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道通为一,教学相生 道通

    时间:2019-04-11 03:25: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笔者所在的中国美术学院附中,是美术基础教育学校,学生来自全国四面八方,他们是一群与普高学生的年龄相当,但心志、特长、习性、文化课基础等方面有所不同的艺术生。他们有个性,却颇有些偏执;他们聪明,但行为习惯上时有懒散;他们爱艺术,课余喜欢看美术类画册,大多时间专注地投入到绘画练习之中,致使文化课学习时间少、基础弱。作为文化课教师,我们不能只是被动地适应学生的心性,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习惯坐视不管,更不能片面地为追求升学率而只顾埋头教学,而是应该尊重美术基础教育的规律,坚持以“培养未来美术优秀的后继人才”为教育教学宗旨,积极地寻找教书育人的有效之道。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渗透的当今,美术基础教育学校的文化课教学,应对青少年学生有机地渗透审美心理教育。近年来,笔者对语文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研究和探索,并采取了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努力寻求语言文学与美术作品或创作之间的美学通径,寓审美教育、美术实践活动于语文教学之中,注重对学生的审美心理的启迪,调动学生在语文课学习过程中的审美情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异中求同,打开通境
      在往日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常感困惑的是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困难。学生课外阅读有限,似乎在语文与绘画之间存在鸿沟,两者之间的经络很难打通。有的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上课无精打采;有的懒于思考,对课堂提问、探讨问题无动于衷;有的对作业厌烦、马虎,应付了事,甚至偷懒不做;有的作文只写一些假大空的套话,缺乏真切的生活体验,写不出真情实感。不少学生还摆出一副“你唱你的调,我睡我的觉”的架势。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培养“古今通、中西通、艺理通”的“通人”是美术院校的教学理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自己必须搞明白语言文学与绘画艺术之间的异同。庄子说:“道通为一。”其实语言文学艺术与绘画艺术体异性通,我们要从中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同,它们都是语言,都是一种道说;异,它们在表述方式上一个是诉诸思维(包括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一个是诉诸视觉。莱辛在著名的《拉奥孔》一书中以拉奥孔的艺术形象为例,指出诗歌与雕塑语言艺术(即视觉艺术)之间的异同,主要突出了两者之间的“异”。诗人和雕塑家都在表现拉奥孔的痛苦,因为诉诸感官不同,表现方式就有所不同。诗人可以用语言文字恣意地描述拉奥孔因痛苦呐喊而扭曲的脸;雕塑家则不同,他以实体形象诉诸视觉感官,虽然表现的是拉奥孔的痛苦,但是拉奥孔在塑像中只是微张开嘴,他的痛苦表现在人与蛇的纠缠、冲突、搏击的肌肉张力中,这样,人物的脸孔不至于因痉挛而变形、变丑。虽然两者语言不一,但毕竟都是描述人物的痛苦,在作用于读者和观众的精神层面的情绪感染上却是相同的。
      搞清楚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这两者之间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在教学中抓住一些典型的例子进行跨学科对话和分析,这样也便于抓住这些学美术专业的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进而促使他们思考、探讨、联想、理解、感悟。例如,笔者在教学戏剧《窦娥冤》《雷雨》,小说《祝福》《药》《桥边的老人》《变形记》等悲剧作品时,尽量引导学生去挖掘作品中通过故事情节描述及人物言行、心理刻画所表现的悲剧内涵,使其充分体会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传达的思想情绪。尽管很悲愤,很痛苦,但回味后我们精神上还是有愉悦感,因为我们从这些文学艺术作品中获得了认识的满足、理解的满足、欣赏艺术表现形式的满足,最后得到了艺术审美的肯定性的情感满足。而这种心理结构就是审美态度。我们用这个态度去把握世界,对象就成为美。在分析、讲解课文的过程中,笔者往往结合课文内容通过课件中的图片作适当的拓展教学。如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挣扎的奴隶》,奴隶的姿态是一腿挺立,一腿上抬,整个身子剧烈扭转,表现了强烈的扭曲、强烈的挣扎和强烈的对比。人们说这一作品体现了“巨人的悲剧”。而米开朗基罗的另一件雕塑《濒死的奴隶》,奴隶的形象却表现得十分安详,肌肉是那样平静,完全没有死前的痛苦。这个意境,就如作者后来在《夜神》的座下刻的一首诗所说:“睡眠是甜蜜的,成为顽石更是幸福的,只要世上还有罪恶和耻辱的时候,不见不闻,无知无觉,于我是最大的快乐。不要惊醒我,啊,讲得轻些吧!”《濒死的奴隶》好像在说:活着是痛苦的,只有死才能解脱一切苦难。这两座雕像从动作到每块肌肉都十分清楚地说明了雕塑语言、人体语言的力量,充分传达了作者的反抗和愤慨情绪,充分展示了雕塑艺术之美。通过比较,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总结:我们无论是学习文学作品还是国画、油画、雕塑、木刻等造型艺术,都同样需要用心去品味,去体会伟大的艺术家是如何观察生活的,如何表达内容、主题的,文学艺术之美或绘画艺术之美是从什么地方表现出来的,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认知能力。
      教书重在育人。我们的文化课教学不能只说些教条的空洞的大话套话,而应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人生、理想、追求进行具有实实在在启迪意义的引导与激励。针对这些十七八岁的艺术生的个性特点,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作相关内容的知识拓展,通过一些画家的人生故事、创作经历,画家写作的精彩文段等,启发学生对人生与社会的理解思考,拓宽写作思路,激发理想追求,鼓励学习热情。如教学“如何细致生动地写景状物”,笔者指导学生阅读罗丹的《苏瓦松的夜晚》,学生不仅以这位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的散文作为写作范本,还领略了罗丹的浪漫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情怀。又如教学“如何使作文富有真情实感”,笔者指导学生朗读马蒂斯的散文《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既启发学生如何用纯真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发现真善、创作美好,又让学生感悟马蒂斯绘画作品健康而明朗的创作基调和艺术风格。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美术专业课上感知这些中外著名的画家及作品,也可以在语文课堂的穿插比照教学中找到语言文学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间的通径,加深对这些伟大艺术家的认识、理解和感悟。如果语文教学能有机地结合美术方面的相关内容和知识,能对学生懂得怎样欣赏艺术、怎样创造艺术、怎样挖掘素材并表现艺术的真善美有些引导、启发、促进作用,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有针对性,我们的学生就会对语文课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和兴趣。

    推荐访问:相生 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