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历史文脉在运河古城中的保护与应用:运河文脉

    时间:2019-01-21 03:30: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从京杭运河走向世界文化遗产,到地方区域古运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意义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着重阐述了保护运河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的历史机遇与运河文脉的延续问题,并通过对现存历史古迹的调查和梳理,对运河历史文化景观保护的内容和方法的思考。
      关键字:京杭运河;历史文脉;规划;景观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TU-0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8(C)-0064-02
      
      引言:现在我国越来越重视建筑遗产的保护,它们是历史的见证,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京杭运河聊城区段是整个古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杭运河不仅为聊城城市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给聊城地区留下了厚重的文化内涵。运河景观环境的好转,关系着运河及沿河地带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对京杭运河遗址保护性规划,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以及给其他地区类似的建筑遗产的保护性规划提供指导或参考。
      
      一、运河古城文化背景及保护意义
      
      (一)运河古城文化背景。聊城区段的千年古县临清,因清河水得名,因运河水兴衰。这个古老的城市见证了运河的兴衰,运河也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厚重的文化内涵。
      临清,位于鲁西北,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贯穿而过,明清之际,临清依据优越的地理位置与运河漕运之盛,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有“南有苏杭,北有临(清)张”、“富庶甲齐郡”之誉。史籍曾这样描写明清之际的临清:“地居神京之臂,势扼九省之喉,漕运万艘,市肆肩摩毂击”,“兵民杂集,商贾萃止,拼樯列肆而云蒸雾翁,其地遂为南北要冲,岿然一重镇矣”。数百年滔滔运河水,流出了临清经济的繁盛,流出了临清文化的发达,其商业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间文化皆名冠四方。
      (二)临清文化遗产基本情况。文化遗产包括文物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临清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组11处,其中包括运河钞关、舍利塔、清真寺、鳌头矶、运河桥闸、临清贡砖古窑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聊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临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0余处。临清的不可移动文物多为地上古建筑,这些文物遗迹大部分在临清的“中洲”之地。“中洲”所指为元代会通河、明代运河和卫运河所包围的地带,是临清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神韵所在。“中洲”历史格局保存完整,基本保留了历史原貌,如:竹竿巷、箍桶巷、大寺街、冀家大院、汪家大院等历史古街巷、古民居独具运河文化特色。临清的文物遗迹大都与运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运河应运而生,其中在《金瓶梅》书中提到的至今未易名并保存比较完好的街名、地名等都有迹可见。临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山东快书、临清贡砖生产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7个。其中包括民俗文化、曲艺文化、武术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门类众多。
      (三)古运河聊城区段保护开发的重要意义。古运河临清段是聊城市公共开敞空间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生态、景观、经济、社会等各层面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在生态层面上,运河临清段滨水区的自然因素使人与自然得到和谐;在经济层面上,运河聊城段滨水区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市政系统,为新的开发提供经济、便利的基础条件;在社会层面上,运河临清段是聊城市最具活力的开放性社区,具有丰富多样的城市生活组织;在城市意象上,京杭运河是聊城城市具识别性和整体感知意义的元素。成功的景观开发,在聊城城市的空间整合、景观塑造、提高城市整体质量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意义,并此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因此,以京杭运河(聊城城区段)地区的景观研究为切入点,对加强聊城区段临清市城市的整体规划设计,建立特色分明的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古运河保护开发面临的问题。从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运河的交通功能逐渐淡化,运河两岸繁荣的商业文化也渐趋衰弱,人文景观也大不如以前。同时,由于沿岸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往运河,水质严重恶化,长期的用地功能演变和多阶段的建设改造,又造成运河两岸的用地功能杂乱,与运河的文化底蕴不协调,对地区的旅游开发,城市精神的文化和遗址的保护有很大负面的影响。京杭运河临清段两岸的景观价值、生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一直得不到很好的体现。随着运河功能的转变以及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唤醒对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运河迎来了景观发展和保护的大好时机。与此同时,运河的历史和景观价值在观念上逐渐被认可。
      
