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目前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

    时间:2019-01-13 03:32: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自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高校扩招的决定后,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一些高校不顾自身水平和能力,盲目追求规模效应,对研究生进行“产业化”培养。近年来,研究生教育以30%的幅度递增。在这种状态下,研究生教育的数量和规模迅速膨胀,但是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并没有随之提高。一些高校专业的研究生质量呈现滑坡的趋势,这成为目前高等教育不得不重视的问题。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较高层次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某一专业领域内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与具备一定的研究和创造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如何做到研究生教育“质”与“量”的平衡,保持和谐健康的发展,是当前高校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一、目前研究生培养现状与原因分析
      
      1.师生“导学”关系失衡
      连年扩招致使研究生数量剧增,但是合格导师的增长率落后于学生的增长率,于是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一个导师一年带十几个学生,三个年级合在一起成了三十几人的小班规模,导师对学生指导不够,有的导师不仅带硕士还带博士,自己还要搞科研、做学问、申请课题,实在忙不过来,就“合理利用资源”,自己带博士,博士带硕士,导师成了“牧羊人”。有的导师连自己学生的名字都叫不上来,更不用谈什么对学生的指导与帮助。由于社会回报率不高,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有的高校教师还要兼职搞行政,参加很多社会活动,很多导师正常工作时间没空闲,要开会、要出差,只好利用闲暇的时间给学生上课,师生之间的交流就少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最后毕业论文上。
      在导师忙的情况下,学生自己也开始兼职,正所谓“互不干涉”。目前的研究生教育虽然有公费制度,但是公费比例不高,很多学生要自费,除了高额的学费外,还有日常的生活费用。这些研究生大多处于22岁以上的青年,绝大多数的人已经不愿意接受父母的经济支持。更不用说一些工作以后读研甚至还有成家立业以后辞职读研的中年学生,其身上的经济压力和家庭使命更是不用赘述。所以为了生活也为了锻炼自己,他们去兼职,尽管兼职可以解决他们的经济问题也能提高能力。但是很多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的兼职将会影响他们专业的学习。
      
      2.生源质量差,选拔方式欠缺
      我国现有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一般为四门或三门。从考试内容和题型看,四门或三门考试大多数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上,学生依靠死记硬背就可以了,这出现了很多“应试型”人才。“考研热”使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在刚上大学就给自己定了考研目标,所以一切的学习与考研挂钩,凡与考研有关的专业就认真学,其他课程蒙混过关。还有部分学生钻了“2+2”招生模式的空子,尤其是从2007年部分学科的专业考试改为大综合以后,为更多人提供了机会。招生模式的改变有利有弊,统一出题,统一标准,更便于比较选拔。但是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在考前猛攻几天大综合,即便是考生报考专业与大学专业毫不相干,只要考前攻下一两门专业课就搞定了。在目前招生考试中,主要考查记忆书本知识,没有突出评估应试者的创新素质。几乎不考虑考生大学期间的学习状况,人为地切断了研究生学习与本科学习期间的连续性。如此招生与选拔出来的考生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更不要谈科研与创新能力。
      
      3.功利化现象严重,只求“学历”不求“学问”
      很多研究生考研的目地只是为了缓解就业的压力,获得更高的文凭。由于不少研究生抱着单纯的就业目的参加考试,学术功底十分薄弱,一些学生甚至无法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目的非常功利,弥漫着浮躁、浅近、轻飘的学风。研究风气淡薄,思考能力下降,缺乏真才实学,把研究生学历当做敲门砖,只求找一个好工作,精力没有放在学习和科研上。
      
      4.近亲繁殖现象严重
      在很多专业和科系之间,近亲繁殖现象严重。从教授到副教授,从博导到助教,从学科带头人到普通教员,几乎清一色的都是本校在校或本校毕业留下来的。教授留自己的弟子在身边,弟子做了教授、博导,又留自己的弟子在身边,全院教师皆可唤作师兄、师弟。而这种现象的弊端无疑使思路越走越狭窄。在这种温和而缺乏生气的局面中,在校学生只接受一派学术观点,视野不开阔,思路打不开,陷入恶性循环当中。
      
