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提高网络学习社区黏度之策略研究】

    时间:2019-01-14 03:28: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Web2.0技术和SNS工具的引入促进了网络学习社区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文章试图从提高社区黏度的角度来探寻建设网络学习社区的良方。参考商业模式下SNS社区的成功范例,并结合网络学习社区的核心要素,从知识黏度、社交黏度和技术黏度三个层面综合着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策略。
      【关键字】网络学习社区;社区黏度;SNS(社会网络系统);用户体验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10―0073―04
      
      引言
      
      Web2.0的理念对于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多网络学习社区早已不仅仅是资源门户+BBS的模式,诸如Blog、个人空间、圈子/群组等SNS(Social Network System)功能已经悄然渗入到了网络学习社区中,为学习者的资源共享、知识共创和社会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然而在实际调查中却发现,不少网络学习社区虽然在功能上“五脏俱全”,但社区内稳定的学习者数量和社区活跃程度都很不尽如人意。如何持久地吸引学习者、提高学习者的忠诚度和参与度,形成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和社区文化,从而更好的促进学习效果,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一 网络学习社区的概念界定
      
      目前各种打着“学习社区”旗号的网站不计其数,如学校的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及BBS、门户网站下的学习论坛、商业性的教育门户网站、自组织的专题学习社区等等,一时间似乎所有以学习为目的的网络活动群体都可称为网络学习社区,然而这种广义的理解造成了网络学习社区概念上的混乱,从而给对它的研究和建设造成了困难,因此有必要对网络学习社区做一个界定。
      网络学习社区的名称多种多样,如虚拟学习社区、在线学习社区、网络学习社群等,在这里不加区分。文献研究表明,对网络学习社区的理解主要基于两类,一类是从人的角度出发,陈丽霞[1]认为“网络虚拟学习社区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在互联网上形成的,由相互之间联系相对密切的人所组成的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梁凯[2]认为“网络学习社群是一群有着相同社会需求的人,在依靠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构建的零距离虚拟区域,进行学习交流和协作学习,并能共同致力于解决某些问题”。另一类则是从学习环境的角度出发,甘永成[3]认为网络学习社区是“由具有共同兴趣及学习目的的人们组成的学习团体在Internet上构建的虚拟学习环境”。“虚拟学习社区所注重的一个方面就是创设一种人际交流的环境,通过人际交流使学生寻找到归属感,实现知识的社会性建构,辅助教学”。[4]
      这些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学习社区进行了描述,但对网络学习社区的界定本来就没有标准,很难通过概念来硬性划分。本文主要从网络学习社区的基本特征和核心要素着手,从知识性、社会性和技术性这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作为网络学习社区这三个方面的要素是必须具备的。如图1。
      
      知识性维度体现的是网络学习社区的根本目的,其内容包括:个体和群体隐性知识的挖掘,知识的获取、加工创作、共享与管理等。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社会化的途径和相关技术和工具的支撑。知识性维度是网络学习社区建设的导向性目标,也是网络学习社区区别于其它虚拟社区的标志。
      社会性维度反映的是社区的特点,网络学习社区应该具备现实社区的特征和要素。甘永成[5]认为虚拟社区的核心特点应该包括:共同兴趣和目的、信息交换与共享、规则和礼仪、深度交互、信任和相互依赖等。殷丙山[6]认为“虚拟社区的成员人数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并能够长期保持在这个数目之上,成员被要求遵守社区制定的管理制度,并遵循某些约定俗成的网络礼节,利用社区提供的各种工具进行社会交互活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社区的社会关系网络,并发展共同的文化意识,产生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此可见,学习社区与传统的学习门户网站是有区别的,后者通常是信息和资源的单向传递,没有稳定的“社区居民”结构,很难形成持久而深度的交互,更谈不上社区制度和文化。学习社区也有别于一般的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后者通常只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和补充,随着课程的结束,活动很难持续,且不易于形成广泛的社会交往。
      技术性维度的作用是为网络学习社区的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或“空间”,提供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构建网络学习环境的软件工具等基础性支撑。随着Web2.0相关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学习社区在以发帖讨论为主要形式的BBS基础上扩展了SNS功能(如Blog、Wiki、个人空间、圈子等),为学习者之间的知识共享和社会交往创造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工具作为“人工制品”在社会认知领域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近年来社会化软件在社会化学习中的应用也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焦点。
      综上所述,网络学习社区应当在提供技术和功能支撑、满足知识学习需要的同时,致力于成员深度交往、社区关系网络和社区文化的建设,这三个核心要素是缺一不可的。
      
