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广西小伙改编上海滩 草根小伙:独创“十二邻”走红上海滩

    时间:2019-04-22 03:20: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草根小伙独创“十二邻”  在上海,可能没人知道王俊晓这个名字,但提及“十二邻”社区剧场,许多老年人都很熟悉,并且对此夸赞不已。王俊晓今年34岁,家住河南省郏县冢头镇达理王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兄妹三人中,只有王俊晓考上了重点大学。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他到上海打工,先后干过工业品推销、软件推销、培训推广等工作。
      辗转于繁华而陌生的大城市,王俊晓发现,楼房高了,邻居也多了,但大家住在一个楼,彼此间缺乏沟通,甚至连名字都叫不上来,更无法从高楼大厦中寻找到那份久违的温暖。这让王俊晓颇感不适。有一次,为借水壶,王俊晓敲遍左邻右舍的门,竟无人回应。后来,王俊晓看到一则很痛心的新闻,说有一位独居老人在家去世一周后,才被人发现,可以想象,这个老人平时的生活有多孤独。这件事对王俊晓触动很大。
      王俊晓翻阅了大量资料,发现仅上海就有两百多万老年人,其中独居老人超过80万,这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独居老人除了生活不便外,他们的生活封闭,缺少跟外界的沟通,精神空虚。一杯热茶,一个沙发,一台电视机,已成为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由此产生了诸如生命安全、日常生活、精神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那么,如何让老人走出家门,在一个安全、轻松的环境里与人沟通呢?
      王俊晓觉得这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一件事情。
      一天,王俊晓突然想到自己曾经看过的一份材料,1900年至1920年间,美国兴起一种自娱自乐的消遣活动——社区戏剧,目的是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排练场就在地下室,演出场地是借用的礼堂,现场观众多半是亲朋好友,间或有一些来自当地教会、学区、社团的中产阶层。演出人员几乎全是志愿者,他们平时工作,只能利用晚上与周末时间参与活动,很受美国老百姓欢迎。
      王俊晓从中受到启发,决定对其进行移植改造,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剧场。
      在老一代人的印象中,一幢楼6层,一个单元上下住12户人家,大家关系融洽,人们在楼道里碰上了总会聊上几句,有什么好吃的也会相互分享,那是记忆中一种抹不掉的“完美生活”。于是,王俊晓灵机一动,给社区剧场取了个别致的名字——“十二邻”社区剧场。
      这个想法让王俊晓兴奋不已,他开始一边自学表演的相关知识,一边走街串巷向人们“推销”社区剧场的创意。而且,王俊晓还有个设想,让社区里的独居老人站在舞台上,表演他们自己的生活,其他居民可以参加演出,也可以当观众。王俊晓开始召集志愿者,并且在网上搜集素材,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排演了一个叫《我的狗儿子》的剧目:故事讲的是一个孤独的老人,把自己养的狗当儿子,王俊晓趴在地上,就演那只小狗……
      经过简单排演之后,王俊晓觉得可以呈现在老人面前了,于是他走进社区,走进老人的生活。然而,万事开头难,“吃闭门羹”的遭遇很常见,社区居民对王俊晓不熟悉,活动开展不顺利,观众寥寥无几,甚至表演还数度被当成街头卖艺。并且,“请”出长期待在家中的独居老人,可谓是难上加难。这样的情形持续了数月之久,王俊晓咬紧牙关,不想放弃。在坚定了信心之后,他和伙伴们开始及时改变方法。
      “四不像”演出引发老人的共鸣
      困顿之时,王俊晓结识了一个人。
      她叫丁洁明,上海市宝山路街道办事处老龄委、老年协会负责人。
      宝山路社区的居民60%都是老人,而其中80%是独居老人。早在2006年4月,这里有一个社区剧场小组——星期六剧场,该剧场是一个由公益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致力于创作性戏剧探索的组织。此前,丁洁明通过一些活动对那些存在心灵危机的老人进行干预,虽然丁洁明没有工作日和休息日,终日劳碌仍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就在此时,经街道办文化科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丁洁明和王俊晓,这看上去不相干的一老一小见面了。
      王俊晓需要平台,丁洁明需要资源,两个人能不能合作呢?
      见面之后,王俊晓不介绍“十二邻”是做什么的,也不征询社区的需求,只是让给他30分钟时间,然后和“十二邻”的几个年轻志愿者即兴表演了一番。这场所谓的“创作性”戏剧,让文艺工作者出身的丁洁明想不明白,这群缺乏朝气、衣着邋遢、没有一点儿舞台范儿的业余演员,怎么能让老年观众接受呢?
