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浅谈“气韵生动”]气韵生动

    时间:2019-03-31 03:29: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物象潜在的态势可以引发艺术家一种精神的感受,而气韵生动就是态势与内心感受恰如其分的结合。中西艺术都遵循这一潜在原则,气韵生动不单指具体的内容,也体现在精神的传达。
      关键词:中国画;气韵生动;美学思想;笔墨语言;艺术风格;精神
      “气韵生动”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著名的艺术命题,它对后代乃至时至今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气韵生动”这一命题最早见于南朝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一书中。我们说“气韵生动”,就是指画中万物的神态,要能够达到活生而灵动的程度。现在很难看到谢赫总结六法时代的纸本或绢本绘画了,但我们却仍能看到六法之一“气韵生动”在那时代的式样——晋南北朝若干墓室壁画、画像砖石,那上边勾画草木及人物衣饰等等用线,都是顺动势而设的,而且画面上一些同类物体的形状,及勾画形状的线条,大致上是有变化之重复的。我相信,草木或衣饰随风飘扬之态,而及让其同类物体形状及勾画形状线条变化中的重复,就是谢赫时代画家让所画物象神态生动的具体方法,同时,这两种方法的交汇使用,它们所达到的映衬、对比作用,更是谢赫时代画家让所画物象神态生动的方法。我还相信,谢赫总结六法之一的“气韵生动”,就是建立在这些绘画方法普遍使用之基础上的。
      一、谢赫与《画品》
      “气韵生动”是南北朝画家谢赫《画品》论述六法中的一法。谢赫(公元479-502年)中国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著作有《古画品录》也称《画品》,为我国最早的绘画论著,评价了3世纪到4世纪的重要的画家。《画品》首先提出绘画的目的“明劝诫、著深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六法即《画品》理论中的内容。六法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这六项要求针对的是人物画。“气韵生动”自古便是中国画里最高境界的标准,历代画家也都为此心摹手追,气韵由原来的重视人物画扩展到花鸟山水画,在南北朝以后,绘画内容由人物的精神扩展到为画面的形式以至用笔,在一千多年的绘画领域充当着中国画论中最重要的艺术原则。
      二、“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灵魂。
      1、笔与墨的关系
      画家对生活的熟悉,有敏锐的观察力,受生活感动产生激情,也就是“灵感”。中国画里最重要的就是画面的生动,不论人物,花鸟都要生动,而生动来源于生活的感受和激情。清人石涛讲:“千笔万笔,物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千笔万笔,复归一笔。”那么这里的“笔”是什么呢?在一般情况下“笔”应该定义为所有可以成为画面的内容,形式和所要表达精神这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所有线条,笔墨,结构,色彩等绘画元素。然而在中国画里,所谓的“笔”实际上讲的不单单是线条,而是包含了“墨”在内的“用笔”之道。这也从另一个层面上契合了“书画同源”中国画的气,“气韵生动”主要体现在笔墨的运用上,一幅好的中国画很讲究笔墨的气势连贯,一气呵成。
      2、气韵生动之气(形、色、力)
      形、色、力指的是形象,墨色,生气。
      众所周知,中西方传统绘画在空间表现方式上大相径庭。西方传统绘画崇尚写实,模仿自然,在空间感的塑造上讲的是科学透视法。中国画自古以“气韵生动”为始终的对象。中国没有西方所谓的透视法,而主张“以大观小”。中国画里的色主要指的是墨色,中国画讲究墨分五色:即浓、淡、干、湿、焦。用墨要灵、活、清、明、厚。不能呆、滞、浊、晦、薄。用墨的成败对气韵生动关系极大,特别是在写意画里表现的更为突出,如人物画运笔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等十八描,山水画有披麻、折带、斧劈、荷叶、解索、乱柴等十六种皴法,用墨有积墨、泼墨、宿墨、泼彩、破彩等各种墨法。
      艺术上的“气韵”就是艺术的生命,它完全代表人与物性灵的结合,人与物皆本天地之气而生,人与物之间性质是相通的,所以像画家,诗人,他们的创作,往往移性于物,或借物以寄性,例如郑板桥的竹,石涛,八大山人的山水,所画之物代表着人的性质,达到“身与物化、物我两忘”的境界。齐白石老人的牡丹、残荷、虾蟹、青蛙、蝌蚪等均为一气呵成,用笔细腻的昆虫点缀,形成强烈对比,亦能相得益彰,气韵协调统一。“气”的必需属性,是“生命的流行”,是赋予万物的活力,是流行的文化,因为它中间蕴含着“道”,不断的发展,运动,变化,统一。因此,“气”是用来指一个充满着活力的因素。气之中还有“神”——“阴阳不测之谓神”。
      3、气韵生动之韵(情、意、趣)
      谈论“韵”的有效方法,是把解释它的含义的不同要素结合起来,后人对“韵”的解释有很多:精神反应,崇高精神的律动,精神的回响,生命的品质 …… 这等于说,“韵”这一观念本身已经超越了它本身的狭隘意义。
      艺术是人类用以互相传递自己情感的工具,其情感是根据人类内心发出的美丑和平凡,画面上的“情”是基于作者的感情或性情的移入,感情在画面上固然很重要,可是单有感情而无意义是不行的,因为无意义的感情那不过是一种盲目的冲。作为人的主观世界活动的“意”,其本身是不能直接“用笔”的,要以意使笔,即“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有气才有韵,有了气韵,才会生动,其中也涉及到趣味。
      4、气韵生动之——气韵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中有对其“气韵”二字的解释比较接近于谢赫所谓“气韵”的含义:
      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莫不禀以生灵,迁乎爱嗜,机见殊门,赏悟纷杂。
      “气韵”主要用来指人物的精神风貌,用来形容作品的风貌。在谢赫的著作之中,“气韵”则融合了两种含义:艺术家之气质才气与气力以及见之于作品的韵味与气势。
      在唐代时期艺术家们提出的“气韵”距离谢赫之时的含义不远,即“气韵”仅适用于绘画中有生命的东西,而能传达出这种生命感,即为有“生动之可拟”,“气韵”于是可侔。南宋人如赵希鹄也有做到如是理解:“人物鬼神生动之物,全在点睛,睛活则有生意。”这儿的“点睛”不就是顾恺之的“传神”吗!
      三、气韵生动对当代艺术领域的影响
      由谢赫发韧的“气韵”论,变成了一种人生意识——他们将艺术变成了一种诠释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媒介,从而最紧密地将艺术从属于生命主体意识之人的本体论规范上。人们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具有跃动,洋溢着生命感的节奏,它也是与人的内部生命之律动相协和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意味。
      在中国画论或者是美学范畴之中,“气韵生动”是一个最富于中国特色的批评概念,她引导我们进入一个富有魅力的艺术世界,不管人们是否愿意承认它是不是中国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但至少它表现了后人对具体物象的描摹之中的解放,从而进入精神世界的无限自由之中。而一旦后人的精神与灵魂获得了自由,我们就不必再做物质的奴隶。而可以在表现精神之芬芳的艺术世界之中畅快地呼吸其新鲜气息,一见其后人深心之情趣与领略自然造化的奥秘。
      参考文献
      [1]潘天寿.《中国历代画家大观丛书》.1998年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2]曹洞颇、邬建编著.《丹青妙笔的意蕴-中国绘画赏析》.2006年 郑州大学出版社 .
      [3]蒲松年、陈少丰、张同霞著.《中国美术史教程》.2000年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4]叶郎著.《中国美学史大纲》.200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5]宗白华著.《美学散步》.201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推荐访问:气韵 浅谈 生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