一个组织者,注意利用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做好教学工作。
      7、结语
      在高学历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尤其在和世界接轨如此紧密的医学专业学生教学中,英语需要合适的专业理论来指导。如在本文提到的医学博士生医学英语写作与翻译的教学中,笔者梳理了国内外各种先进的教学理论和理念,结合了中国医学博士生的实际情况和英语水平,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合理的教学模式和可行的纠正方案,而且在课堂上进行了尝试和试验,最终取得了乐观的成果。相关研究另有文章详述。
      参考文献:
      [1]、戴炜栋. 误差起因分析综述. 外语界. 1990, (2)
      [2]、董耐婷. 调整词汇教学 提高写作能力. 外语界. 2007, (1)
      [3]、罗选民,徐莉娜. 语义”匹配”与翻译教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5)
      [4]、王立非,文秋芳. 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 (3)
      [5]、王文宇,文秋芳. 母语思维与外语作文分项成绩之间的关系.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0)
      [6]、文秋芳,郭纯洁. 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对高中生英语看图作文过程的研究. 现代外语. 1998, (4)
      [7]、于秀莲. 语块教学法与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实验研究. 外语界. 2008, (3)
      [8]、周道风,刘国辉. 语法整合对句式翻译认知过程的阐释.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5) 存入我的阅览室

    推荐访问:母语 英语 理论研究 博士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