      5.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单一
      在目前硕士生课程中,外语课时所占比例过多,使研究生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外语学习上,影响了其他课程的学习。在专业课方面,某些高校不是按学生的专业需要开设课程,而是看自己学院有什么样的师资从而开设相关的课程,学院的老师知识陈旧老化,不注意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研究生教学方式趋于本科化,对学生实行“满堂灌”,甚至老师把咀嚼过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后灌输给学生,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此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到学习负担沉重。教师单纯讲授占用时间过多,给学生的自主讨论时间太少,这就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弱化了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硕士生进行大班上课、记笔记、闭卷考试,很难体现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不同。
      
      6.学生成了“廉价劳动力”
      在研究生中,导师一般被称为老板,研究生是廉价劳动力。有部分导师忙于课题,自己精力不够,大多压向学生,不考虑学生的培养过程和实际情况,导师成为了“老板”,使得学生沦落成为一个“脑力蓝领”。学生无法顾及自己所关注的领域,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一种空谈。研究生搞科研,是为自己在科学上的成长而工作,而不是为其他人工作。老师只有引导的义务,没有把工作成果据为己有的权力――换言之,学生不是老师雇用的廉价劳动力。现在,有的老师名下的研究生人数动辄几十,甚至上百,导师把学生看作自己花钱雇用的专门工作在论文或产品流水生产线上的工人,为自己的名利而劳动。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关系已经庸俗化了。
      
      7.科研成果指标化,毕业论文形式化
      目前对研究生培养的管理办法过于量化,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明文规定,研究生期间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且这种科研成果还与学生能否毕业挂钩。如一个文科博士生在读期间要求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两篇,毕业论文要求在十万字左右,这些硬性的规定令学生无法潜下心来真正研究问题,学生为了能够顺利毕业,想方设法、东拼西凑搞出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而且还要自己花钱发表。此外,答辩中的裙带关系,也使得导师往往碍于面子给学生网开一面。据了解,有的学生在论文写作中会有编造数据,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等现象,导师碍于师生情面和熟人关系,或菩萨心肠,不忍心让自己的学生受苦,往往睁 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论文答辩时为学生提供方便,一路开绿灯。
      
      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
      
      1.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完善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从德、能、勤、绩等几方面综合考评,公平竞争、择优录取。还要打破以往的一劳永逸的选拔制度,建立动态的评价、考核和管理系统,提高研究生对导师评价考核的参与度,实施研究生导师淘汰机制。建立有效的导师激励与考核机制。学校应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利益分配机制,如设置导师岗位津贴、各类奖教金等。奖励与指导实际贡献挂钩,提高导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建立导师小组,提倡导师个体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改变过去单一的作坊式的“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在导师独立指导研究生的基础上,将来自不同学科和不同学术背景、知识结构、研究方向的导师组成一个导师组来共同指导研究生,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术视野。导师要防止把研究生单纯当成劳动力,要努力为他们提供较好的科研工作条件。鼓励研究生发展个性,独立思考,形成标新立异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跳出导师的方向;应该提供机会让学生比较正规地发表他们的研究工作成果进展;对于研究生的工作和成果要不断地提出新指标、新目标。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课堂,应该是小规模、参与式的,导师指导学生,应该是个性化、导向性强的,从而培养研究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2.改革招考方式,赋予学术团队和导师更多的自主权
      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建立多样化、弹性化的招生标准和考试方式,入学考试要突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避免应试的负面影响。高校宏观管理招生工作,只对招生标准、过程等作出原则性规定,对学生学术水平进行判断、录取的权力则交给导师。要适度控制研究生招生数量,招生规模应与社会需求和办学条件保持一致。
      改革研究生选拔机制,由应试型转向能力型。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应从知识性考察向以能力为中心的综合素质考察倾斜,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与世界研究生教育接轨的新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为改变现在研究生招生考核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应在考试内容和题型上下功夫,侧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比如,内容上可以对学生综合知识进行测试,题型上可以设置多项选择题、逻辑分析题、写作题等。这些考题要求学生只有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身能力的发挥才能取得高分。这样的测试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学生个人的能力水平,同时也可以避免考生在学习阶段出现偏科的现象。
      