      二、运河古城景观文脉的延续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们的城市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失去了许多永远无法复得的东西――历史文脉。一些有意义的传统生活场景被破坏,城市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特色,难道我们的城市发展到只有依靠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去寻找那曾经的记忆不可了吗?其实,“立新”不必“破旧”,尊重历史传统并不等于食古不化、拘泥于传统。相反有意识地保留这些传统文脉,将使得这个城市更富有地方风味。
      运河沿线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有着独特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结构,以水为文化基础,产生了许多特殊的民风民情,京杭运河“聊城区段”大量的古建筑、历史遗迹、风景名胜等增强了聊城市城市的魅力。
      运河古城作为历史的遗留产物,不论是华美的,还是破旧的码头遗址,其历史价值确是同等重要的,都具有时代的意义,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城市历史地段的实体环境是历史的存在,而对历史存在文化上的认同构成了历史的记忆,进而构建起依附于特定环境的传统心理,因此,传统心理的延续就是文化上的延续。伊利尔•沙里宁曾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你的市民在追求什么。文化对城市景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根深蒂固的作用深刻地影响着不断发展变化的城市景观。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习俗和所属的实体环境,共同构成了历史地段的全部特征。保护历史地段的历史信息,不仅要保护实体环境,同样也要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心理加以保护,张扬优秀的传统民俗、民风,使其与物质环境共同传承下去。然而,如今在许多城市历史地段的改造和再利用过程中,过度的商业活动,以及所谓“时尚”气氛的渲染,导致其过度商业化、“现代化”,这势必造成对文化传统的冲击和破坏。城市历史景观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原有民风习俗、生活方式流失后就更难复生。作为千年运河古城的临清,具有如此得天独厚的历史文脉,在保护运河文化景观的工作势在必行。
      
      三、国内区域运河景观的成功经验
      
      以京杭大运河苏州段为例。在京杭大运河沿线的18座城市中,苏州的古运河是最先规划起来的。目前,苏州全长15.3公里的古运河水上环城游览线已全线开通,改造工程也进入第三期。景观设计配合苏州本土风格,避免混杂陌生的、不协调的设计手法;河道四周环境具有苏州地方特色,统一设计风格,使景观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幅完整的画面,每个环节都是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建筑特色多样化,楼高低于三层,而且所有面向公园的建筑均为一层,楼高向后按距离递增。与河道景观有直接关系的旅游设施或娱乐消闲场所,结构为低层建筑,避免对环境有压倒性的影响,避免巨型实体或结构。苏州环城河全线设有觅渡揽月、重桥落霞、金门流辉、气通阖间、古津帆影等48个景点。“觅渡揽月”,是苏州古运河的起点和亮点。夜幕笼罩下的觅渡桥边、古运河畔,数座古桥相连而生,水面清澈漾着光波,河对岸的灯光亮起来,像海市蜃楼般显现出一道青灰色的古城墙,城墙里矗立着飞檐翘角的古建筑,玲珑的建筑造型在灯光的勾勒下清晰显现,水波、古建筑、城墙、古桥,构成了一幕悠远的古画。
      在设计原则上,苏州古运河设计尊重河道的现状,注重保持河道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从整体着眼,发挥环境特色。其规划范围为运河两侧各80米到100米,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的特色,主要打造枫桥段至宝带桥段这条远期水上游线。
      京杭运河杭州段,是整个大运河各个区段景观保护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无论是历史文脉的延续,城市更新建设,都达到了天人和谐、传承文脉、开敞自然、集聚优势的设计理念,同时如扬州区段和绍兴区段等,不同程度显示了古运河的地方传统风采,值得学习和借鉴。
      国内运河成功经验的借鉴。1、坚持以地方特色为主,统一设计风格,使每个环节都是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对两岸的住宅建筑高度进行控制,且使特色多样化,而且所有新建的面向运河的建筑均为一层,楼高向后按距离递增。3、从细节入手,在景观的节点上如路、桥、亭、寺等,挖掘其文化历内涵,努力与本地的地域特征相吻合。4、在植物种植上,以乡土树种为主,努力体现其地方传统特色。5、坚持对运河水质的长效整治
      
