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歌声嘹亮 准确定位,回归本真,让音乐课堂歌声嘹亮

    时间:2019-02-02 03:31:4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歌唱是音乐最基本的内容和形式,也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内容和目标。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各种唱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歌唱水平,从而提高感悟音乐的能力,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和目标。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唱歌教学,让音乐课堂歌声嘹亮。
      关键词: 唱歌教学 定位 回归 技能训练
      
      在应试教育的年代,音乐课曾经被称为“唱歌课”,老师拉着手风琴,学生放开嗓子唱的形象,成为那个时代音乐课的缩影。这种模式反映了那个时代音乐教育观念的狭隘和音乐课内涵的贫乏。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音乐教学理念发生巨大变革,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尤其是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新换代,使中学音乐课堂面貌一新。现在的音乐课,强调的是趣味性、自主性、创造性、活动性、开放性,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在体验中提高素养,在趣味中激发创造力,音乐课堂呈现出知识容量大,学科结合强,多讨论活动,重合作创新的特点。
      新课改激发出了音乐教师无穷的创造力,音乐视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一些合理的传统教学内容和方式被淡化甚至忽视,其中就包括“唱歌”这一环节。这种忽视最终导致学生唱歌水平下降;乐理知识匮乏,识谱能力极差。如此怎能实现《新课标》中“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的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以恰当的方式组织唱歌教学。
      一、解读课标,准确定位
      新《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在于: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鼓励音乐的表现与创造。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音乐(试验教科书)》淡化了学科本位性,降低了音乐知识的难度,选材更富有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强调文化多元与艺术风格的多维度。每一个单元都包括三部分内容:唱歌、欣赏和实践与创造。这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堂的容量,体现了人文素养与艺术能力的综合发展教育理念。
      在《新课标》精神的感召下,音乐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多的是着眼于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注重多学科的综合,热衷于创设情境和开展各种活动。而乐理识谱、发声训练等音乐基本知识技能因为相对枯燥,学生缺乏兴趣,使部分老师有意无意地加以回避,这就直接动摇了唱歌教学的基础。
      实际上,《新课标》并没有忽略对歌唱能力的要求,《新课标》虽然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放在首位,却并不表示“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两个目标不重要。音乐的感受、体验和创造都是建立在学生的歌唱能力基础之上的,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伊达指出:“如果首先学习唱歌,然后学习其他,将使学生具有多种音乐的准备。”在教学实践中,甚至连欣赏课型也需要建立在唱歌教学的基础之上。如八年级15册第四单元欣赏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如果让学生在听赏的过程中,学唱两个主旋律:单簧管演奏的俄罗斯民歌和由英国管吹奏带东方音调的旋律,就一定有助于加强学生对音乐结构的把握和音乐内涵的理解。
      当然,现代的音乐课堂,已经不再是统一化、单一化了,唱歌教学不再是音乐课堂的唯一,而只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只有正确地理解《新课标》的精神,为唱歌教学准确定位,我们才能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恰当地处理,合理地组织。
      二、回归本真,唱响课堂
      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从古至今,唱歌就是最直接、最简单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通过歌唱最容易接近音乐,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够得以发展,他曾说:“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属于每个人的沃土。”
      在我国音乐教育传统方面,从1901年上海南洋公学附属高等小学堂开设音乐课起,唱歌教学就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的内容与主要的形式之一。
