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以《蝴蝶梦》为例看英语标题翻译:蝴蝶梦电影

    时间:2019-02-03 03:27: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以《蝴蝶梦》为例,从话语建构的标准:意图性、信息度、可接受性、形式连接、意义贯通、互文性、场合性出发,就标题翻译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以一斑窥全豹,试图证明运用当今话语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进行翻译,将有利于译者更好更贴切地进行翻译。
      关键词: Rebecca 《蝴蝶梦》 标题翻译
      
      标题通常是由单词或短语(间或也由句子)构成,标题翻译和作品翻译一样有三种方式:直译/音译、意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不少译者在翻译标题时,常把词或者短语作为翻译的最高层次,认为最切近,最简便的译法莫过于音译/直译,而无视作品的整体内容,这一看法是片面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曾指出:“逐字翻译不但不能接近原文,而且只会难以理解原文。”近三十年来,随着语言的研究从结构分析向语言的交际和语用方向的转变,人们对翻译的语言单位的认识也逐步从词层翻译、句层翻译向话语层翻译过渡,这从标题翻译中可窥见一斑。
      话语主要是一个意义单位,是言语构造过程的产品,具有相对的完整性,是构成一个话题,完成一种可辨识的交际功能的一连串语句。标题虽然在形式上只是一个单词、短语或句子,但它并非孤立于作品而独立存在,而是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全部作品的浓缩。它不仅与全书各章各节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更是展现作品主旨,反映作者创作意图的一扇门户,因此一则标题无论其形式如何,实际上都看做是一个话语。巴尔胡达罗夫指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话语变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翻译的对象并不是语言体系,而是话语。”因此翻译标题时不能生硬地局限于字、词的“忠”、“信”,而必须从话语的层面,结合话语构建的七条标准,即意图性、信息度、可接受性、形式连接、意义贯通、互文性、场合性,深入到文本内核加以考虑。若仅仅只停留于字、词、句的表面,忽视其余全篇语义的内在联系,误译、“死译”就在所难免。
      Rebecca被译为《蝴蝶梦》已为广大读者所接受,译者之所以敢这样大胆意译,就在于能将标题置于整部作品的关系网中,并将其视为一个完整的话语。Rebecca为原著名,也是男主人公前妻的名字,字面意思看似简单,含义却颇为丰富。已死去多年的Rebecca在小说中始终没有作为出场人物登台亮相,然而其幽灵却无处不在。亲朋好友的谈话、街坊邻居的议论、丹佛太太(女管家)近乎偏执的崇拜……这一切都使女主人公感到她还活在世上。她有如幽灵,横亘与男女主人公之间,严重干扰着女主人公的言谈举动;她又如迷雾,使女主人公完全迷失了自我,既不能正确认识他人,又难以为他人所理解,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只丑小鸭,越来越不能容忍自己的“浅薄无知”、“聘用粗俗”。正在女主人公进退维艰,自卑感与日俱增时,情节却急转直下,被她顶礼膜拜的“美丽”、“贤淑”、“聪颖”的Rebecca原来正是腐朽、邪恶的化身,而出身贫寒的善良、纯真、美丽多情的女主人公才是真正值得称颂、值得尊重、值得倍加珍爱的,这也正是作者倾注了全部热情加以称道的。至此,读者心头的疑云完全消散,眼前顿时清朗无比。灵与肉、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的交锋竟是如此的激烈,如此的错综复杂。读者的心灵为之震撼,荡涤心灵的艺术美显示了无穷的魅力。Rebecca这一标题不单隐示了文章的写作线索,对女主人公伟大人品进行了有力的反衬,同时通过标题的有意“误导”,给读者设置了重重悬念,引导读者来探讨爱情,探讨人生,探讨真善美的最高哲学境界。因此可以说Rebecca这一标题增强了原作的感染力,提高了读者的审美情趣。译者没有将Rebecca直译为《丽贝卡》,而是深入话语境界中仔细推敲和领会原作的内涵,并根据译著国的民族历史文化,对原话语所含信息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再现,将其译为《蝴蝶梦》。这似乎是对原著的不忠,但仔细品味之后,你就会由衷赞美这才是积极的“创造性叛逆”的佳译。
