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时间:2019-02-13 03:20: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语言文化的载体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应该是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同时输入的过程。本文分析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阐述了文化输入的必要性,探讨了渗透文化学习意识以及如何在英语教学中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关键词:文化输入 英语教学 差异 途径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才流动和竞争日益加剧,知识应用型人才也越来越为企业所看好。而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功利思想较为严重,一味追求英语证书,忽视了语言交际的场合、对象、目的以及语言国家的语言文化背景,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以英语为交流工具、以旅游、商务或外事文秘等为谋职方向,因此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只强调英语语言结构,而忽视语言的背景文化和相关知识的输入,势必会在交际过程中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二、语言和文化
      
      语言文化的载体,是社会交际的工具。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生活在一定语言使用区域中的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下通过口语或书面语形成相互交际而使用。同时,一种特定的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国家,以及其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的。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了解英语文化知识,有助于交际畅通并有效地进行。相反,缺乏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必然导致交际障碍、冲突和误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
      本文主要是谈人们在说英语时未能按照英美人的社会风俗习惯来交谈所造成的失误。正如River所说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的制约和影响。Kramsch认为文化是语言学习的核心,英语教学必须与社会相适应。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正如王佐良先生所指出的:“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侵犯了别人隐私,会激起对方的反感。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和W.E.La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三、文化输入的必要性
      
      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了解英美文化背景。不同的语言因其文化背景不同,在使用上自然地存在着很大差异,比如对待表扬,中国人与西方人有显著的不同,一位英美人士夸你:“Your picture is very good.”中国人一定会说:“No,it’s just so so.”这样会引起对方的误解:难道你是一个判断力低下的人吗?反之夸奖一位西方人:“You speak Chinese very well.”他则会勇于表现自我“Thank you.”或“I’m glad to hear that.”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
      
      1.听说技能的影响
      听力理解的过程不是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而是一种解码过程与再构建的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缺乏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势必影响对话语深层次的理解。同样,说的能力不仅仅是语音、语调的问题,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就会产生歧义甚至误解。如:到别人家串门或作客,告辞时,英美人习惯说:“I should go now.”或“I’d better be going now.”意思都是“我得走了”。英美人在告辞时从不说:“I’ll go back.”(我回去了)或“I’ll go first.”(我先走了),因为在英语里“I’ll go first.”的意思:“It’s late. It’s time for the guests to leave.I’ll go first and set a good example.So all the other people should follow me.”即:时间不早了,客人们该离开了。我先走给大家起了头,其他客人也应该马上离去。
      
      2.阅读技能的影响
      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不完全是语言水平的问题,文化背景知识也十分重要。阅读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及其他专业知识共同作用的过程。没有一定的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会对语言学习者产生消极的影响。如:safe from Boreas and bluecoats,seemed to Soapy the essence of things desirable.(O.Henry: The Cop and the Anthem)不受北风的侵袭和警察的干扰,似乎成了苏比所有心愿的精髓。Boreas在希腊神话中是北风之神,bluecoat指警察,因为警察身穿蓝色制服。
      
      3.翻译技能的影响
      翻译同样离不开文化背景知识。赵元任先生说:“翻译实质上是文化翻译”。在翻译实践中即使是简单的词语也不可背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民族风俗随意处理。如:as thick as thieves亲密无间,又如:He saw himself,in a smart suit,bowed into the opulent suites of Ritzes.(他发现自己身着漂亮的礼服,被恭恭敬敬地引进像里兹饭店一样豪华旅馆的客房里下榻。)“里兹饭店”在欧美国家家喻户晓,以奢华著称,后来成为豪华宾馆的代名词。
      
      四、文化输入的途径
      
      1.创设语言文化环境
      教师要重视环境的设计,多收集有关英语国家的风景名胜、民族文化、文化典故、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资料。只有当学生对这些丰富多彩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文化越了解时,他们对英语和英语语言国家的兴趣也就越浓厚,英语学习也就变得更积极,更有效。
      
      2.渗透文化学习意识
      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就语言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随文进行讲解。比如在教学中“colour”系列单词时,教师可列举西方国家中,既是姓又是颜色的一些单词,也可以补充一些有趣的习语如:White怀特(白色)、Brown布朗(棕色)、the White house(白宫)、blue Monday(抑郁的星期一)、black and blue(青一块紫一块)等。另外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可设置一些特定社会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背景下进行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学生可逐步提高根据社会文化背景来恰当地使用语言的意识。
      
      3.在生活中注意英美文化的渗透和吸收
      学习和掌握英语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积极利用课外时间,正确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和英语报刊杂志,观看英语原声电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了解语言国家文化的欲望,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正是通过这样一点一滴地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学生才能一点一点地感受到culture shock,才能逐渐运用所学的语言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对象进行合理的交际。
      
      五、结论
      
      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教师只有不断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提高学术的跨文化意识,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或提高真正意义上的交际知识和技能。

    推荐访问:大学英语 输入 文化 教学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