      丁洁明态度明确,说你们不做好,就不要来跟我合作。王俊晓执着地给丁洁明“洗脑”:“您观念中的戏剧是大剧场那套模式,不是我们要做的。你是不是可以给我一个点,一个可以贴近老年人的方法?”王俊晓希望通过舞台剧的表演、观赏以及戏剧,之后敞开心扉的体验分享,重现老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加强老人的理解和沟通。
      最终,丁洁明答应了王俊晓的请求。
      王俊晓打算从“讲出自己的故事”的方式入手,以“一人一剧场”的模式来进行尝试。
      没想到,效果还不错,丁洁明先将熟悉的独居老人们召集在一起,由于王俊晓新颖的表演方式,以及精彩的互动环节,首次表演便获得了肯定。当经过一段时间数次演出后,他们的脸孔开始被许多人所熟悉。
      随着社区剧场影响的不断扩大,丁洁明和社区老人们的观念也逐步发生了变化。他们知道,每个老人都有故事,人人都能当演员,社区戏剧不是慰问演出,不是由外人演给老人看,老人应该是主体,通过讲故事、排练到表演、互动这样一个全程参与的过程,真正实现老人公共空间的扩展和人际之间的沟通。
      可以说,这种非固定的戏剧模式很是灵活,演出到了一半,演员和观众可能唠起家常。也可以在高潮时突然停止,根据观众的意见继续演出,很注重互动,从头到尾都与台下交流,甚至邀请观众亲自上阵体验一把。举一个例子,有一场以“受骗上当”为主题的演出,志愿者们将日常生活中的骗局搬上了话剧舞台:假称电话欠费要求你汇钱、路上拾到钱物有人过来要求平分、假借算命索财……
      志愿者表演的典型行骗行径,让曾经有过类似经历的老人,立刻陷入了对骗子狡猾行径的“讨伐”,王俊晓和队员们则在此时开展互动。社区的王老伯站起来指出:“不对不对,还不是这样,他当初说的还要逼真些。我那天就是这样被稀里糊涂骗走300块钱的……”原来,王老伯真的在路边捡到过一只“金戒指”,随后就有骗子出现要求见者有份,于是王老伯被骗走了300块钱。只见王老伯跳上舞台,还原骗子拉住自己的手臂,低声细语的表情,引起全场哄堂大笑。   身临其境的老人们,纷纷上台讲述自己的受骗经历,并亲自参与表演。台下,因为共同话题的讨论,逐渐熟悉的老人们同样没闲着:瞧瞧,同为象棋爱好者的两位老先生,在对骗子的一顿批判后,意犹未尽地继续闲聊,发现竟有共同爱好,相约下午“杀一盘去”……每次互动到“最热闹的时候”,观众们常常因为过于投入的交流而“跑题”。王俊晓说,这正是他们的目的所在。即便在演出结束之后,许多老人并没有离去,他们依然在交流,笑容出现在每位老人的脸上。
      这种“四不像”的演出,逗得社区的独居老人开怀大笑。真情实感的讲述与表演,引发了社区老人们的普遍共鸣。作为独居老人的召集者,丁洁明看到老人们这么快乐地交谈,感叹这个互动真是不错。
      社会需要更多的“十二邻”
      随着十二邻社区剧场活动慢慢推广开来,王俊晓越发觉得时间不够用。2008年,他干脆从软件公司辞职,专心做公益。公益组织常常面临资金问题,虽然街道提供支持,但是社区剧场依然捉襟见肘。王俊晓和志愿者苦苦支撑着,直到2009年“青年公益创业计划”比赛的到来,该比赛才专门针对“十二邻”这类热衷公益但缺少资金扶持的民间公益组织。最终,王俊晓和他的团队赢得了10万元创业基金。
      更令人欣慰的是,2009年,上海市民政局购买了十二邻社区剧场项目,并拨资金支持其走进社区,为养老服务提供帮助。同时,为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十二邻”还聘请剧场专业人员和导师开设十二邻工作坊,培养演员的即兴演出能力等。每天,王俊晓就像一块上了发条的怀表,穿梭在大街小巷,寻找故事、排练、邀请居民来剧场、演出、分享体验、参加各种剧场表演的学习、走访不同社区推广他的社区剧场……这几乎是王俊晓生活的全部。
      2009年11月,十二邻团队成为联想全国青年公益创业大赛十强团队之一并获得资助;2009年12月,十二邻团队应邀参加香港世界华人戏剧与教育大会;2010年4月,“十二邻”与美国环保协会合作编排和演出低碳世博绿色出行教育情景剧《七彩雪的故事》……
