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如何教好高职高专《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6版

    时间:2019-01-04 03:27: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学不好、不好学甚至厌学的现象,本文从教学的角度,提出了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较高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职高专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机械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互换性、标准化和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与一定的工作能力,为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开发工作及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机械制图》、《工艺学》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它的内容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其内容涉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两大类。它在教学计划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机械设计类课与制造工艺课的纽带,是从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的桥梁,与专业课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门课的鲜明特点是“四多一广”:名词术语多、标准项目多、抽象概念多、符号代码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同时,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这门课通常是学生在完成了基础理论课学习以后首先接触到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他们缺乏学习课程所需要的比较丰富的专业生产知识和经验。加之高校在教学改革中缩减了理论教学课时,产生了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历届学生都普遍存在学不好、不好学、甚至厌学的现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所以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较高的教学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使学生从大学一年级的基础课学习转向专业课学习,更好地掌握机械工程的基础知识,是教师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缓解和解决这一问题。
      1.调整、优化教学内容
      为解决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教师要在有限的学时内把这门课的内容讲清楚,同时做到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利于学生掌握。如何做到这点呢?我认为教师在上课之前就要作出完整的规划,针对机械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前提,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取舍,精选经典,重要内容实行精讲,其他内容略讲,与其它课程内容有重复的不讲。
      本课程内容可分为六大块:测量技术基础(4课时)、尺寸公差配合与检测(8课时)、形位公差与检测(10课时)、表面粗糙度(4课时)、尺寸链基础(4课时)、常用结合件的公差与检测(6课时)。其中尺寸、形位公差配合的国家标准最重要,而测量技术基础则安排在实验室讲课。全课程安排三到四次实验,实验内容都服务于教学内容,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又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对公差配合的国家标准的掌握是重点,要求学生能看懂公差配合的国标,并且能正确标注在图样上,教师在讲授时必须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如识读零件图时,图上标注φ30h6,问φ30尺寸的公差等级是多少?有的学生答成6级,实际上是不对的,应答成IT6。国标规定,标准公差分20个等级,即ITO1、ITO、IT1……IT18,IT表示标准公差,亦指国际公差。由此可见,答成6级根本不能表示公差等级,更不符合公差标准。而公差带的构成既抽象又难懂,是难点,还有公差原则、尺寸链等也是难点,对于这几部分就进行精讲。其它的如表面粗糙度、常用零件互换性等章节,专业性强且内容冗长。在教学时,教师可着重介绍其基本思想和方法,重点讲述1―2种零件的互换性,如典型的孔与轴,通用性较弱的如键、螺纹结合,就不作过细讨论了。
      2.注重绪论部分的讲解
      我通过对几届学生的了解,发现在上完这门课以后,仍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这门课是学来做什么的,学了有什么用。我认为原因是教师在授课中没有重视对绪论部分的讲解。
      讲好绪论,对一门课的开讲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绪论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利于让学生了解该门课程的性质、特点,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互换性原理概念很多且比较抽象,学生初学时感到难以理解。其实互换性的概念与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灯泡坏了,弄清型号和瓦数,上街买一个安装上就能使用了;电脑鼠标、键盘坏了,上街买一个不用是原品牌的就能用。大到电器,小到螺丝钉,为什么这些产品能如此方便地更换零件呢?因为它们都具有互换性,在设计生产时是如何做到的呢?这门课就给大家解决这一疑问。在使用产品时,使用者希望产品的配合精度越高越好,而在产品制造时,制造者又希望配合精度低好,这样成本低而又好加工。那这如何设计出既好制造、低成本又满足使用性能的产品呢?这门课就是解决设计和制造之间的这种矛盾的。
      3.吃透教材,理论联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内容抽象枯燥、标准规定多、术语定义多的课程,若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即采用灌输式、长篇大论或照本宣科,缺少启发和引导,或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就很容易使学生走神、厌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由于课程内容抽象枯燥,在讲课时教师就要化抽象为具体,要吃透教材,将一些学术性强的概念,尽量用口语化的语言代替,帮助学生总结,拎重点。例如在介绍有关偏差等术语时,教师就可以将尺寸偏差、实际偏差、上下偏差、极限偏差、基本偏差综合起来讲解:尺寸偏差笼统上讲是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的差,当“某一尺寸”为实际尺寸时,这差就是实际偏差;当“某一尺寸”为最大极限尺寸时,这差就是上偏差;当“某一尺寸”为最小极限尺寸时,这差就是下偏差。这上、下偏差总称为极限偏差。实际偏差在上、下偏差之间,尺寸就是合格的。基本偏差是上、下偏差是的一个,一般指接近基本尺寸的那个极限偏差。偏差都是代数值,可正、可负或为零。再通过举实际的例子来解释,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接受。
      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前后课程内容贯穿起来,不要为讲课而讲课。
      4.教学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式应多样化,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做到“教、学、做”为一体。比如,课前导入方式可以采用温故而知新、提问题、总结、讲故事等方式,也可以直奔主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节课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成功了一半。当然采用什么方式开始一节课,要根据当时的课堂状况而定。若学生表现出思想不集中时,可以采用讲故事、提问等方式开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对某些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如尺寸公差与配合这一章,会准确查标准公差表和孔轴的基本偏差表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为达到这一要求,我精心准备典型实例,将整个班分成几组,组员面对面,并推选出一组长,带领学生一起查取标准表格,注重团队学习、分组讨论、资源共享,提问回答,由组长负责组织。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起到了再现知识点的作用,使他们学到的知识不容易忘记。运用此方法,教师需注重协调,使教学紧凑。
      5.重视课堂练习,发展学生技能技巧
      练习有助于学生巩固、理解知识和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练习主要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这门课的练习不仅要重视课后作业,而且不可忽视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可以引导学生活跃思维,促使学生思考。往往课上一道题的练习,胜过课后十道作业。
      6.严格课时安排,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上,教师需要了解课时内容整体框架,对课时引言、主体内容、总结作好时间规划,安排好教学方法,每课时最后应留出10分钟左右,总结、反馈,师生之间及时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填鸭式”教学,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7.结语
      总之,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总结、不断更新的过程,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高校教师应时刻注意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不断吸取优秀的教学经验,充实、完善自己,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如此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准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其勇,单越康,黄铁群,王君,冯娟,王敏华编著.互换性与测量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6,1.
      [2]官倩宁编著.“互换性及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体会.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
      [3]王金武,王亚明,于寿馨编写.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农机化研究,2002,2.
      [4]李光苹编写.“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探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5]梁伟,覃广伟编写.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6]任建华,魏效玲,赵立新编写,关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和课程改革的探讨.2004,6.

    推荐访问:互换性 高职高专 测量 课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