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党报回应奥巴马指责_党报评论如何回应社会关切

    时间:2019-04-24 03:22: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自2011年6月2日起,《人民日报》在每周四推出栏头为“如何回应社会关切”的系列评论,截至6月23日发完这个系列,一共发文4篇。从题材及内容而言,这个系列确实切中了当下公众关切的问题,让人看到了《人民日报》评论的深度与力度。它究竟是怎样达到这一效果的呢?
      题好一半文
      这里说的“题”,不是标题而是选题,不是评论由头而是评论对象。评论选题,也就是评什么东西,这一点对于党报尤其重要。都市报紧跟热点新闻,常常无甚挂碍。相比之下,党报在评论选题上却有“举重不轻”的迹象。举什么重?举党报地位之重。党报与同级党委、政府的关系,使得党报评论工作者在选题上常有诸多顾虑,担心围绕大局不紧、配合中心太少、正面鼓劲不足等等,总的结果是,围绕上面的偏多,关切社会的偏少。即便是尽量以民生视角来评论中心工作,但在版面有限的情况下,难免会放过社会公众最关注的热点新闻。如何最大限度地将配合中心工作与回应社会关切结合起来,成为考量党报评论工作者评论意识、水准的一杆标尺。
      《人民日报》系列评论的看点,首先在于题选得好。《在良性互动中寻求“善治”》,谈的是回应舆论的问题。这些年,个别官员的一些雷语,如“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球信息公开”、“没工夫跟你闲扯”、“我是不是拉屎也要告诉你啊”等等,令老百姓大跌眼镜。而与这些雷语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党的文件中对于保障公众民主“四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已有明确表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发布4年多、施行3年多。一边要求信息公开,一边却是少数人搪塞、打压舆论甚至讥讽公众的信息公开诉求。由党中央机关报来批评这些乱象,是一种反省与纠正,也是对公众诉求的适当回应。其余3篇文章《警惕政府“无形资产”流失》、《“媒介素养”体现执政水平》、《从“怎么看”迈向“怎么办”》,也分别从警示、析理、促进问题解决等角度,分析了回应舆论之道。
      其实,《人民日报》的这组评论,评的是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并不是评热点新闻事件的“时评”,只能算是新闻评论。尽管它并不针对热点新闻,但由于所评现象、问题公众反应大,社会关注度高,同样能引起较好的社会反响。
      行文不老套
      老套比较保险,可以防止说错话。而不老套就需创新,创新则有风险。坦率地说,网上也有人对这个系列评论的文采提出了质疑,尽管这个系列评论的文章还有一些行文上的瑕疵,但比起“党八股”来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这组评论在行文上确实有一些“硬伤”。比如第一篇《在良性互动中寻求“善治”》一文中,有这样一句:“从‘失窃’、‘错字’,到‘经营会所’,故宫的回应左支右绌、差强人意。”这里,“左支右绌”用得不妥当,应该是“强词夺理”或“蛮不讲理”。而“差强人意”可以说把意思用反了。《警惕政府“无形资产”流失》一文中有“如果事情出现后不是衔恨披露信息者‘瞎捅娄子’”,其中,“衔恨”已经是支配式的动词,意为“怀恨”,后面不宜直接跟一个名词“披露信息者”,而“瞎捅娄子”中的“瞎”完全属于赘字。
      但相比这些瑕疵,行文上的亮点也很突出。标题中的“善治”、“无形资产”、“媒介素养”,借用的是政治学、经济学、新闻学方面的常用语,都是党报评论中很少出现的。在行文上也讲求生动、形象,比如《警惕政府“无形资产”流失》中的一段话:
      不能让一些地方建起了气派摩登的高楼大厦,却在违规的强拆中离散了人心;构建了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却因工程腐败蚕食了信任;创造了引以为傲的GDP,却让子孙在不断蔓延的污染中承受痛楚。一边建树“有形政绩”,一边流失“无形资产”,这样的发展,这样的行为,怎能不降低“信任指数”?
      列举的例子形象而不生硬,树立“有形政绩”与流失“无形资产”又形成鲜明对比,排比句也增强了说理的气势,可读性较强。
      党报评论的规整,有的时候可能显得好看,但有的时候却显得空洞。更有甚者,为了规整,硬凑词句,就难免以辞害意,导致表达不准确。尤其是那些动辄用顿号牵出来的一组早就成为套话的词汇,总是那样难看。在这一点上,《人民日报》在改进,这个系列就是明证。虽然这组在行文上努力创新的文章存在一些瑕疵,但瑕不掩瑜,总体上算得上是一组好文章。
      居高声自远
      现在,社会上对党报评论存在这样一种认知现象:不看好但还是看。在态度上,认为党报评论八股味较重,空话套话多,不好看不想看;在姿态上,还是拿起来看一看,然后对相关文章提出批评、质疑。这或许是因为,党报评论还是让人有“念想”、有期盼,只是现在不如想象中的好看了。
      党报曾经是很有批判力的,其所刊登的批评性报道从党中央“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思想高度审视各项工作与问题,针砭时弊,有力地回应了社会关切,在百姓中赢得很高的公信力。1997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厦门一位青年干部的来信《不能再这样挥霍公款吃喝了》。党报评论也曾经是很有批判力和公信力的。1980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社论《再也不要干“西水东调”式的蠢事了》,对山西昔阳县“西水东调”工程进行反思,据报道,这个工程搞了四五年,投工近五百万个,耗资达几千万元,最终却由于用引水浇地的成本太高而下马。评论提出:
      这种工程,耗资巨大,劳民伤财,得益很少,甚至根本就是无效劳动、无效投资。如果我们把农业生产的发展寄托在这种“大干”上,我国的农业是永远没有指望的。
      ……
      另一个很重要的教训就是某些领导同志的封建家长式统治。我们有些做领导工作的同志,官做大了,自己不懂科学,不懂技术,又不听取专家的意见,偏要号令一切,指挥一切,甚至用个人的喜恶来左右一切。
      就是现在的一些党报评论,读者反响也很好。除《人民日报》的一些评论之外,《南方日报》的一些评论在公众中也有很好的口碑。2011年7月26日该报发表评论《“中华脊梁”与“软体动物”》,其中写道:
      竟然声称,“我爱国,我不添乱,从不投反对或弃权票。”这哪里还是政协委员,一只“软体动物”而已,谈什么参政议政、互相监督、荣辱与共?
      可以说,现在每一家党报都有一些评论作品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关键是,如何让这类评论多些再多些,至少占到一半以上吧。其余的,做到不令人生厌。这样,也算不错。
      《南方日报》的一些评论,包括一些围绕中心工作的评论,告诉我们党报评论的空间其实是很大的。
      2011年1月25日,《南方日报》发表《没有转型升级 “幸福广东”就是无源之水——三论“建设幸福广东”》,不仅标题就透出警醒权力者的味道,而且内文也不客气:
      全省上下热议“幸福广东”,此种盛况有新政治概念带来新鲜感的原因,更重要的还在于这一概念提得恰逢其时。民众太需要“幸福”了,社会太需要提升幸福指数了……
      现实却存在大量为了发展破坏人民幸福的行为,环境破坏、资源浪费以及社会道德滑坡,乃是我们为这种扭曲的发展路径付出的代价。
      再看看《人民日报》的这组系列评论,说了地方党报不好说的话,也是因为言说空间足够大,再加上它的地位适合说这种面向全国的话。把空间用足,而不是步步后退,或者在“党八股”上用力太多,党报评论总体格局才会别开生面。
      (作者为深圳特区报时评理论部评论编辑、评论员)

    推荐访问:党报 关切 回应 社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