      从2009年到2011年,十二邻社区剧场的公益服务成功地融入了上海的许多社区,演出百余场,为数万空巢老人服务,可谓红遍上海滩,随之,十二邻社区剧场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接近200人,他们有着不同的职业,有世界500强企业的员工,也有私营企业主;有在校生,也有自由职业者;有外企的高级行政人员,也有外来务工者。他们的活动范围不仅仅限于社区,而是发展到福利院、民工学校等地。
      2011年9月,一部关于十二邻社区剧场的微电影让全国观众深受感动。公益微电影由国际著名导演贾樟柯担任监制、联想集团出品,在北京大学举行首映仪式,这是中国首部记录草根公益团队发展历程的公益微电影。9月22日,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屏幕上播放的微电影讲述的正是王俊晓的故事。现场,王俊晓穿着T恤衫、休闲裤、软布鞋,提着一个粗布包,西服加布鞋的装扮,与隆重而华丽的颁奖典礼的背景似乎不太相符。影片放映结束,灯光亮起,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里掌声雷动……
      对于十二邻社区剧场,一位企业的总经理说:“我以前在美国见过这样的演出,没想到现在国内也有了。应该尽快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来做。而且,不仅面对老人,在残障人士、农民工子弟学校等群体中,也有大量需求。”
      作为专业的演出机构,上海话剧中心邀请“十二邻”去座谈,商讨推动群众文艺和话剧发展的话题。该中心一位专家在看完了社区剧场的一次演出后感叹:“哪儿来这么个莫名其妙的人,做了中戏、上戏没人做的事,也做了我们都做不了的事。”
      据了解,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5亿。因此有专家指出,在现实国情面前,我国社会需要更多的“十二邻”。
      “十二邻”的梦想越来越大
      天天都在忙碌,王俊晓已有三年没有回河南老家过年了。
      在王俊晓所在的乡村,村里人只知道他在外工作,但不知他做的什么工作。2012年2月,邻居们在看了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流行无限》栏目的报道后,才知道王木旺家的二儿子在上海做公益,成了名人。2012年3月中旬,王俊晓乘坐公交车赶往一个排练现场。谈及今后的发展,他说,现在“十二邻”做起来的剧场项目主要是服务孤寡老人、残疾人,今后,还打算开办针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剧场。在王俊晓看来,关注老人的公益活动,是一项很大的事业。剧场表演仅仅是整个项目的一个环节,更多的工作,是与老人、社会机构的沟通。这些环节中,还需培养一批专业的人才,同时引进国外比较先进的服务。
      随着十二邻社区剧场名气越来越大,剧场随后升格为“十二邻社区发展中心”,国内许多地方找到王俊晓,有人找他取经,有人请他表演。对于这样的要求,王俊晓都欣然接受,天津、重庆、广州等地纷纷邀请王俊晓前去做培训。如今,在全国多个城市都有十二邻社区剧场的长期项目。王俊晓希望将社区剧场的服务模式快速扩展到更多的地方,他说这种剧场形式不是他特有的,谁都可以拿去用,拿去温暖别人。
      活动多了,需要的经费也就多了,王俊晓在争取各种基金的同时,也希望更多地方政府能够像上海一样,为老人购买社区剧场的服务。事实上,做公益事业,钱是王俊晓不得不面对的最实际的东西。然而,单纯的公益愿望与功利的政绩需求难免产生摩擦。王俊晓不肯为了争取资金而放弃公益理想。他说:“那些不关心我们真正开展了什么活动,只想把报告写得漂亮的合作,我们不会答应!”
      “我们共同上演一台戏,我们共同建设一个新社区。我们用戏剧敲开了紧闭的心扉,我们用戏剧敲碎了坚固的水泥,我们用戏剧建设了和谐的社区,我们也用戏剧期待着每一个你……”这是王俊晓的梦想,也是“十二邻”的梦想,相信“十二邻”能有一个更大的舞台,给更多空巢老人带来快乐。

    推荐访问:上海滩 走红 独创 小伙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