      二 社区黏度的内涵
      
      社区黏度(Stickiness,或称粘度、黏着度)是随着SNS社区的发展出现的一个新词,也是网络营销、网站排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相似的名词还有网站黏度、用户黏度等,指的是用户对社区的忠诚度和依赖度[7],包括用户对社区的重复使用率(回访指数)、页面停留时间、访问页面数量等。社区黏度至少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即用户对社区某个版块或某些功能应用的依赖,以及用户对社区内特定人群的交互依赖,这两种依赖是维系网络社区的基础[8]。社区黏度越强,越有利于发挥社区的价值。
      社区黏度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为了便于研究,有人又将其细分为了三个层面[9]:
      1 技术黏度
      是指以创新的技术和不断完善的功能来吸引用户。技术黏度高的社区通常响应速度快、服务稳定、功能强大且个性化、界面人性化,主要是靠技术决定访问量。技术是维持社区黏度的基础,但任何一个社区都不可能单纯凭借技术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2 社交黏度
      主要指用户对社区内特定人群的交互依赖(如对社区内某些专家/权威人士、对社区好友的关注和交往依赖)。网络学习社区不同于传统的学习门户网站之处,在于社区需要靠社交黏度来维持,这种黏度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上,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交往来建立相互的信任,而一旦信任得以建立,这种关系就不易丧失,用户迁移的概率就会大大减少,而忠诚度则提高;社交黏度也是资源高效共享的基础。
      3 数据库黏度(知识黏度)
      是通过跟踪用户数据、数据挖掘、相关性分析计算,为用户推荐信息,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方式来吸引用户。这种黏度的实现是最有难度(目前网站在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但却最有价值的,也是一个发展趋势。在网络学习社区中,如果能通过跟踪主动“发现”学习者的求知需求,进行知识的关联、聚类和推荐,对于学习者的帮助将是巨大的。
      可见,技术黏度主要与网络服务和社区产品功能相关,社交黏度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社区成员的互动使社区产品和学习功能“活”起来,而知识黏度则是为满足高级的学习需求服务的。理清社区黏度的这三层关系,对于分析提高网络学习社区黏度的策略是很有帮助的。
      