      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已经从注重技能过渡到更加注重人文价值的时代。在当今的音乐教育理念中,唱歌不再是唯一的内容,却依然是最本质和最重要的部分。要使学生真正得到音乐的熏陶,在音乐中成长,回归本真,立足教材,延伸课外,让歌声飘扬在课堂内外,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奠定扎实基础。
      三、源于技能,归于审美
      现代音乐课堂由于对唱歌教学的忽视,必然导致唱歌教学法的单一。唱歌教学存在许多弊端:忽视唱歌习惯的养成和唱歌技能的训练;回避识谱、读谱能力的培养和必要的乐理知识的教学;无视歌曲本身的音乐元素和内在情感。一些教师在教唱教学实践中,只是一味地播放音乐;或者过度使用语言、舞蹈、绘画等方式来解读音乐,反而使得唱歌教学缺失了音乐性。
      正确的唱歌教学,既要凸显审美追求,引导学生挖掘歌曲内在的情感,又必须注重音乐本位的技能训练,通过掌握的技能来感受、体验音乐,从而达到审美与技能的统一。
      1.分段进行――唱歌教学的整体规划
      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和音乐课的教学计划,可以将唱歌教学分段进行。七年级侧重识谱教学,系统地教授发声方法、基本乐理和视唱,精心选择,分层教学,循序渐进。八年级则侧重学生声音和谐统一,学习用轻声法,教授一些演唱技巧,如喉头放松,软腭抬起,高位置唱歌等,并将这些技巧轻松地运用于歌唱之中。九年级则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将歌曲演绎得更完美,更动听。
      2.兴趣激发――唱歌教学的首要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音乐是人的基本素质,每一个学生的天性中都蕴藏着对唱歌的热爱,但未必都能表现出来。如果教师能够唤醒学生的唱歌天赋和热情,那么学生学唱歌曲就变得易如反掌了。
      激发兴趣应该是贯穿于课前、课中与课后的一个整体过程。课前的准备,恰到好处的活动,教师的鼓励,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同学之间的协作,课后举行的小小赛歌会,都能有效调动学生对唱歌的兴趣。
      3.发声练习――唱歌教学的必要准备
      发声练习可以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歌唱姿势,以及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柔和优美的声音歌唱,是唱歌教学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首先,在发声练习中渗透情感体验,做到以情带声,以情促声,以声传情,使单调的发声练习声情并茂。其次,发声练习要与歌曲教唱的重难点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八年级15册在教唱《让世界充满爱》时,对歌曲第一部分,可以先用“li”来进行发声练习,让学生体会:吸气、闻花、喉头放松、笑着歌唱等。同时,对这一部分弱起小节、切分音符、附点音符着重进行训练。这样,在唱歌教学中就能够水到渠成。
      4.识谱教学――唱歌教学的坚实基础
      现在的中学生在模唱流行歌曲时,即使相当有难度的音程和旋律也能准确地唱出,却可能唱不准C大调的音阶。究其原因,在于识谱教学比较枯燥,比较抽象。老师有意回避,学生敬而远之。唱歌教学遭冷落,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识谱惹的祸。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识谱教学是唱歌教学绕不过去的“台阶”,只有登上这个台阶,才能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世界的自由王国。
      识谱教学存在的困难是每一个音乐教师都必须面对和正视的问题。因为难,所以更需要多投入;教法上下工夫,花心思,才能引导学生破茧而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策略进行识谱教学。首先降低门槛,激励为先。其次手脑并用,提高效率。教师勤于板书,学生动手记谱,可以加深记忆。再次引入乐器,增添乐趣。最后游戏活动,收获愉悦。电影《美国之声》中的家庭教师用《哆来咪》教孩子识谱是绝佳的范例。
      5.歌词赏读――品味歌曲的情感内涵
      一首优秀歌曲的歌词,就是一首感人的诗歌,倾注了作者浓浓的情感;朗读歌词,赏读歌词,有助于学生品味、领悟歌曲的情感内涵,有助于学生准确演绎歌曲,从而达到情感体验和熏陶的目的。在教唱《让世界充满爱》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赏读歌词,第一部分由女生用充满温馨的、深情的声音来朗诵,合唱部分则由男女生一起以充满渴望、憧憬的声音来齐声朗诵,在朗诵中感悟“和平友爱”的主题,并在歌曲演唱中,把这份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感动自我,激励他人。歌曲的赏读还可以结合识谱和乐理教学,比如在教唱八年级15册第三单元《唱脸谱》时,我让学生按照歌曲的节拍规律来念唱歌词,学生兴趣盎然,在颇具Rap风格的朗读中既解决了节奏问题,又渗透了乐理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音乐是一种生活方式,大自然的天籁,人世间的声响浸透我们的灵魂。而在所有的声响中,人的歌声是最美妙的、最便利的。音乐教师让课堂歌声飘扬,让校园里歌声飘扬,让我们生活中歌声飘扬,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教会学生运用自己的歌声,品位别人的歌声,从而体悟生活的美好,就是时代赋予音乐老师的使命。

    推荐访问:本真 嘹亮 歌声 课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