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同声传译【“顺句驱动”原则在同声传译中的应用】

    时间:2019-01-07 03:32: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同声传译是一种高程度的认知加工过程。英汉同声传译瞬间性的特点决定了英汉同声传译要使用“顺句驱动”原则,本文将着重从“顺句驱动”原则和口译实践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顺句驱动”原则 同声传译 应用
      
      1.引言
      同声传译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语言交际活动,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与讲话人几乎同步的速度,用口头形式重新表述出来的一种翻译实践。
      在同传中,源语会源源不断地涌向译员,译员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紧跟说话人,以近乎同步的速度进行翻译。因此,同声传译不像笔译,有充裕的时间从整体篇章上理解原文旨意,借助字典或其它工具进行字斟句酌的翻译;也不像交替传译可以等说话人讲完一段后利用笔记对译语作相应调整。同传的“瞬间性”和英汉两种语言在词序和语序上的差异要求译员尽量使用源语的文法结构,也就是应用“顺句驱动”原则来及时减轻记忆负担,留有精力和能力应对接踵而来的新信息并保证译出语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纵观现有的同传研究文献,针对英汉同传“顺句驱动”原则的研究并不少见。张维为在《英汉同声传译》一书中谈到了“顺句驱动”。徐东风将同声传译翻译技巧归纳为ABCD技巧和EF原则,其中的一条原则既是based on the original structure(“顺句驱动”原则),又是最普遍被采用的原则。本文将着重从“顺句驱动”原则和口译实践方面进行探讨。
      2.“顺句驱动”原则
      语言学家Daniel Gile通过多年对会议同传进行观察和研究,归纳总结出著名的同传精力分配模式,其公式如下:SI=L+P+M+C,也就是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听力与分析(listening and analysis)+短期记忆(short term memory)+言语表达(speech Production)+协调(coordination)。译员在同传的过程中主要需协调地处理好听力分析、短期记忆和言语表达3个基本任务。同时同声传译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时间间隔,也被称为听说时差(ear-voice-span),即从听到源语到译出目标语之间的时间间隔。Oleron和Nanpon的实验显示各种语言之间的相互翻译,其平均听说时差是2―3秒,其间跨度可由0.5秒到11秒(引自Franz Pochhacker,2004:117)。在这若干秒的听说时差中,译员要对已得到的信息进行听力与分析并完成言语表达,与此同时,还要把紧随其后的第二部分信息储存到短期记忆中。因此如果译员对源语结构调整较大,势必容易出现两种情形:一是由于听力分析、短期记忆和言语表达在大部分情况下同步进行,在听力与分析上花费较长时间和较大精力,使得精力分配不均,造成记忆信息量的减少,甚至重要信息的流失,最终影响到言语表达。二是拖长听说时差,听说时差越长,译员需要储存在短期记忆中的信息就越多,记忆负担也越重。因此,按照源语的语序进行翻译,尽量缩小翻译和讲话的时间差,避免精力分配失衡,以减轻记忆负担就成为同声传译的一个基本原则,即“顺句驱动”原则。可以说,“顺句驱动”原则是英汉同传中最为常用也是最受重视的一种实践原则,甚至被称为英汉同传的“一个最大特征”(张维为,1999:41)。
      顺句驱动就是尽量按照源语的语言结构和语序进行口译,把整个句子切分成不同的意群或信息单位,再把它们自然地连接起来,译出整体的意思。鉴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词序和语序上的巨大差异,为了达到“同步”翻译,译员只有按照所听原文的顺序,并配合以断句、重复、词性转换等技巧,才能翻译出源语的整体信息。顺句驱动在及时存储信息和适时调整词序上最为省时省力,也是词序差异大的语言组合间同声传译的显著策略。当然顺句驱动并不意味着字对字、词对词、源语与译语的一一对应关系。译员也不是机械地跟随源语的语序停留在语言翻译上,而是启动相关的语言知识、主题知识和认知知识主动的对源语进行意群的分割,按照意群出现的时间顺序进行意义上的翻译。一般来说,意群的长短因人而异,经验越多,译员能翻译越长的句子。顺句驱动的特点是快和口语化,特别适合于同声传译,能节省译员很多时间和减轻记忆负担,保证同传的连续性。
      3.顺译实践
      下面的例子是用顺译和一般译法来分析句子,通过比较读者可以知道两个译文的差异。
      例(1):Increasing domestic demand is the key to maintaining high growth and a healthy economy.
      顺译:立足于促进国内需求,是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
      笔译: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国内需求。
      在例(1)中,笔译时可将原文中的后置修饰语提前。但如果在同传中使用相同的方法,译员就必须等待发言人讲完整个句子。听说时差的延长会迫使译员储存更多信息,而且译文输出的时间也将延后,降低同传效率。因此译员运用了“顺句驱动”原则,未改变原句语序,利用口译无需像笔译那样字斟句酌,添加了“立足于”,保证了句子的顺畅,既减轻了自己的记忆负担,又保证了信息快速准确传达。
      例(2):China is to invite international tenders before the end of this year for four new nuclear power reactors//as part of a huge nuclear expansion programme//designed to reduce dependence on imported fuel//and plug growing gaps in electricity generating capacity.