      三 提高网络学习社区黏度之策略
      
      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笔者参考了商业模式驱动下一些SNS社区的成功范例,借鉴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认为提高网络学习社区的黏度不仅仅是改进技术、整合工具和提高网站访问量的问题,而应该从知识性、社会性和技术性这三个维度综合入手。本文对这些策略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分别从提高知识黏度、社交黏度和技术黏度三个层面来具体进行阐述。
      1 知识性维度
      基于知识性维度的策略着重考虑如何提高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学习者与相关知识(学习者感兴趣的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增强社区的学术吸引力,满足学习者的知识需求。
      (1) 知识的聚类和关联
      对于社区中相关性很强或类似的帖子,通过关键词、Tag标签自动识别、内容匹配或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归类,那么学习者可以就某一个问题看到多种解答,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全面的理解。比如有些帖子后面会附上“相关文章阅读”、“关注此贴的人还可能会关心…”、“关注此问题的学习者还有……”、“相关论坛推荐”等字样;又如Gmail邮箱会将主题相关的邮件自动汇集,以主题列表形式整理在一起,这样资源之间就建立了有意义的联系,这种推荐知识的方式也起到了引导学习的作用。
      (2) 资源的评分与Digg模式
      很多论坛提供资源评分的功能,评分可以有很多形式,如“送鲜花”、“星级评定”、“5分制评分”、“投票”等,评分一方面可使学习者了解自己分享的资源质量和受欢迎程度,另一方面也是Digg模式实施的基础。
      Digg模式是利用集体智慧,发动用户筛选与过滤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让信息的获取变得更便利的方法[10]。Digg机制是这样的:社区的全部资源都是由用户提供并筛选的,用户对这些资源进行评分(这一过程叫做Digg),得到最多认可的资源就会显示到首页上,使用户可以快速获取优质的资源。
      (3) 丰富的学习资源
      丰富、新颖而有价值的资源是学习社区吸引用户最重要的保证。社区的学习资源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社区组织机构(教育机构、门户网站等)的提供,二是学习者的分享。社区组织者除了保持资源的及时更新和鼓励社区成员分享资源之外,如果能邀请一些领域内知名的专家学、专业人士长期供稿,是提高社区黏度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社区中专栏作家的文章通常拥有极高的点击率,并能引起广泛的讨论。
      (4) 资源搜索的优化
      搜索不仅仅局限于标题、关键字搜索,还应该提供更多高级搜索功能,如基于“Tag”标签的搜索,基于“问题”的搜索,基于“圈子”的搜索等等。
      (5) 知识管理和共享
      社区中的学习资源大多是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结构较为模糊的非结构化学习资源,这就给资源的整理和知识管理带来了困难。因此学习社区应该建立知识管理的机制,使这些零散的非结构化学习资源能够结构化,以便于管理和共享。
      Google论坛提供简单的网页制作功能,使论坛用户可以将曾经发布的主题讨论帖制作成网页供浏览,便于知识的整理与保存。另外国内最大的IT技术学习社区――CSDN论坛,鼓励其用户将各种常见的问题归类,整理成FAQ网页,并对积极参与论坛知识管理的用户进行奖励。
      此外,页面的导读功能很重要。将推荐资源、学习专题活动、焦点新闻、热贴、精华、FAQ等放在显眼的位置,能提高学习者接触优质资源的机会。
      2 社会性维度
      基于社会性维度的策略着重考虑如何创建好的社区管理机制和营造社区文化,发挥群体的助学作用,促进学习者的归属感形成并建立稳定的社区关系网络。
      (1) 优化激励机制
      纵观目前社区黏度较高的商业社区,其成功的关键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好的激励机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获得重视与欣赏,因此如果他们在社区中的贡献与分享得到了肯定和赞同,才能更好的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参与度。通常的策略一般有:基于情境理论的等级制度和积分制度,作为奖励的权限授予。
      情境理论强调模拟真实的生活,很多论坛根据自身特色对用户设置了不同的等级和权限,用户为了获得代表身份、地位的更高等级,就必须为社区做出更大的贡献,等级制度是提高用户参与度的一个最常见的办法。
      积分制度也是一个很好方法,CSDN程序员论坛的做法值得借鉴。它采用积分评定制度:用户提问和下载资源需要支付一定的积分(类似于缴纳学费),回答问题的用户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相当于通过劳动挣学费);在帖子关闭(即结贴)之后,由提问者给每个回答问题的用户进行奖励积分的分配(类似于论功行赏)。CSDN论坛的成功有力的证明了这种模拟真实生活的激励机制的有效性。此外,华夏大地教育网的学习论坛采用虚拟货币(华币)的办法,实际上也是积分制度的一种变换形式,由于这种游戏策略的引入,更增加了社区的趣味性。
      作为奖励的权限授予。可作为奖励的不一定是积分、货币等实物,也可以是权限。一些论坛选择活跃度高,在社区内有号召力、对社区贡献大的用户,对其授予一定的管理权限,一方面激发了用户的热情,一方面降低了社区的管理成本。
      (2) 助学者的作用
