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跳马落地技术综述】 跳马落地动作专业术语

    时间:2019-04-22 03:25: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归纳法,以水平腾跃为例,对跳马落地技术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即空中阶段、着地阶段力学结构分析、揭示了落地技术的力学原理及提出落地技术稳定的基本条件;必要而充分条件,以期对落地动作技术提出相应的要求。
      关键词:跳马;落地技术;稳定性
      目前,体操技术发展的很快,众所周知,落地的稳定性对于运动员取得优异的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跳马项目。近年来,在国内外体操大赛中,因落地不稳定而与金牌失之交臂的场面屡见不鲜。提高稳定性是比赛获胜的最终保证。难、新依赖于稳来体现, 稳是创新的基本要求。因此,本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跳马技术及其训练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进行综述。
      1.跳马落地缓冲原理
      跳马推手之后,人体重心的速度无论从量值和方向都时刻在变化,而且到地面接触的瞬间达到最大值,其冲击力大小能达到人体重量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因此需要缓冲。当落地脚刚触地面时,一般要求前脚掌先着地,并迅速过渡到全脚掌,同时伴有髋、膝、踝关节有不同程度的伸开,两臂有一定的上举,随着落地的进行,各关节协调急剧退让性弯曲,同时两臂相应快速向下挥摆,使人体的上体、大腿、两臂等,在制动性肌肉用力中作一部分功,从而消耗了落地的能量,则减少脚对地面的压力。要想使能量消耗的大,必须增加屈关节阻碍力量和各关节的屈角,另外充分利用垫在的摩擦阻力来减小人体的冲力也是很重要的。
      2.跳马落地技术分析
      在体操中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所在在分析动作时,不能孤立的就某个动作进行分析。从跳马落地技术特点来看,髋关节(主要是臀部)和两臂是调整控制重心的最好环节,髋关节的活动直接作用到上体。上体重量移动的非常快,并配合两臂动作及脚的底面边缘用力支撑,就会使重心回到稳定面上,然后再直立。下面以跳马水平腾跃为例,将它划分为空中阶段和着地阶段两部分。
      2.1 空中阶段
      空中阶段是指第二腾空动作基本完成之后到落地前的过程,其空中阶段重心的轨迹属曲线运动。大量研究证明,跳马落地前即第二腾空阶段身体各环节绕纵轴或横轴翻转的动的动量距大小的调节是否恰到好处,是落地能否站稳的前提条件。
      在推手的过程中,会受到使重心升高的力,制动重心水平速度的力以及本身所受的重力,若想使身体在推手后升得高,就必须是使重心升高的力本身所受的重力,而在这里还包括两种情况,水平类动作、翻转类动。因此第二腾空的高度直接影响着身体的伸展程度;推手制动水平速度的大小又影响着落地的远度。此时身体质点向下近似落体运动,向前一个惯性速度,注意落地前的伸腿动作,保持平衡的空中姿势,为落地技术做好充分准备。
      2.2着地阶段
      从跳马落地瞬间至运动完全停止就是跳马落地阶段,从空中到着地,这一段缓冲技术是稳定的关键。其重心轨迹是抛物线运动,人体着地时符合动量原理。着地瞬间的速度为最大,在力学上,将作用于物体上的外力与外力的作用时间和相乘,积为冲量,它是矢量,大致符合公式Ft=MVt-MV0 ,在分析跳马落地下法时,人体同地面接触是符合动量原理原则的,其公式为:F·△t = m ( vt-v0 ) ;F =P (V t -V 0) /g△ t,从动量原理可以看出,增大△t,F 随之减小,落地的稳定与否与冲量大小直接有关。而体重越大,冲击力也就越大。但是对同一个运动员来说,改变体重是很不现实的。因此只有尽量增大缓冲时间,就要注意下肢踝、膝、髋关节做一定的协调弯曲,达到缓冲目的。此外,董汉英[3](2002)认为成套动作下法的腾空高度,远度时间都由腾起角、腾起速度决定,从抛物线原理可知,在腾起角不变的情况下,腾起速度越快则腾空越高,时间越长,越有利于落地的稳定。在跳马的推跳时
      就要加大起跳推手或推起时的动量。但是无限增加△t也不可能,人体在落地的瞬间不过零点几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除了应该遵循人体的解剖特点,还受神经中枢的反映能力,肌肉的收缩机制的影响。在这一点上,于兴文[4](1981)、赵权[5](2010)、张锡枝[6](1992)、严波涛[7](1994)都持有相同的观点。如果落地后向前还有惯性,向前就不稳定,说明还有一定的水平速度,腾空的高度还不够。而Vt的大小取决于完成动作的高度及完成动作的水平分速度的大小。第二腾空越高,落地缓冲的时间和距离相对来说就越长一些,两腿蹲的越深一些,以加大缓冲的力度。
      2.3着地时的转动矩分析
      现在的许多研究证明:运动员缓冲技术的好坏,主要是取决于参与完成缓冲肌肉的退让性工作能力,其次是运动员支撑阶段的缓冲准备、掌握运用缓冲技术的能力有关。而肌肉退让性工作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着缓冲质量的高低。
      从文献资料了解到国内学者对跳马着地时转动距的研究也较多,如董汉英(2002),邢月英[8](2000)一般认为跳马时,人体着地不仅要受到外力以及惯性力作用有关, 即运动员本身的重力、支撑反作用力、水平方向制动力、重心向下的惯性力、重心向前的惯性力和重心向侧的惯性力。而且还要克服完成动作时的转动力矩。在落地瞬时,其力学特点是落地瞬间的垂直分力,水平分力以及翻转力短,通过合理缓冲使之消失,即人体所受的合外力及其合外力矩等于零,最终使人体重心投影落在两脚构成的支撑面内。姚吉庆[10](2003)认为。重心投影点至落地点距离、落地瞬间重心高度、站稳时重心高度以及身体腾空最高点至落地瞬间高度差有关,这是是生物力学分析的理论基础,于兴文[11](1981)指出:即机体除受到压缩负荷外,还要受到扭转负荷,因此,在肌肉进行退让性的工作的同时,马上将转入克制性工作(等张收缩及等长收缩)而使肌力矩同外力矩达到平衡,即人体本身受到的合外力矩为零,才能达到落地瞬间的平衡状态。
      综上所述, 缓冲动作是跳马落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掌握缓冲动作的力学原理对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缓冲过程是物体因受冲量作用而产生动量变化,所以适当延长力的作用时间,可以减少对人体的冲力;其次缓冲动作与非代谢能的产生与利用、人体解剖特点有关,在训练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充分利用器械,也可以增加缓冲效果。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落地技术的结构是落地稳定理论基础,重视对落地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分析、深入探讨动作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完善技术动作,提高动作质量。此外,下法前的空中姿势和落地后的有效缓冲是稳定的技术保证,重视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动作稳定性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在提高落地稳定性的同时,同时应重视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高神经控制系统能力的训练。
      3.2 建议
      加强第二腾空动作质量的训练,如加强上肢爆发力练习;教练员或教师对于落地稳定性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强化“落地稳定性”训练, 启发运动员认识落地稳地性的重要性;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程度, 强化落地技术心理训练。(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士荣,贾宏伟.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体操的落地技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 (03):83-84.
      [2] 闫红光,张樯.体育运动中一定高度自由下落人体受冲力的实验值与理论值比较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04):52-53.

    推荐访问:跳马 落地 综述 技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