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谈中文姓名英译乱象的原因及应对_演员姓名带英的

    时间:2019-02-02 03:23: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在中文姓名英译方面,目前国内实际存在两种标准。 然而,由于标准本身的某些规定比较模糊、翻译者忽视各标准的适用范围或完全缺乏标准化意识等原因,英译名混乱。因此,本文建议,在完全统一的标准出台前,翻译者在涉及模糊性规定时应使用括注,应明确标准的适用范围,同时有关部门可加强《拼写法》的推广以减少混乱。
      关键词: 中文姓名 译名混乱 原因 解决措施
      
      1.引言
      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扩大和深化,有越来越多的场合涉及中文姓名的外译,尤其是英译。然而,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一些译名在注音方式、姓和名的顺序及姓和名的区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混乱的状况[1]。这种译名乱象不仅会影响国际交流本身的效率和质量,甚至还有损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因而很多学者(边彦耀,2002;万锦�、花平寰,2002;辛献云,2005等)非常重视中文姓名英译的规范化,并呼吁有关权威部门制定统一的标准,以尽早结束混乱现象。不过,我认为,标准并非不存在,反而是标准本身规定的模糊性及在小范围内容许实行其他变通标准加剧了混乱。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介绍了目前存在的两项标准,并结合标准分析产生译名混乱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种相应的解决措施。
      2.当前中文姓名拼译标准
      2.1国家通用标准
      中文属于汉藏语系,英文属于印欧语系,二者的书写方式不同,因而在将中文姓名译写成英文的过程中,首先要将汉字罗马字化。1958年前,威妥玛式拼写法是影响最广的汉字罗马字化方案。1958年2月11日,全国人大批准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此后,《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1974)(以下简称《拼写法》)、《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及《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人名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实施说明》(1978)(以下简称《实施说明》)、《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等一系列文件和法律法规共同奠定了用汉语拼音取代威妥玛拼法译写中文姓名的国家标准,具体译写方式则主要由《拼写法》和《实施说明》做出规定。
      《拼写法》第二条规定:“(一)汉语姓名分姓氏和名字两部分。姓氏和名字分写。(二)复姓连写。①”第四条规定:“姓名的各个连写部分,开头都用大写字母。①”按照该标准,我谢君的英文译名为Xie Jun;若将单名“君”替换为双名“君华”,则谢君华的英文译名为Xie Junhua;若将单姓“谢”替换为复姓“司徒”,则司徒君华的英文译名为Situ Junhua。
      2.2学术期刊界的变通标准
      部分中文学术期刊要求提交作者姓名、文章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的英译文。姓名是用于文献检索的重要字段之一,但是国家的姓名拼译标准“没有对姓给予特殊的表达形式,没有考虑双名读音和缩写的需要,因而在实际执行中产生了许多混乱,特别是不能适应文献著录和计算机信息检索的要求”[2]。为弥补国家标准在这几个方面的缺憾,《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1999年1月印发,2006年6月修订)(以下简称《期刊规范》)对中国作者姓名的拼译采用了变通标准。
      与国家标准不同的是,《期刊规范》7.2条规定: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②。按照该变通标准,上节中提到的“谢君”、“谢君华”、“司徒君华”若作为期刊文章作者,则出现在期刊上的英文译名分别为XIE Jun,XIE Jun-hua,SITU Jun-hua。这样,即使是习惯于名前姓后的西方读者也能轻易识别出这几位作者的姓氏;在双名“Jun-hua”中间加连字符则更加便于外国读者发音,也便于计算机自动提取首字母形成正确的缩写形式:如对XIE Jun与XIE Jun-hua分别自动生成缩写“XIE J.”与“XIE J.H.”。如果按国家标准拼译,则“Xie Jun”与“Xie Junhua”可能都会缩写为“Xie J.”,这无疑造成了双名信息的损失,也人为形成了更多的重名,给查阅带来困难。
      这两项标准,前者适用于除学术期刊外的所有场合,而后者仅适用于学术期刊。
      3.产生乱象的原因
      虽然有上述两项标准的存在,但在杂志、网页、电影字幕、电视或学术期刊上却经常见到不合规范的译名,甚至可以发现一个中文名对应数种形式的英文译名。该种乱象主要由以下三种原因导致。
      3.1国家标准的某些规定具有模糊性
      《实施说明》第六条规定:“一些常见的著名的历史人物的姓名,原来有惯用拼法的(如孔夫子、孙逸仙等),可以不改……”③但是怎样界定“常见”、“著名”、“惯用”却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比如,在2009年上映的《建国大业》片尾字幕中,蒋介石、宋庆龄、宋美龄等人的英文名仍沿用威妥玛拼写法,拼译为Chiang Kai-shek,Soong Ching-ling,Soong May-ling;而与他们同时代的毛泽东、李宗仁等人的姓名则按国家标准采用汉语拼音拼译[3]。在2011年上映的《建党伟业》片尾字幕中,蒋介石、宋庆龄等人的名字又改用国家标准的汉语拼音拼译为Jiang Jieshi,Song Qingling。由于“常见”、“著名”、“惯用”不具确切的可操作性,因此常常看到同一个中文名在不同场合译为不同英文名的现象。这也让译者在翻译中文姓名时对于到底该选用哪一种感到无所适从。
