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北京名人故居 先忧后乐吾何敢,探中共创始人之一董必武故居

    时间:2019-04-04 03:10: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正式成立。此事后来成为中国百年历史起承转合之关键,将一颗革命的火种在沉沉暗夜中点燃。1921年的7月1日,中国共产党不管从组织形式还是实际运作等情况来看,都已经实际诞生了,只是它还需要举行一个颇为重要的仪式,这个“仪式”,便是当月23日在上海开幕的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中共一大武汉小组的代表便是董必武。
      1940年,毛泽东提出“中共五老”的称谓,其中之一便有董老。
      作为中共创始人之一的董老从踌躇满志的莘莘学子,到披肝沥胆的开国元勋,再到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少年伤痛,他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他澎湃强国雄心;暮年尽职,他做事光明磊落。本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人民的一片赤诚,他赤胆忠心、以身许国。
      董必武(1886-1975)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湖北黄安(今红安)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时期,董必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0年,他与陈潭秋等人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董必武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后,他在湖北建立并发展了党的组织。1927年董必武赴苏联中山大学学习;1934年,年近半百的董必武同志随中央红军踏上了长征的路途,经过一年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陕北。抗日战争时期,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1945年,他代表中国解放区参加了联合国制宪会议。建国后,董必武一直担任党和政府的重要职务,曾任国家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
      小石桥胡同24号深深的隐居在与喧嚣的旧鼓楼相通的胡同深处,要说隐居是因为这里确实幽静,从旧鼓楼大街进入小石桥胡同先看到的是竹园宾馆的牌坊,小石桥胡同窄,真窄,窄窄的胡同只能容一辆轿车单向通过,沿着这窄窄的胡同进入胡同深处,看到24号的门牌就是董必武故居了,现在改成了竹园宾馆。
      如今的故居改造成宾馆,开门迎接四方客
      这是一座很北京味儿的宾馆,大门隐约看的出是过去的老宅门改的,院内已经看不到过去传统的影壁,而是堆了一座假山,假山影壁后面是一座垂花门,垂花门不单单做门用,而是房子真正的门。假山影壁的西边是曲折的长廊,长廊雕梁画栋,廊间有亭,亭侧有竹。西首房子现在是餐厅,很有古典气派,房前有廊,爬山虎自廊顶泻下,将房子包的幽影而隐蔽,房子西面临池,从池西东望此房,此房似乎建于池上。房前假山,假山上有一小屋,屋型似亭,不大而甚为别致。穿过假山,豁然开朗,迎面假石洞,以石当桥,有池有水,假石洞东首一二层中式古典小楼。院中一大片竹林,竹林深处,又隐一以垂花门为门的房子,门上悬挂“波翠”,字与翠竹林呼应着,和谐一致。
      这处宅院原是清末邮政大臣盛宣怀的府邸,东部是住宅,西部是花园,名“盛园”。民国国时期曾为外交部长王荫泰宅院。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曾居住在此院,并在花园北部兴建楼宇,为其办公会客之用。故居在1981年改为竹园宾馆,由于这里是一处北京味儿很浓的庭院式的宾馆,因而深受外籍宾客欢迎。
      说到董老搬进小石桥胡同24号,还有一段小故事。
      “先忧后乐吾何敢”
      1949年2月,董必武率领刚成立不到一年的华北人民政府,从石家庄进驻北平。他的全家随即搬进王府井大街锡拉胡同的一座四合院。
      刚进城的那几年非常忙,当年他写的一首诗就是对这段生活的最好写照:“五十六十匆匆过,而今忽及古稀年。先忧后乐吾何敢,尊圣希贤志则然。老去愈知学不足,春来弥觉物增妍。风和日丽精神旺,准拟勤劳作业便。”
      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多次到董老家里来看望,劝他换一个环境好一些的住所,董老总是说:“这里挺好,不用换。”周总理特意说:“董老,给你在玉泉山盖个小楼吧,你是我们党的元老,应该享受享受。”“你要给我在玉泉山盖上小楼,我是不会来住的。”董老语气坚定地回绝了。
      1952年秋天,周总理又一次来到董老家,郑重地对他说:“董老,中央作了决定,请你搬到小石桥胡同16号(如今的24号)。你在艰苦的环境中已经度过大半辈子,年近七十啦,换个舒适的环境吧。”董老非常感谢中央的关怀,有些激动地说:“中央定了,我搬。”
      董老从来不抽烟、不喝酒,饮食简单且有规律,也许这是董老身体不好却能长寿的秘诀,直至晚年在办公桌上不许浪费一张纸,一把牙刷、一条毛巾都非用到不堪再用的时候才更换。董老在非原则问题上,总是与人无争,工作和生活上却自比老牛,说除了“吃点草料”外就无他求。
      