      助学者是学习社区不可或缺的成分,也是体现社会化学习的关键。除了学习伙伴的互相帮助之外,网络教师、领域专家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他们能在社区里定期参与答疑或专题讨论,不仅能为学习者解决很多问题,也能快速的提升社区黏度。
      网络教师作为重要的导学者,在学习资源的推荐方面也肩负着重要的作用。除了向社区提交结构化的学习资源之外,网络教师应经常向学习者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推荐形式除论坛发帖、文件共享之外,还可以通过个人博客、社会书签等SNS功能来实现。很多时候学习者正是通过教师的SNS网络,找到某领域的专家和专门的学习网站,获取难以找到却又极具价值的资源的。
      (3) 线下活动的开展
      线下活动的开展是强化社交黏度一个很有效的方法,这一点在交友类社区中体现尤其明显,几乎所有的交友类社区都会不定期的举办线下活动,通过真实的人际交往来强化对网络社区的忠诚度。
      网络学习社区可开展的线下活动包括:面对面的答疑交流,学术论坛,学术年会(如网志年会)等等。线下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社区成员的交往、营造社区文化、形成成员的社区归属感是很有帮助的。
      3 技术维度
      基于技术性维度的策略着重考虑如何提升社区产品的功能、性能,以期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1) 良好的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E)是商业网站最先提出来的,是指用户访问一个网站或者使用一个产品时的全部体验。包括他们对网站的印象和感觉,是否成功,是否享受,是否还想再访问或再使用,他们能够忍受的问题和Bug的程度[11]。在网络学习社区建设中引入“用户体验”的概念,也是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的落脚点。
      界面设计。界面是社区的“脸面”,美观、友好的界面自然能获得用户较长时间的停留和回访率。
      便捷的交互功能。目前大多社区都整合了很多交互工具,如通讯工具(IM、E-mail工具)、效能工具(日历、记事本)、SNS工具(博客、个人空间)等,但有些社区只是在首页提供了各个工具的入口链接,学习者需要一个个点击进入(一次次刷新页面)才能看到最近更新的资源。如将最近更新的资源、所关注的帖子或订阅的主题的更新情况、好友的评论等信息以消息助手的形式显示在登录首页上,学习者点击即可查看内容并直接回复,就使得与学习伙伴的互动更加便捷,也避免了被层层的链接分散注意力。
      (2) 提高功能的可扩展性
      论坛与其它工具的无缝结合、功能的增多和完善,是学习社区发展的一个趋势。随着学习需求的不断增多,学习者对学习社区功能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要保持高的技术黏度就必须不断进行功能优化和技术创新。
      为了节约开发和维护成本,建设网络学习社区时也应该考虑到功能的可扩展性,并尽量使用一些开源的产品。随着Web2.0观念的进一步深入,开放共享的思想将得到更大的推崇。如Google论坛以其可与其它Google网络服务(如搜索、Gmail、Gtalk、阅读器、Blogger等)自由整合的优势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支持,很多人甚至提出并尝试使用Google的整套服务构建自己的个人学习环境(PLE)。
      
      四总结与讨论
      
      本文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核心要素,并参考商业模式下SNS社区的成功范例,提出了提高网络学习社区黏度的一些具体策略。然而,非盈利的学习社区与商业模式驱动下的社区还是存在很多差异的(如目的性、建设成本等问题),这些取自商业社区的经验是否适用于学习社区的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的论证。
      
      参考文献
      [1] 陈丽霞.构建基于P2P的网络虚拟学习社区[J].现代教育技术,2006.16(1):53-55.
      [2] 梁凯,张屹.Web2.0技术在构建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应用[Z].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武汉,2006.
      [3]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展: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结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8.
      [4] 于志军.基于学术交往的研究生虚拟学习社区构建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5]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展: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结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8.
      [6] 殷丙山,陈肖庚,郑勤华.网络学习社区构成要素的分析[J].继续教育,2006(10):53-55.
      [7] 网站黏度――如何提高网站粘性?[EB/OL].
      
      [8] 关于三种黏度问题的讨论集[EB/OL].
      
      [9] 社区研究之网站的三种黏度[EB/OL].
      
      [10] 黄利锋.做一个Web2.0的学习者[EB/OL].
      
      [11]UE是什么?[EB/OL].

    推荐访问:黏度 策略 提高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