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关注教学细节守住精彩瞬间] 精彩瞬间

    时间:2019-01-27 03:32: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科学研究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预示着一个重大的发现。同样,在科学教学中,一个细节往往能够成就一次动人的探究,萌发一颗创新的种子。回顾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我深深感受到这一点,而这些刻骨铭心的细节直接得益于学生互动的激情、探究的欲望、自主的探求和独特的发现,这是来自学生的精彩和智慧。
      我在六(1)班上的《地层》一课(人教版小学自然第十一册第二十课),同样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感发。
      为了说明地层的形成,我依照教材内容,为学生演示一个地层形成的模拟实验,即按照课本第62页的实验进行操作:把小石子、粗砂、粘土掺和起来倒进杯中,再往杯里倒进一些水。用小棒搅动水,使水很快运动起来。停止搅动,使水的运动逐渐慢下来,观察现象。
      教材中设计的这一实验,其目的在于解释地层的成因。当江河水从山区流到平原,流速变得缓慢时,或者流入湖泊、海洋时,水中的搬运物会沉积下来。由于江河水中搬运物有大有小,有轻有重,于是,石块、沙子和粘土就会按照由重到轻的顺序依次沉积。书中的模拟实验插图展示的也是这一结果,即最下面一层是石子,中间一层是沙子,最上面一层是粘土。我认为,只要按照书上的实验做,其结果自然会同书上的一样。于是,也没往细处观察,更没往深处想。当水中的几种物质都沉积下来后,我自信地把这杯水拿给各组同学看,希望从他们嘴里说出我早已料定的结论。
      但事实却出乎意料。当第一组的学生刚看了一眼杯子时,就叫道:“啊,怎么会是这样?最底下的一层竟是沙子!”显然,这一结果也在他们的意料之外。我这才发现真如学生们说的那样,杯子的底面是一层厚厚的沙子。为了避免尴尬,我随机应变道:“可能是刚才老师在搅拌时用力不够,没有把沙子搅动起来。现在老师再做一次实验,看看结果究竟会怎样。”
      接下来在做第二次实验时,我用力搅拌,让杯里的物质迅速转动起来。然后将杯子静放在桌子上,等待杯中的三种物质沉积下来。学生们的目光也紧紧地盯着杯子,仔细观察着杯子里的动静。当三种物质都沉积下来后,同学们小声地议论开了。这杯水就在我面前,沉积的整个过程我都看得清清楚楚。其实在沉积的过程中,我就看到杯子的最底层已沉着一层沙子。但我又不能欺骗学生,于是仍然把这杯水出示给各组的学生看。学生看到的自然又是同第一次实验相同的现象――杯子的最底层是沙子而非石子。
      很明显,无论是作为教师的我还是学生,都可以肯定我做的实验没有错,结果也没有错,但为什么会出现与书上不同的结果呢?此时,不只是学生,就连我也是一头雾水,被搞得不知所措。于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更为了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我把这一问题抛给了学生,希望能从学生那里找到答案。为了便于研究,我为每个组配上了同样的材料,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而且,我果断地把其他的教学内容都放在一边,用整节课单独探究这个问题。
      以下即是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的实录片断。
      师:大家看到了,老师是按照书上的实验要求一步步完成的,但结果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各小组独立实验,好好研究一下。(给足研究时间。)
      生:我们组实验了两次,结果都是沙子沉到了杯子最底层。
      生:我们原以为是沙子太多了,就少放了一些沙子,结果沉积在杯底的还是沙子。
      生:我们发现,除了杯子的最底层沉有沙子,石子的上面也有许多沙子,包括粘土。
      师:大家做的结果都一样,说明我们的做法和结论是没错的。但是书上所说的重的物体先沉积,轻的物体后沉积,这也是没有错的呀。按道理讲,应该是石子先沉,沙子后沉,最后才沉积粘土,这也是没错的。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生:书上说的结果是错的。
      生:先沉积石子后沉积沙子,书上的这一说法没错。要错就只有一种可能,(学生紧皱眉头,严肃地)那只能是实验上山了问题。
      师:实验可是按照书上的要求操作的呀。
      生:我说的就是书上的实验设计有问题。只要是按书上的做法,把石子、沙子和粘土放在杯子里搅拌,静止下来后,杯底一定是沙子。
      师:为什么?能说说理由吗?
      生:实验过程我看得非常清楚。石子还未落下,沙子就已经有不少沉到杯底了。
      师:其他同学看到了吗?(有三个小组的同学也发现了这个现象。)
      师:不过,还有三个组的同学没有发现这个问题,这就不能完全肯定你们的说法。下面让我们再做一次这样的实验,仔细看看究竟是不是这样。
      (实验完成后,每一个小组都发现了这一事实。……)
      师:发现问题了吗?
      生:我发现石子、沙子和粘土被搅拌起来后,杯底没有石子,但却有沙子和粘土。
      生:当搅拌后,石子离开杯底转了起来,但沙子和粘土却均匀地分布在水里,并且遍布在水里各个部分,包括杯底。
      师:这能说明什么呢?
      生:当石子随水转动时,杯底就已经布满了沙子了。这样,当停止搅拌,水静止下来后,石子只能落在杯底的沙子上面了。
      师:是这样吗?(大家都点头表示赞同。)
      师:还有其他原因吗?
      (学生小议片刻)
      生:我认为石子在杯子里沉下去的速度要比沙子慢。当水被搅拌后,水里到处都是沙子和粘土,这些沙子和粘土就阻碍石子向下沉。就像死海里的盐含量大,人躺在水上不会沉下去。
      师:死海里这种把人向上托起的力是一种什么力?
      生:(恍然大悟)噢,是浮力!
      沙子和粘土使这杯水的浮力增大了,所以石子沉下去的速度就慢多了。有的石子还不如悬浮在它下面的沙土沉到杯底快呢!
      师:棒极了!其实石子本来应该比沙子沉积得快。那么,谁来做个实验证实一下呢?
      生:准备一小包沙子和几块小石子,将两个相同的杯子倒入同样多的水,然后把沙子和小石子分别放在两个杯子上方的同一高度,同时放下,这样就能比较出快慢了。
      师:现在,我想大家一定明白了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忽略了一个问题,谁来告诉大家?
      生:他们把粘土、沙、石子混合在一起的沉积实验看成是分别放在清水里的实验了,他们没有考虑到石子在混合了泥沙的水里有很大的浮力。(掌声)
      上述教材的疏漏和不足,看上去仅是一个再小不过的细节。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看到大部分石子沉在杯底就行了。不用去“纠缠”杯子最底面那薄薄的一层沙子,按教材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也能把道理说清。但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个细微的环节中,教师不只是纠正了认知上的科学性错误,更引发了学生对真理的求索和挑战。更可喜的是,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历练中提升了科学素养。

    推荐访问:守住 精彩瞬间 细节 关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