      功勋卓著
      却仍旧严于律己
      功勋卓著的董老不仅是一位出色的革命家兼诗人,而且还是一位少有的“清官”。
      
      带头精简工作人员
      1955年10月的一天,董老把卫士长张文健和柳志清等5名随身警卫员叫到办公室,进行了一次集体谈话。董老神色俨然:“我们的国家现在还很落后,老百姓的日子还很苦。怎么办呢?党中央号召要增产节约。增产要从挖掘潜力着手,节约要从消除浪费开始。什么是浪费?我的意见,可花可不花的钱花了,就是浪费;可办可不办的事办了,就叫浪费。比如说我们的工作人员,可多可少,如果多了,就是浪费人才。我向总理报告了,为了给国家节约开支,我带头精简工作人员。我身边一共有7个内勤和外勤工作人员,留下2个就够了。公安部在上海办了一个公安学校,你们都去那里学习,学两年,合格了,正式毕业才能分配工作。”董老带头精减工作人员,引起了中央重视。中央决定,精简一批中央首长的警卫员。当时,一次就精简下来200多位。事后,周总理赞扬说:“董老带了个好头。”
      独住小院心不安
      1957年,董老一家迁进中南海,住在怀仁堂东侧的一套两进院子。以前的警卫员柳志清从上海回京探亲,来到中南海董老的住所。
      柳志清疑虑地问:“为什么搬到中南海?小石桥的院子环境多好,全北京也没有几个那么好的院子。”董老笑呵呵地说:“住在小石桥,第一,为了我一个人,要一个警卫排30多名战士站岗,要烧锅炉,要买煤炭,经常有专人跑很远的路为我送文件。这样要占用多少人力物力啊!搬到中南海,警卫工作统一管,锅炉也是统一烧。为国家节省了人力物力,我还不该搬吗?该搬。第二,从小石桥到高院上班(当时高院在东交民巷27号)路很远,要坐很长一段路的汽车,这样要用掉不少汽油。搬进中南海,再到高院去上班,近了一半的路程,就节约了一半的汽油。我们的国家还穷,老百姓的生活还不富裕,大手大脚浪费国家的人力物力,我心不安啊!我是党内最老的共产党员,时时事事都要为党的事业着想。说到就一定要做到。”
      1959年初,已经73岁高龄的董老,三次给中央打报告,坚持要求辞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一职。中央尊重董老的意见,提议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选董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中,最长寿的就是董必武。在那个时代里,他与李大钊、陈独秀走过同样的人生道路,由读私塾、考秀才、任教到赴日本留学,了解到共产主义思想,再回国革命。此后几十年急风骤雨中,当战友和同道者纷纷倒下或落伍后,董老作为硕果犹存者站到新中国最高代表的位置上,又格外令人敬慕。
      
      为中共扩大国际影响,在联合国签下最有意义的名字
      董必武长期是一副忠厚长者的风范,又以学识渊博著称。他自幼古文便很好,又工于律诗、书法,且留学国外多年,通晓英、日、俄语,法学造诣尤深。自抗战开始后,他长达十年间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统战工作,广泛交友,以学识和风采感动各界。
      1945年联合国成立大会在旧金山举行,经中共努力争取,国民党政府被迫在中国代表团的五名成员中让出一个名额,董必武作为解放区代表参加。1945年6月,联合国成立大会召开时,董必武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用毛笔苍劲地在旧金山宣言上签上自己的姓名,自此,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这是董必武签下的最具有纪念意义的名字。
      他逝世时联合国秘书长专门发来唁电,称其为参与创建者之一。
      
      董老临终自寿诗
      1975年1月16日,董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的名义,在人民大会堂接见马来西亚首任驻华大使,这是董老生前参加的最后一次外事和国务活动。
      1975年3月5日是董老虚岁九十诞辰。此时他已沉疴不起,仅于床榻赋《九十初度》律诗:“九十光阴瞬息过,吾生多难感蹉跎。五朝敝政皆亲历,一代新规要渐磨。彻底革心兼革面,随人治岭与治河。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
      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峥嵘岁月磨砺,带给董老的是内心深处的一片宁静淡泊。而今,他碧血丹心的赤子之情已化作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祖国这片多情的土地。

    推荐访问:董必武 先忧后乐 故居 创始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