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在不经意处的着意|两意相投合一处是什么

    时间:2019-02-07 03:30: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通过文本“闲笔”“留白”处的研究,让学生能自主地在“闲笔”处流连,欣赏言外之意的独特风景;在“留白”徜徉,领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神韵境界。   关键词: “闲笔” “留白” 文本细读
      
      一、言外之意的胜景,就在“闲笔”处的流连
      老师们阅读文本时首先关注文本教材的重点难点,即留意文章的重点段落,反映文章主旨的关键语句,而常常不会去刻意留心这样的“闲笔”――在文中没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似乎可有可无,只是作者为了表达的完整和流畅而写的。而不经意处,要格外留意。在课文的“闲笔”处流连,在“闲笔”处展开追问,深入思考,引导探究,往往能领略文本言外之意的独特风景,获得一种独到的认识。
      1.流连“闲笔”,体悟情思。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中许多景物的描写看似“闲笔”,却蕴涵着作者浓浓的情。如《黄鹤楼送别》一文写李白送别孟浩然,表达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而文中多处描写了景色,如第一自然段:“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流连这番景色,细细体味,原来这些景色的描写不仅仅意指环境,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对于离别的好友而言,再美的景色也毫无意义,“良辰美景已成虚设”,景写得愈美,愈衬托出离别的情愈深。引导学生去读出景的美,更读出景中蕴含的情的深和浓。流连“闲笔”,便能从自然的风景走进人物的情感心境,体悟作者的情思,产生心弦的共振。
      2.流连“闲笔”,窥见主旨。
      阅读文本尤其是散文,往往会觉得一些语段似乎可有可无或离题甚远,但当你抱着“存在即合理”的态度,在此展开追问和探究,你就能发现“象外之象”,“闲笔”处能窥见主旨。如《鼎湖山听泉》一文,文中主要写了上山途中看到的清泉和听到的泉声,重点写入夜在庆云寺听泉。而在文中第三自然段花了比较多的笔墨写了庆云寺的花木,有已有三百年历史的茶花,有从斯里兰卡引进的两百年树龄的菩提树,等等。文章主要写泉水和泉声,为什么要介绍庆云寺的花木呢?等读到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说鼎湖山的清泉滋润了万木,孕育出蓬勃生机。再联系上文第三自然段思考,马上就豁然开朗了:庆云寺的花木历经数百年,还是从外国引种,却长得如此茂盛、充满生机,那都是由于鼎湖山清泉的滋润。这样的泉水怎不令人喜爱和赞美,这样的泉声怎不美妙而令人陶醉呢。原来写花木还是赞美鼎湖山的清泉。
      在这“闲笔”处的流连生疑,使人读出了“象外之象”,进一步领略了文章主旨。
      二、无画处的妙境,就在“留白”处的徜徉
      国画创作的“留白”艺术计白当黑,讲究虚实相映,形神兼备,能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文学艺术同样讲究留白的艺术,在教材文本中的留白,有的营造出了很强的空间感,可赋予创意,有的以广袤深远的意境,给人留下较多的想象余地。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上的话,一只眼睛看纸的背面。”在文本的留白处徜徉,彰显简单背后的详尽,体会无画处的妙境,既增强了对语言的敏感度,也能欣赏作家们的匠心独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徜徉“留白”,显现画面。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中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在街上偶然相撞后巧然相遇,女孩教了爱因斯坦不少穿戴要领。“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文章没有描述爱因斯坦此时的穿着打扮,前文已两次描述爱因斯坦不合时宜的穿着,如若再描述,似也显得�唆,留下这点空白,稍思默想,爱因斯坦的新形象已然跃于纸上。这份留白,不仅给人想象的空间,也为在前面学了人物外貌穿着的描写后,有一个内化再现的契机――让学生说说此时的爱因斯坦是如何“穿戴得整整齐齐的”。
      读着《音乐之都维也纳》中“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就可引导学生读出“音乐装饰”的一个个画面:街道用音乐家名字命名,路灯用音符装饰,广场遍布音乐家雕塑,店铺用乐器装饰,甚至时髦女子的饰物也与音乐相关……反复读着文字,文字背后就会浮现生动可感的画面,每一个灰色的文字融进了学生的生活感受变成了彩色的动感的具体形象,学生对文字的感受也在想象的补白中得以强化,变得敏锐而细腻。
      2.徜徉“留白”,铺展情节。
      文本中的留白不仅可让人读出一幅幅画面,也可铺展开一幕幕生动的情节。《大江保卫战》写铮铮铁汉黄晓文在铁钉扎进脚底后猛地一拔,草率地包扎后转身又扛起麻包,爬上大堤。文中在此留下一串省略号,聚焦这个省略号,在这无尽的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黄晓文负伤后只是这样简单包扎,仍在奋力抢险,他会遭遇怎样的情景?除了黄晓文,你又仿佛看到谁的感人事迹。学生想象并生动描述这一幕幕情景,铮铮铁汉的本色就会在对省略号的补白中得到更具体的诠释。
      3.徜徉“留白”,抒写真情。
      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语文教学的内容首先要发掘,而后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选择、整合,并精心设计学习板块,让我们的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和谐的整体发展。”教师细读文本后,有效处理语文教材中的留白,让学生抒写真情,是实现多种能力的和谐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睿智,唤醒和点化学生的言语悟性和灵性。”教师面对教材文本这一例子时,应细读文本,着力发掘教材的教学意义,将自身对言语“悟读”的生命性和幸福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闲笔”处流连,欣赏言外之意的独特风景;在“留白”徜徉,领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神韵境界。相信在文本不经意处的着意,定能让我们和我们的学生收获一份别样的美丽。

    推荐访问:着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