      顺译:中国在今年年底前将就新建四个核电反应堆进行国际招标。这是中国宏大的核电扩展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减少对进口燃料油的依赖,并填补不断增大的能源生产缺口。
      笔译:作为中国宏大的核电扩展计划的一部分,中国在今年年底前将就新建四个核电反应堆进行国际招标,来减少对进口燃料油的依赖,并填补不断增大的能源生产缺口。
      例(2)的句子长,信息含量大,语序与中文有较大差异,因此这句的顺句驱动操作可以说是非常典型的。译员为了保证口译的连贯、及时,将句子进行了断句,分成四个意群,并添加恰当语言将它们自然衔接。
      3.1顺句驱动与断句
      所谓断句,就是在同传时将英语句子,按适当的意群或概念单位,进行切割处理并译成汉语。顺句驱动的基本要求就是对原文句子进行适当的断句。英国心理语言学家Frieda Goldman-Eisler(1972)针对6位专业口译员,以英、法、德三种语言组合以及9个口语与文本交互组合所进行的同声翻译实验结果显示,有11%的译语是按照源语的停顿或信息单位来切割,并以词序对应的方式把源语的信息内容表达出来。断句并不是为了断而断,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将断开的意群连接起来便于翻译。
      例(3)Foreign firms have increasingly turned to China//to supply parts or make products,//and such deals have been a hot political topic in the run-up to the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s//as industry groups worry about losing ground to low-cost Chinese competitions.
      顺译:外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转向中国,或提供部件,或制造产品。而这类交易成了美国总统竞选前期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一些行业担心在中国低成本的竞争前处于下风。
      3.2顺译与重复
      由于英语句子的连接方式是通过连接词,句子往往比较长,更具包含性,逻辑严密,句子一层套一层。如果在同声传译中完全按照英语长句的顺序翻译,就会出现一句定语特别长或状语特别长的中文句子,这些句子在汉语中行不通。因为汉语重意合,没有那么多的连接词,短句较多,比英语更耐重复,而耐重复又往往能弥补短句在沟通和交际中的不足。总之,重复是几乎每个译员在英汉同传中都会用的技巧。
      例(4):To our great amazement,this country boasts a two-decade persistence economic growth,which is unequalled elsewhere in the world.
      顺译:使我们惊讶的是,这个国家保持了二十年持续经济增长,这种二十年持续经济增长在世界其他地方是没有的。
      这个句子重复了“二十年持续经济增长”。如果整句按照字的顺序来翻译就是“使我们惊讶的是,这个国家保持了二十年持续经济增长,是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这不符合中文的习惯和语法。“二十年持续经济增长”的重复解决了这一问题。
      3.3顺译与转换
      转换在这里指的是词性转换。这是一种在笔译中也常用的技巧。比较一下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我们很容易发现汉语动词使用频率高,动词连用、重叠现象普遍。动词体现了汉语的风格。而英语“名词化”现象则较为突出,名词、介词、分词等应用较多,更具“静态”(static)性质,特别是在较为正式的场合下的发言或演讲。因此英语中使用这些非动词的地方,相对应在汉语习惯表达中则常以动词出现。
      在英汉同传中,如果译员采取顺译,既不想改变句子的语序,又不想使句子听起来生硬、晦涩,即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这时大量的英语词汇需要进行词性转换,以使句子自然、通顺。如以下例子:
      例(5)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standards is extremely important.
      贯彻国际人权法非常重要。(英语抽象名词转换为汉语动词)
      例(6)The vice Secretary of State has give an oral report on the delegation’s work of arm investigation.
      副国务卿口头汇报了该代表团武器检查的工作。(英语具体名词转换为汉语动词)
      4.结语
      同声传译是一种典型的多任务同时处理的复杂认知操作过程。其瞬间性和多任务处理模式决定了“顺句驱动”原则在同传中的重要地位。综上所述,在同传中遵循“顺句驱动”原则将对同传任务的完成带来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维为.英汉同传.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2]徐东风.会议同声传译中的ABCD技巧和EF原则.国际商务研究,2004,6.
      [3]刘伟.英汉同声传译中顺译和重复的结合.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1.
      [4]万宏瑜,杨承淑.同声传译中顺译的类型与规律.中国翻译,2005,3.

    推荐访问:则在 同声传译 驱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