      “蝴蝶”这一意象经常出现在中、英文文学作品中。在中国,蝴蝶是真挚爱情的象征。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蝶,实现自己爱情理想的故事,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小说中男女主人公挣脱精神上的桎梏、打破心灵间的隔阂,最终成为一对心心相印的伴侣,似一对凤凰从烈焰中腾空而起,这何尝不是碧空白云下那对翩翩起舞的彩蝶呢?“庄周梦蝶”等虚幻的故事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屡见不鲜。晏几道的“雁书不到,蝶梦无凭”,马致远的“百年光阴如梦蝶,再回首往事堪嗟”等早已是脍炙人口。将Rebecca译为《蝴蝶梦》,中国读者脑海中便会很自然地浮现出一幕幕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原本是心心相印、情深意笃的爱因有了Rebecca魔影的梗阻而显得若即若离,危机四伏,弄得人们心怀忐忑,惶惑不安。而男主人公与Rebecca的情爱,则是外相的脉脉温情与内在的深仇大恨相交织,终于酿成了一杯苦涩难咽的烈酒,这与中国传统中所记载的庄周梦蝶又有着多么惊人的相似之处。此外从生物学角度来分析,蝴蝶自身的蜕变过程也正体现出人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轨迹。一是丑陋无比的蛹→幼虫→美丽动人的蝴蝶;另一是外表美丽的蝴蝶→捉摸不透的卵→令人恶心的爬虫。前一蜕变过程正反映出善良、纯洁、真诚的女主人公从卑微的女仆成长为受人尊重和爱戴的女主人的艰难历程,而后一种蜕变过程则暴露出Rebecca的美丽外衣被剥落干净之后的丑恶与污秽,在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中,展现出人生的大哲理。可见,好的标题翻译绝不只是把原文的一字一句硬搬过来,重要的是传达原文的神韵。
      文本的可接受性通常还受到读者“接受屏幕”与“期待视野”的影响。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系统的读者显然有着不同的“接受屏幕”。好的翻译绝不只是把原文的一字一句硬搬过来,更主要的是要传达原文的神韵。将Rebecca译为《蝴蝶梦》,译者巧妙地运用中国读者所熟悉的意象,不仅使原题“本国化”,适应了本国传统与本国人的阅读习惯和艺术趣味,而且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原著的主题,使原文的信息量在翻译的过程中得到增值,从而较为完美地体现了原作者的创造意图。翻译,作为缔结两国文学之间的姻缘的中介,不仅仅是现代的简单代换,而是从另一种文化的角度阐释原文,使其为译入语的读者所接受。以话语作为翻译的分析单位,有利于克服以往由于拘泥字、词结构而忽视语用、文化、社会习惯等的弊端,帮助我们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及发话人双方认知能力等角度出发,对话语的言内、言外以及非语言因素做出恰当的综合性的分析。
      东西方文化意识形态和心理结构的不同也常常反映在标题的命名上。总体说来,中国文学作品在命名上正如中国传统国画一样,喜虚不喜实,一般偏好于具有象征性的或富有诗意的文题,如《镜花缘》、《红楼梦》、《雷雨》、《子夜》等。而西方作家则更热衷于人物形象的创造,人物典型在西方文艺作品中几乎占有压倒优势,许多文学作品都直接以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命名,如Hamlet(《哈姆雷特》)、Pygmalion(《匹克梅梁》)、Great Gatsby(《了不起的盖茨比》)等。译者在从事标题翻译时,处理的虽然是单个的字/词,面对的却是东西方两大片文化,如果死抠原著国的历史文化或民俗习惯,一味直译,或者无视这种差别,随意将外国著作汉化,就难免不使原作的内蕴大打折扣。
      因此,译者在从事翻译时,应心存法则,又不能为其所束缚。标题的翻译应根据此时、此地、此情的种种特点,结合话语的七条构建标准,适当地对原标题进行新的调整、充实与删节,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使标题与文章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2]成昭伟.文学翻译概论[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3]罗选民.文学翻译与文学批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4]杨自俭.译学新探[C].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

    推荐访问:蝴蝶梦 英语 为例 翻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