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美国与中国人口流动之比较|关于人口流动论文

    时间:2019-04-09 03:27: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一个世纪前,美国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如今,中国也面临类似问题。二者在特征、成因及社会影响等方面有不少相似之处,有必要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借鉴美国历史经验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人口流动;美国;中国
      中图分类号:C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5-0202-1
      19世纪末,美国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20世纪末,前所未有的“民工潮”席卷中国大地,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上述二者看似关联不大,但仔细比较后就会发现,它们在特征、成因及社会影响等方面有不少相似之处。美国的有关做法对我国处理人口流动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认真研究。
      1 人口流动的特征
      1.1 流向 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创造的大量就业机会使成千上万居住在农村的美国人、特别是黑人离开农庄,迁移到东北部、北部和中西部的工业城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广大农民如潮水般流向那些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岗位充足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的大中城市。
      1.2 规模 1860—1910年间,约有2100万美国农民流入城市。192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美国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农村人口。在中国,人口流动浪潮从1989年春节开始,连续20多年有增无减。根据2011年10月国家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我国目前流动人口达2.21亿。
      1.3 结构 年龄方面,美国和中国的流动人口主要都是由20—4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构成。性别方面,两国流动人口中男性数量均超过女性数量。文化程度方面,他们受教育程度总体上都低于城市居民。种族方面,在美国主要是黑人,在中国则都是“龙的传人”。
      1.4 迁移模式 美国的流动人口从整体上说属于永久性迁移。数据显示,1860年至1920年,在8000人以上的城镇里,居民总人数从620万猛增至5430万。中国的流动人口则多为短暂性迁移,属于“进城务工人员”,随着经济形势和生产季节等因素变化,在城市与农村间穿梭往返。
      2 人口流动的成因
      2.1 经济上的拉力和推力 美国19世纪下半叶的工业化运动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在此时的农村,劳动力需求和种地收益双双减少,大量剩余农业劳动力自然而然地流向城市。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增长而耕地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被迫流入城市谋生。
      2.2 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19世纪后期,美国农民的社会地位很低,南方的黑人农民更是饱受种族歧视之苦,迫切希望离开处处低人一等的农村。中国人长期以来事实上分为“城里人”和“乡下人”,“城里人”在物资供应、住房、教育、医疗、退休等方面享有各种优惠和特权,而“乡下人”则被排斥在这些优惠政策之外,成为“城里人”的梦想激励着大量农民进城打拼。
      2.3 生活条件的反差 在19世纪末的美国和近现代中国,贫穷、落后是农村的代名词,无休止的艰苦劳动和差强人意的生活条件是农村生活的主要特征。而城市在农民眼中就是幸福的彼岸,那里有明亮的灯光、便利的交通和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舒舒服服挣大钱。这种巨大的反差和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刺激着大批农民涌向城市。
      2.4 政策导向 南北战争后,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和“非自愿的劳役”,并禁止“以种族、肤色或以前的劳役状况为由”否认或剥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在南方获得人身自由的黑人农民便朝着选举权较有保障的北方城市迁移。中国的农村经济改革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国家逐步放松了对农村人口流动的限制并逐步取消了供给制,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和缓解人口压力也出台政策鼓励本地剩余农业人口外出打工,这些都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了可能和便利。
      3 人口流动的影响
      3.1 城市化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美国南方农民、特别是黑人农民流入北方城市对美国社会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他们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使美国工业在一战后得到持续发展。他们的经济地位有所改善,政治影响稳步增长,并带来了自己的文化,“爵士乐”成为美国音乐的代表之一。
      美国南方黑人北迁的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的经济地位依然十分低下,他们的骤然到来使城市里的种族关系紧张,“脏乱差”的黑人社区迅猛发展威胁城市治安。他们身处的恶劣环境和所受的不公正待遇使其为了生活铤而走险,城市的犯罪率直线上升。
      3.2 “民工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中国的“民工潮”除改善自身经济条件外,宏观上也带来许多好处。他们的离开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压力,进城务工满足了“城里人”不愿干的“脏累苦”产业的劳动力需求。他们定期将剩余收入寄回老家,客观上起到了向经济薄弱地区转移资金的作用。
      但大量农业人口流入本已拥挤不堪的城市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他们给铁路运输系统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他们的到来给城市管理者带来住房、交通、食品等一系列难题,由此造成的社会治安事件、交通事故等问题层出不穷,加剧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就业压力。
      3.3 两国人口流动影响的不同 农业生产方面:在美国,农民流入城市主要是农业机械化的结果,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而在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多是农业人口迅速膨胀与耕地面积不断萎缩互相作用的结果,大量外流不可避免地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住房和交通方面:在美国,农民迁移之后常常定居城市,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为这样一个突增人群提供住房。
      而在中国,大量农民工定期穿梭于城乡之间,如何安全高效地运输这样一支流动大军是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和平共处”方面:在美国,对黑人的歧视在许多白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歧视与反歧视的斗争经常“擦枪走火”。而在中国,尽管一些城市居民对外来农民工存在一定偏见,但同为炎黄子孙,远不至于拳脚相加或诉诸武力。
      参考文献
      [1] 沈益民,童乘珠.中国人口迁移.中国统计出版社.
      [2] 郑念.潮涨潮落——民工潮透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董杰等.盲流.辽宁人民出版社.

    推荐访问:美国 中国人口 流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