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基于情绪认知理论简析幼儿入园不适现象】情绪的认知理论包括

    时间:2019-04-14 03:13: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入园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事件,部分幼儿出现入园不适应的现象,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产生了影响。本文将以情绪认知理论为依据,从认知的角度对幼儿入园适应能力不强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四点对策,一、让孩子正确认识幼儿园;二、家庭成员达成共识、立场一致;三、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四、师生、生生提前接触,消除陌生感,以促进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关键词:入园适应;认知;认知偏差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1-010-2
      前人已经对幼儿的入园适应问题做了不少研究,但大多是从外界环境这个角度来研究的,他们想的只是如何通过改变外界环境,让幼儿能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诚然外界环境是影响幼儿的入园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为什么同样面对环境的变化,有的幼儿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而有的幼儿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呢?因此本人认为环境的改变并不是导致幼儿适应困难的最根本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由于幼儿对于这一变化形成了不恰当的认知所造成的。因此本人将以情绪认知理论为依据,从认知角度对幼儿入园适应不良的原因进行探讨,以促进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一、情绪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
      所谓认知就是一个人对周围世界的看法。现代情绪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的产生受到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这三个因素的影响。其中,认知过程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
      认知与情绪情感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往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儿童心理发展。
      正由于幼儿认知偏差使他们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使其对新的环境的恐惧、不适应,因此认知决定一切,决定幼儿的行为。
      二、认知偏差产生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幼儿会对入园产生错误的认知呢?本人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言行和老师的态度起着关键的作用。
      第一,家长不当的言行。有些家长在幼儿入园前,经常恐吓孩子“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来管教你。”所以在幼儿心理上产生了阴影,觉得幼儿园是个可怕的地方。还有些家长本身行为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幼儿,当他们送幼儿入园时对幼儿依依不舍,让幼儿觉得幼儿园不是个好地方。
      第二,老师冷漠的态度。有些老师对那些新入园幼儿哭闹采取不理睬的态度,吓唬孩子“再哭的话,就让大灰狼把你带走。”还有些老师因为要给幼儿擦屁股怕麻烦,就直接跟幼儿讲“要大便的小朋友回家大便,在班上不要大便”等等,幼儿老师冷漠的现象都让幼儿觉得幼儿园里老师可怕,以致他们不愿意上幼儿园。
      三、可采取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提出导致认知偏差的原因,本人想到以下相关的解决措施。
      (一)让孩子正确认识幼儿园
      入园前家庭成员可以适当地对孩子进行一些心理疏导。家长们可以用积极的口吻向孩子讲述幼儿园的事,如幼儿园小朋友多,在那里老师教小朋友唱歌,做游戏,使孩子充满向往之情,产生入园愿望。同时,家长必须让孩子知道,每个小朋友长大了,都要上幼儿园,上幼儿园能学到很多家里学不到的知识、本领。在适合的时候,家长可以向孩子讲述自己小时侯上幼儿园的趣事,培养孩子有“上幼儿园是值得高兴和自豪的事情”的心理准备,有了这个观念,孩子一定会期盼着早日上幼儿园。
      入园前提前熟悉环境,可以消除陌生感。此外,家长还可在幼儿入园前多带孩子去看看即将进入的幼儿园,参观、游玩及参加一些有组织的游戏、游艺、比赛等活动,这将有效地消除孩子对幼儿园、对老师和小朋友的陌生感,可使幼儿对幼儿园美好的一切,如漂亮的房舍、场地、丰富多彩的玩具、设施、快乐的游戏生活等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向往之情,建立正确的认识。
      (二)家庭成员达成共识、立场一致
      初入园时,幼儿可能由于种种不适应而哭闹,家长一定要坚持送幼儿入园。不要孩子前脚刚高兴地入园,你后脚就跟着来陪护,或者是由于孩子哭闹导致你不放心,中途又跑到幼儿园偷偷看一眼老师是否在照顾自己的孩子,这样,也许已经稳定情绪的孩子会因为看到你的出现而“触景生情”,再次“大放悲歌”。如果家人因为孩子的哭闹对孩子入园产生意见分歧,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进行争执,因为只要有一个人立场不坚定,聪明的孩子一定会向其求助。所以家长要坚决,不能让孩子觉得你舍不得他们。父母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地对待孩子的暂时哭闹,要坚信在幼儿园老师的教育照料之下孩子的情况会一点点好起来的。
      幼儿在幼儿园接触新的环境、新的同伴,每天都会有许多新的心理感受,家长要比平时更加细致地关注幼儿的表现和体验,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讲讲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内容,说说有趣的事,认识了哪些新朋友等等。这种交流要尽可能地积极化、游戏化、趣味化;每次接孩子的时候,要适时表扬幼儿入园的勇敢,如告诉幼儿“你真棒,今天在幼儿园里学到了新本领!”不能问幼儿今天哭了没有,一味强化“哭”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三)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自信心
      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同伴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不会自己吃饭,要解小便不会告诉老师,不知道怎样与同伴玩,这种种能力上的欠缺都会使幼儿产生心理压力而害怕上幼儿园。在幼儿入园之前,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帮助幼儿逐步做好生活习惯和能力方面的准备工作。比如逐渐改变幼儿不良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作息规律;注重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培养,让幼儿尽早学会自己吃饭、独立入睡等等。幼儿初步具备了这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后,会大大减缓入园不适应的症状,增强独立生活的自信心。
      (四)师生、生生提前接触,消除陌生感
      老师可在幼儿入园前对其进行家访,与家长和幼儿面对面交流,对幼儿及其家庭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调查,熟知幼儿的个性、兴趣、特长等。从与幼儿第一次接触起,教师要以微笑和真正的爱心接纳每位幼儿,用亲切和蔼的声音告诉他们“老师喜欢你们”,亲切地摸摸幼儿的头、脸或者抱抱他、亲亲他,让幼儿感觉到老师喜欢他,紧张感会消除许多的。然后教师可以试着与其交谈,问问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属什么?通过上述形式使他们渐渐对老师产生好感,并感到老师很爱他们,就像妈妈一样可亲,幼儿来上幼儿园时看到老师们熟悉的面孔和亲切的笑容,会从心理上产生依恋感。
      再次,教师可组织亲子活动进一步促进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亲子活动中,教师亲切地和家长、小朋友们沟通、交流,引导幼儿参观幼儿园的各类活动室、盥洗室,熟悉环境,使宝宝产生来幼儿园的愿望。教师可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如送海宝回家、抱抱小娃娃。通过玩一玩、认一认、学一学、做一做,幼儿在亲子沟通的同时不仅对新环境和小伙伴有了最初的了解,同时直接体验了幼儿园集体活动的快乐,为激发幼儿入园的欲望,做好入园心理准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教师可通过网络发一些老师、新生的照片,介绍自己的姓名、兴趣、爱好等,让孩子们感受到幼儿园大家庭的快乐,从而激发孩子尽快融入到信的环境中。
      综上所述,孩子入园适应牵涉许多复杂因素,除了本文提到的因素外,还涉及孩子个性特征,如气质类型、行为方式与情感态度、性别等等。在幼儿园内部,班级规模及教师与保育员的配合情况也会对入园适应产生一些不确定的影响。因此,入园适应是一个需要家庭、幼儿园相互协调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郑学凤.幼儿入园前后的集中行为问题及对策[J].山东教育,2001.
      [2]纪红霞.入园适应相关因素解析[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推荐访问:不适 认知 入园 情绪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