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关于随机应变的事例 [随机应变 增色课堂]

    时间:2019-01-27 03:33: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初中七至九年级全一册。   设计思路   课堂教学失误、师生配合失调、教学过程中的不和谐现象,是教师们经常遇到的事情。如何有效地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个方法提要求,换种思路来教学。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这三个“换”,既让那些对体育课有情绪的个别学生有了改变,也通过那些善于在课堂上提问的学生激活了课堂,确实让我受益不少。
      案例描述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过程,注重学习态度和能力培养,认为目的即在过程中。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转化为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学习,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得到体现。但在教学实践中,也难免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新现象,如课堂气氛过于火爆,场面难以控制;教学“控”与“放”的度难以把握,等等。如果能恰如其分地处理好这类问题,将会给课堂增色不少。现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拿出来,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案例一:随机应变,增色课堂
      我在讲授“体育锻炼重在参与”一节中,先利用谈话教学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体育锻炼的看法,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话题引出体育锻炼的好处。不少同学都认为体育锻炼能强身健体,喜欢参加体育锻炼。但有位身材较胖的同学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体育锻炼不好,原因是体育锻炼要流汗,风吹日晒,易把皮肤晒黑,衣服弄脏,还耽误学习时间,所以他不喜欢体育锻炼。以往遇到这种情况,我往往会直接指出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提醒他应加强锻炼,或者让他暂时保留意见。但这次,我改变了方法,以此为突破口,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这名同学的见解与众不同,参加体育锻炼的确要流汗受累,风吹日晒,还浪费时间,影响学习。听起来确有道理,他的看法是否正确呢?请大家结合老师提供的例子来分析一下,判断这位同学的说法正确与否。”
      接下来,我举了3个生动形象的例子:运动剥夺试验(限制人体运动,人就会告别健康)、笼养兔鸽(兔子跑不多远、鸽子飞不多高,就会死亡)和“7大于8”(每天连续学习8小时,不如劳逸结合学习7小时的效率高)。
      学生们各抒己见,讨论热情空前高涨,我因势利导,让身体素质较好的同学与较差的同学谈自己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让同学们对比讨论,总结出体育锻炼的好处。这时,当我问到这位同学有什么感想时,他站起来说:“虽然我以前很少参加体育锻炼,但现在我有种试试看的欲望。”他一说完,学生们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
      案例二:先学后教,因势利导
      传统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机械模仿,排斥了学生的思考与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造就了一批单纯记忆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在讲授“投掷垒球”一课时,我实行对比教学,在两个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1 教师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从原地投掷的鞭打动作一直到助跑接交叉步,反复强调超越器械)。
      2 学生模仿,教师指出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3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在另外两个班,我改革教学方法,尝试实行实验教学:
      1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熟悉球性(用有“煽动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把手中的球玩出“新鲜花样”)。
      2 优生表演,模范带动(学生从自抛自接到自抛转体540度接球,一直到双手单手体前体后抛垒球等,花样层出不穷,大家兴高采烈。)
      3 分组练习,实践创新。
      4 及时评价,再创高潮。
      5 归于主题,争创佳绩。(教师先做出示范,让学生模仿。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成绩上升很快。有的同学还很认真地跟我讨论投掷的姿势,问是否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调整。听他一说,许多同学也提出并展示了自己设计的方式、方法。一堂课在师生间和谐的交往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三:妙用特殊学生,激活课堂
      在一次公开课上,班里有一名身体肥胖、行动笨拙的学生。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特殊”学生会被列为见习生,免得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但我没有把他列为见习生,而是用友好、和善的态度与他交流,教育学生密切合作。因为这个学生的存在,活跃了课堂气氛,高潮此起彼伏,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
      课的内容是“分腿腾越跳箱”,我的设计思路是以游戏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要求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群策群力以达到目标。在做跳背游戏时,该生的笨拙动作引来同学们的哄堂大笑。我抓住时机及时教育,引导学生应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不能取笑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该组同学采用降低高度的方法使得这名同学顺利过关,同时还在游戏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信心倍增,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只要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该组学生情绪高涨。在进行攀爬高台比赛时,这个小组的学生互帮互助,出谋划策,及时改变战略战术,成绩一次比一次好,最后取得了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比赛过程中同学们明确认识到了取胜的关键所在,因此针对如何帮助这名特殊同学顺利过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由开始的一推一拉到最后四推两拉。真可谓费尽心机,学生参与讨论和竞争的场面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为达到目标,其他小组也全力以赴,努力拼搏,竞争场面之热烈,令全体教师为之喝彩。
      案例四:全面评价。健身益心
      体育课上,学生正进行往返接力比赛,加油呐喊声不绝于耳。比赛结束后,教师判定了各小组的名次,正准备进行评价。这时,获得第二名的小组大声为自己鸣不平,指出获得第一名的小组少跑了一个人,其他小组也纷纷证实,大声谴责投机取巧的小组,部分同学还指出了犯规同学的名字,场地上一片不平声。
      在了解了情况后,教师问那名同学为什么不跑,那名同学支吾了几声,没有说出确切的理由。于是,教师严肃批评了那名同学,要求下次必须跑。课堂教学继续进行。可是,这个受批评的学生却始终闷闷不乐。一场小比赛,伤了一颗年轻的心。怎么办呢?如果教师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先肯定这名同学积极的一面:集体荣誉感强,怕自己的能力影响本组的成绩;然后再指出体育比赛不但要争取好成绩,而且要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这样因势利导,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适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一个课堂偶发事件,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肯定会呈现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
      案例五:急中生智,巧妙召回
      在一节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的快速跑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了以体现“快”为主的各种练习后,教师展示多种有效的提高快速跑能力的专门性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练习,各组开始了练习。突然男生组的同学选择了以练习速度耐力为主的练习,学生远离了上课的场地。这时,女生组的同学也准备效仿,如果任其自由练习,一定会出现主场地无人的场面。教师也意识到了这种现象,立刻巧妙地中止了女生的练习,让女生以倒计时的方式召回男生。男生在女生倒计时声中快速跑回了场地。不但活跃了课堂,避免了主场地的冷场,同时也有效地渗透了区别对待的原则(初中阶段男生的身体素质明显好于女生,特别是速度素质),变不利为有利,成功地避免了一次不必要的尴尬。如果教师当时不用这种方式进行处理,而是采用制止女生并命令男生返回或任其自由发展的方法,一定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无法体现教师因势利导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充满生气和乐趣,是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是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挥的教学,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只要我们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转变为一个好的引导者,相信我们都会有新的体会。
      教学反思
      一些课堂偶发事件的出现,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很难预料的,也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会导致一堂课的失败。如何处理这些课堂突发事件,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呢?如果教师能因势利导、巧妙化解,不但不会影Ⅱ向课堂教学效果,反而还会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效。
      教师要想具备因势利导、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自身素质,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不断完善自我、勇于开拓,这样才能达到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把握机遇,永立潮头。

    推荐访问:随机应变 增色 课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