      四、运河历史文化景观保护的内容和方法的思考
      
      保持城市历史地段的延续性,是保持城市“景观风貌”延续的必要条件。同样,对历史地段仅作一次性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就形成该地段的“景观风貌”是不可能的,一定历史时期只能是在地段原有景观基础上延续或更新它的特色。因此对于“历史地段延续性”较确切的表述是:在该地段原有历史信息的基础上,将新的信息通过某种手段、手法与历史信息连接起来,而这两种信息都应具有相同的文化渊源。但新的信息应当反映当代的特点,在这里历史信息的传递,使得城市景观具备了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而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鉴于文化上的原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不同个体对城市景观的认识是有差异的,甚至有根本性的区别。但是,对历史性景观的普遍认同都源于历史地段由内容到形式不断积淀的结果。因此历史延续性在当今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中至少可以提供以下几方面的启示:1、历史延续性是城市景观发展的根与源。城市的景观设计实践,只能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更新,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一根与源的本质,城市在丧失传统的同时,也将被现代所抛弃。2、历史延续性是建设独特城市景观的基础。当一座城市能够深刻地体验历史演绎中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就能够正确地认识自身并形成其独有的景观、气质、特色,也才能够建立持久的吸引力。3、历史延续性是城市景观创新的原动力。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说是人们为了改善生存状态而不断突破物质和精神局限所进行努力的过程,因此,创新是人类生存的动力源泉。历史延续性不仅在整体上作用于城市景观结构的发展,而且可以通过对历史价值深层次的挖掘,实现新的突破。创新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对约定俗成的一种突破。
      笔者认为运河是活着的、流动的文化遗产。在遗产保护方面,不应该把注意力只放在历史的审美情趣上,而更应该放在历史的价值观对现代生活的作用上,关注历史遗迹与当代运河沿线居民现实生活的沟通与融合。在实践中,应当结合实际运用整体性、延续性标准;可识别性标准;多性标准;亲水、可达性标准;开敞、公众性标准与安全性标准这六个标准综合评判,从城市设计出发,创造有利于城市空间形态的滨水区环境。整体性、延续性标准强调滨水区开发从城市角度出发,建立完整的城市结构,要求城市空间的延续渗透,与传统的城市肌理协调,从而保持与城市整个结构的联结。此外,城市的历史与文脉应继续保持延续,每个城市应有其独特的历史文脉,而不是千篇一律,缺乏地方特色。
      对于运河这样一个特殊的对象,或许“使用”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单纯的“保护”。因此,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多样的保护办法,应该在运河沿线重新规划、组织运河沿岸城市格局,以此在新的城市网络中借助造景手段,让新老景观共同形成新的特色,由此带来各类商机和发展机遇,并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为广大市民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的休憩环境。(张翠荞等,2004)
      与丝绸之路一样,运河保护的实质是它所创造的文化体系,不同流域的丰富性具有独特的生存土壤,是时代经济文化互动而形成的结果,这是运河得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不断发展的。保护好这一文化体系,强调功能性、实用性、生态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使古老的运河景观焕发勃勃生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单位作者: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阮仪三.冷眼看热潮――申报世界遗产和保护历史文化遗存[J].城市规划汇刊.2000(6).
      [2]王嗣均等著.杭州运河地带功能定位综合升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张翠纂,姚亦锋.滨水景观设计及其历史文化承载再现的研究一南京外秦淮河规划[J].中国园林.2004(10):24-27.
      [4]山东省临清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临清市志[M].济南:齐鲁书社出版.1997.8.
      [5]李其荣.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文脉 运河 古城 保护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