      3.增加培养经费,扩大贷款比例
      随着研究生公费比例逐渐减少,自费读研的学生因为沉重的学费压力,即使抱着信念来做学问,也迫于经济、心理上的压力而四处寻找兼职以拓宽经济来源。纵然兼职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但过多的校外生活势必导致心理的浮躁,而与高学历相匹配的知识面和知识深度的学习、钻研更需要一种相对自由与沉静。相比较而言,研究生的学历层次比本科生高,研究生将来的就业起点一般都比本科生高,发展潜力也不差,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生的贷款偿还能力是比本科生强的。所以适度放宽贷款让经济比较困难读研意向又坚定的同学安心读书,认真学习,钻研学术,这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把关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扩大研究生的贷款比例,使更多的人能享受研究生的高层次教育是科教兴国的一种方式,也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4.端正考研动机,形成良好研究风气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考研观和读研观。端正自我的考研动机,加强对就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的学习,避免在考试之前盲目的应试,在考试之后无所适从。在读研期间应积极和学长、导师及相关机构联系,保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积极进取心,稳定自己的学习情绪,激发自我的学习兴趣,潜下心来扎实做学问,将研究生的学习阶段作为提升自己能力的重要阶段,自觉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争取在读研阶段学有所成,学有所长。
      
      5.改进课程建设
      要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首先必须在课程设置上下工夫,适当增设能反映当代学科前沿、体现最新研究成果的课程和综合性学术讲座,使学生能按照新设置的课程,学习和了解本学科最新的理论知识,从而打下为创新性研究工作所需的坚实理论基础。由于交叉学科具有开放性、创造性、动态性和灵活性等特点,通过交叉学科的学习、实践和研究,有利于改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能力结构,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改变研究生教学形式单一、呆板的现象。在教学模式上努力探索以研究式教学逐步取代目前灌输式教学的途径。要提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开放式等教学方式方法,实行讲授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开展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相结合等方式,加强思维方法和科研方法的训练,既重视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和创新能力。
      
      6.健全评价机制,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目前对研究生的评价,仅仅限于学位论文评价,要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可增加课程评价,中期论文评价,外部机构评价。
      选题时,导师应依照研究生本人的兴趣和基础,在充分考虑研究生本人的特点、基础、个人经历、特长的基础上鼓励研究生将选题目光投向交叉学科领域,瞄准学科发展前沿,立足于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为保证研究生质量,各方面都应严格掌握研究生的毕业标准,严肃对待答辩问题,决不能放任自流。应该根据国家需求、合格导师数量、实验室能力、研究生教学、生活条件等,好好研究一下中国的研究生培养到底该有怎样一个规模。其次,能否适当分散研究生的毕业时间,研究生和本科生毕业时间可以错开,允许研究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随时进行答辩。现在规定博士生的学习时限为3年,而且期满年的6月份必须毕业,这使得论文的审阅集中于短短几周内。对博士生的学习时间,应该只规定一个时间范围,而不必严格限死;学位授予单位提供论文给答辩审稿人审阅的时间应足够充裕,以使审稿人能对论文的质量作出必要的判断。每逢研究生毕业季节,每位研究生导师都不可避免地收到大量待评审的论文和要求出席论文答辩会的邀请。有时,待评审的论文在答辩前几天才送到评审人手中。要仔细审阅一篇上万字的研究生论文并提出中肯的意见,特别是审阅包括大量数据和图表的实验科学论文,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必要时还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而只给几天时间是决不可能做到的。这样自然使论文评审流于形式,并不可避免地降低教学质量,对学生来讲无疑是丢失了一个严格训练的机会。
      
      7.借鉴外国的研究生培养经验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而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其重要的标志。认真总结和借鉴美国高校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对于加快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推荐访问:目前我国 对策 研究生 培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