      3.2忽视两个标准的适用范围
      由于国家通用标准和学术期刊界的变通标准同时并行,如果不弄清《拼写法》和《期刊规范》的适用范围,难免会出现错误。这类错误在学者中尤其常见,因为他们需要接触两种标准,而其他人只需熟悉《拼写法》即可。例如,有学者因不了解《期刊规范》,在整篇文章中错误地按照《拼写法》评判2001年1月86种期刊上的译名,导致将完全符合《期刊规范》的LIU Ling-mei归入误例。根据该学者的统计,“其中合乎规范要求者只有33种,仅占受检总数的38%”[4]。所谓的“合乎规范要求”也即是符合《拼写法》。这也就意味着不清楚《拼写法》和《期刊规范》适用范围的并非该学者一个,此类错误非常普遍,占到其统计样本的三分之一强。
      3.3缺乏标准化意识
      由于中文姓名一般是两个或三个汉字,很多人觉得按读音翻译两三个字是十分容易的事,因此不去了解、查阅姓名翻译方面的标准,只凭以前见过的译名的大致印象或是完全随意地翻译。观看2011年9月30日晚第24届亚洲杯女乒决赛的观众可以发现:运动员郭焱背上所印的英文名Guo Yan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而与之同场竞技的姜华�的译名JIANG Hua Jun却完全不符合标准:错误地将姓全部大写;错误地将双名分写;错误地将双名的第二个字的拼音首字母大写。由译者完全缺乏标准化意识所导致的译名错误比比皆是,以下不一一列举误例及出处,仅以“谢君华”的译名为例展示一下错误类型:XIE Jun Hua;Xie Jun Hua;Xie,Junhua;Xie Jun-Hua;Junhua Xie等。
      4.应对混乱的措施
      4.1涉及模糊性规定时使用括注
      实际上国家标准本身就包含了这一做法,《实施说明》第六条规定:“……原来有惯用拼法的(如孔夫子、孙逸仙等),可以不改,必要时也可以改用新拼法,后面括注惯用拼法(着重号系我所加,原文无)。”③《拼写法》第二条规定:“(四)原来有惯用的拉丁字母拼写法、并在书刊上常见的,必要时可以附注在括弧中或注释中。”①只是这些规定没有引起翻译者足够的重视。采用汉语拼音拼译并将威妥玛等旧式惯用拼法附注在括弧中的做法不仅可以让中文姓名的英译更加规范化,还能为回译提供方便。例如,当我们将蒋介石的译名写为“Jiang Jieshi(Chiang Kai-shek)”时,类似将Chiang Kai-shek误译为“常凯申”的笑话[5]也就可以避免了。
      4.2明确标准的适用范围
      《拼写法》属于国家标准,而《期刊规范》是为应对《拼写法》在学术检索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而采取的变通标准。因此,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时,作者姓名的译写应严格参照《期刊规范》的规定;而在除学术期刊外的其他所有场合,姓名的译写则应严格遵守《拼写法》的规定。
      4.3加强《拼写法》的推广
      在此文撰写之际,我曾就《拼写法》在所带的四个班级里开展了一项口头调查,结果125人中竟无一人听说过《拼写法》。要让中文姓名的英译规范化,制定标准仅仅是第一步,宣传和推广标准并让翻译者掌握标准其实更加重要。以“80后”和“90后”学生为例,他们中的很多人第一次在正式书面文本中接触到的英译姓名是初一年级英语课本里的Li Lei和Han Meimei。如果中小学生第一册英语课本能在第一次出现英译姓名的页面下端用脚注的方式注明《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的名称及相关规定,相信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标准。对于潜在的翻译从业者,则可在翻译课本中以专门章节介绍国家在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翻译方面的标准,并在CATTI等翻译职业资格考试中对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加强考查,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翻译实践中树立标准化意识。
      5.结语
      作为应对当前中文姓名英译乱象的措施,本文提出的三条只是次优方案。最优方案是科学地合并当前的国家标准和变通标准,使标准单一化;同时,修订标准中模糊性的规定使之更具操作性。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无法一蹴而就。随着对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社会上还出现了一些不同于国家标准制定之初的新现象,例如:进入中国的外企越来越多,很多受雇于外企的中国员工为了交流方便取了英文名;部分海归人员在国外求学时也有自己的英文名;演艺界和体育界越来越具国际视野,一些新生代演员如黄圣依、刘诗诗等为拓展国际舞台的需要都取了英文名。然而,现存标准中仅对已有英文名的海外华人的姓名译写做出了规定,对中国本土已取英文名的群体,却并没有明确提及如何译写他们的姓名。类似的新现象也需要专家们在合并、修订当前标准或是出台新标准时认真考虑。
      
      注释:
      ①详见http://www.省略/dzyw/yywzgf/200707/366.html
      ②详见http://wenku.省略/view/301a21d376eeaeaad1f 330ed.html
      ③详见http://www1.dg.省略/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dgmz/s4991/200611/46998.htm
      
      参考文献:
      [1]辛献云.谈汉语人名翻译的规范问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8,(1):65-69.
      [2]万锦�,花平寰.中国人名汉语拼音的变通方式及其应用情况[J].科技术语研究,2002,4,(3):21-24.
      [3]陈婕.影视字幕中文姓名英译规范反思――以《建国大业》为例[J].电影文学,2010,(9):147-148.
      [4]鲁金华.中国人名在英语中的正确译写[J].编辑学报,2001,13,(6):337-339.
      [5]高山杉.“门修斯”之后又见“常凯申”[N].东方早报,2009-6-7,(B07).

    推荐访问:中文 应对 姓名 原因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