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解读当代大学生功利性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功利原则

    时间:2019-01-13 03:28: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生长在这一环境中的当代大学生,在面对大学阶段的“发展与完善”等人生课题时,他们的人际交往功利性倾向逐渐表露出来。众所周知,大学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也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如何审视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观念和行为,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及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功利性倾向,从学生当前的人际交往现状、学生个人发展等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应对“功利性”进行理性的、积极的认识。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观念和行为状况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与变迁,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观念和行为已由传统的重义轻利向现代的义利兼顾、义利统一转变,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我们通过一些简单数据便可见一斑。华中师范大学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和影响因素,针对他们的交往范围,从其心理成本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及功利性分析两方面设计问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成本投入动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心理成本的投入功利性中,教师和学生团体所换来的心理收益和物质收益的比例分别是(37、9%;62、1%)和(41、4%;51、6%),与其他对象相比(校内服务人员79、3%;20、7%/虚拟对象58、6%;41、4%),心理收益偏低而物质收益却很高。[1]这说明大学生在和不同人的交往中,心理成本投入的产出预期始终是围绕着最直接和最有利的收益。因为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疑难的解答者和考试的命题者,也就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考试成绩好坏;而学生团体是某些学生锻炼能力的地方,是某些学生获取课外经历的地方,学生团体也直接决定了学生的阅历和生存能力。由此可见,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活动中需求其回报的不仅仅是心理满足,还有对物质的需求。如果我们总是用传统的重义轻利的道德观念来评判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或用社会市侩交往的唯利是图尺度来衡量其表现,而无视新形势下他们的现实需要,便对他们的功利性行为全盘否定,这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所属的“功利性”概念更多的是利益和互利。正视利益,正确理解利益和互利,是社会道德进步和文明的表现,是对群体及他人利益的尊重,我们不应简单地把它等同于是利己主义或个人主义。因此,当代大学生功利性人际交往有其发展的必然性、现实的合理性,应予以积极的关注和冷静的思考。
      
      从学生发展看当代大学生功利性人际交往的合理性
      
      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感情丰富,思想活跃,率性而为。他们的人际交往需要极为强烈,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社会是一种合作性极强的综合体系,身处其中的个体因自身素质及综合技能的特殊差别,随着分工的加剧与社会化程度的增强,无法仅靠个人的力量求得生存与发展,大学生作为一个“准社会人”也不例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变了高等教育领域中很多的旧有制度,特别是分配制度,由“国家统一包办”转变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们日益注重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优化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人际交往已被他们看作是必要的生活内容。从大量的毕业生反馈信息看,相当一部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出现过因人际交往障碍、缺乏交往经验而苦恼的状况。显然,一个不善于与人交往的人,将无法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也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功利性人际交往则有利于大学生们养成务实作风,帮助大学生接受商品经济社会的现实,做好踏入社会前的职业准备;有利于他们讲求实效,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有利于他们增强竞争意识,激发开拓进取的精神,追求个人奋斗,早日成才。
      2.有利于维护大学生的正当权益
      任何个体作为社会成员都要维护自己生存、实现自身发展的个人利益,这种利益具有不可侵犯性。一些人误以为讲利益就是在宣扬个人主义或利己主义,对正当的个人权益难以启齿,忌讳功利问题,其实这种认识是有失全面的。市场经济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对市场经济及其关系作出反映的人际关系不可能再因循传统,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和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使个体在市场经济的活动中既讲究利己也讲究利他。当代大学生生长于这种言“利”的环境中,在人际交往的道德价值取向上必然与现存的社会环境相一致。他们不再简单地欣赏传统的“崇义贬利”的君子之交,利己利他的交往也是一种道德交往。[2]这种讲“功利”的交往给予了个人利益适当的道德地位,保障了个人合理、合法的权益。如果我们只重视整体利益,而忽视甚至损害大学生们正当的个人权益,戏谑他们的客观人性需求,只是把他们看作一群可以不食人间烟火的“君子”“贤人”,这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利己利他的观念和行为,是对正当权利的保护,是人性的体现,有利于促进他们人际交往道德的良性发展。
      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和谐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总是乐于和别人交往,热心关注所在集体(如学校、班级或团学组织)的发展,并能在交往中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而且,对于负有“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任务的大学生来说,和谐的人际交往也是他们高效地获取科学知识和精神文化的重要保障。功利性人际交往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主动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崇尚自尊自立,追求独立人格的良好品质;不仅有利于保障学生的独立性,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还有利于他们摆脱外在束缚,开始更多的从自身需要、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来确定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在改革开放、竞争激烈的今天,如果我们还以传统的道德观念来“规范”和评价他们的行为,不仅难以起到约束的作用,反而导致一些损害他人、危害社会的逆反行为发生。因此,用客观现实的目光来审视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倡导定位于义利结合的人际交往与人情关系,不仅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还能更加充分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另外,大学生功利性人际交往还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当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对学生合理的物质愿望也不可忽视,应予以适当考虑或满足。这样不仅有利于师生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密切师生关系,对推动班级建设和集体凝聚力的生成也有积极的影响。大学生功利性人际交往也有利于学校和谐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与时俱进。当前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唯一选择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正视他们的合理需要,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为他们的全面发展铺平道路,这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功利性特点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的,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一种正常的现象,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予以肯定。
      
      当代大学生功利性人际交往中隐含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功利性人际交往虽然有其积极、合理的一面,但并不是说就完全没有问题。由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不完善,如果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必要的法律及道德约束,他们对个人利益的强烈追求就会蜕变为急功近利、唯利是交。当代大学生功利性人际交往中主要隐含的问题有:
      1.认知偏差
      西方不良思潮的侵袭和民族世俗心理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往往易被眼前短暂的物质利益所蒙蔽,社会认识肤浅,历史责任感淡薄。
      2.情感冷漠
      由于学生间的利益竞争,容易产生交际壁垒,淡化了学生之间纯洁的友情,从而导致“信任危机”以及个人对班级、对老师、对学校的离心倾向。
      3.道德沦丧
      大学生更多地关注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追求物质享受,使大学生在道德评价、道德判断、道德选择上产生失衡,从而导致大学生道德的缺失及社会公德的退化。
      4.行为失范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以道德上的互利原则作为幌子,来为自己不进行道德行为或进行不道德行为辩护,以致在实际行为中锱铢必较,变成为道德的“市侩”。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行为。
      我们应当看到当代大学生的功利性人际交往总体发展还是积极健康的,性质还是互助互利的。少数学生的重利轻义、见利忘义行为不能代表一切抹杀本质,对他们的功利性交往横加指责、一棒打死有违事实。诚然,这些少数行为也损坏了当代大学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危害了他人、集体及社会的利益和正常生活,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放任自流。我们承认当代大学生的功利性人际交往有合理的一面,并非赞同和主张其在人际交往中要以金钱和利益作为是否交往的唯一杠杆。我们应当呼吁大学生尊重互利和利他的正当交往行为,自觉摒弃那种以既得利益为全部目的的“掠夺性”交往。当前,大量的高校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密切关注着当代大学生的功利性人际交往倾向,并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来教育和引导着大学生们对功利价值追求及其对道德认识的理性思辨。他们相信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走出目前教育发展的误区;只有冷静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功利性交往,才能形成教育工作的良性循环,真正营造出一个和谐、文明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朱倩昕,张婷.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成本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2007(8).
      [2]赖赛珍.论当代大学生功利性人际交往的合理性[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1).

    推荐访问:人际交往 解读 当代大学生 功利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