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以影为镜:文化视角下的拟态环境 汽车倒车镜价格

    时间:2019-01-03 03:23: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美国影片《楚门的世界》是对现代社会媒体渗透现象的一个讽刺隐喻。大众媒体给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量的信息,同时借助各种类像制造出一个远离真相和真理的拟态环境。
      关键词: 《楚门的世界》 拟态环境 类像 大众媒体
      
      1.引文
      影片《楚门的世界》中的主人公楚门自出生起便成为一部真人秀节目的主角,他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摄影棚,而他自己对此一无所知。楚门的世界是一个隐喻,意味着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拟态环境中,尤其是在当今这个被大众媒体所渗透的社会。
      2.楚门的拟态环境
      2.1楚门的故事
      影片主角楚门每天24小时的生活被无数摄像机拍摄并向全世界范围内观众播放,甚至于他的性生活都展露无疑。楚门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借助于科技,依照真人秀节目制作人的意愿而制造的。
      2.2拟态环境
      术语“拟态环境”首次由美国学者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在其《公众舆论》中提出,而后逐渐成为新闻学、传播学及大众文化研究的重要概念。李普曼认为,人们“都在学习着以自己的意识体会不可能直接看到闻到听到接触到的世界,而这一部分世界非常宏大”(1922:18)。拟态环境指的就是个人生活所建立在他人经验上的那部分,这些他人经验源自其他人或其他事物,可以是媒体、故事、传说、神话、图片等。拟态环境建筑在人和真实世界之间,它在向人传达真实世界的同时,也将人与真相隔离。
      2.3楚门的拟态世界
      毋庸置疑,楚门的世界是一个完全虚拟的环境。真人秀节目的导演收养了楚门并安排了这一切,他说:“我给了楚门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在他看来,真实的世界充满虚伪谎言、危险灾难,只有他为楚门打造的这个世界是安全的,但这只是他的个人世界观,却将此强加于楚门――一个生而有权接触真实世界并进行独立思考的人。
      楚门的世界就这样在导演的意志中行进,他所能接触到的全部都通过了导演的过滤和加工。这就是楚门的拟态世界。
      3.后现代的拟态世界
      3.1每个人都是楚门
      李普曼认为每一个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拟态环境中,一个主观的,带有偏见的对于宏大世界的缩略心理影像。这个拟态环境一部分来源于对真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另一部分是间接的对于客观世界的主观阐释。完全偏离直接经验的诸多观点和意识充斥着个人拟态环境的大部分。在现代社会,个人的拟态环境建构离不开大众媒体的作用,尤其是电视和网络。
      3.2 Baudrillard的类像
      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认为现代社会中符号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真实。他在《模仿与类像》中提出一个术语:“类像”(simulacra),指的是用以建构人所感知到的现实的文化和媒体的符号。类像所建构的感知现实往往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映射。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媒体制造层出不穷的类像。现代人从幼年起接触的就是类像,而后所形成的对世界的认识更是类像的类像、类像的叠加。人对世界的认识前所未有地依赖于类像,以致人与作为本原的现实世界脱离了直接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类像是构建现代人拟态环境的基本元素。信息爆炸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身处其中的现代人在不知所以然的情况下便与各种各样的类像符号不期而遇。大众媒体制造的各种类像汹涌而来,让人来不及也无从检验其真实程度。
      4.媒体时代的迷失
      4.1媒体―类像―大众
      通过类像的制造,大众媒体引领着人们的生活,把各类产物呈现在人的面前,构建了人们所处的拟态环境。当代的媒体包括电视、电影、网络及印刷产物,混淆了人们需要的产物,以及产品所带来的需要。影片中的真人秀就是这样的一类产物。
      人们爱看真人秀节目的原因何在?是为了逃避、消遣、猎奇、学习、欣赏?也许是因为这样一个道理:只要有生产就会有消费,即便产品是种垃圾。媒体的受众毕竟是普通大众,而媒体看重的也正是大众的非理性。
      4.2 Stuart的模型
      要理解类像如何被生产出并误导大众,英国文化研究的杰出代表斯图尔特(Stuart)阐释电视传播的模型可以被援引来作分析。斯图尔特在《电视讨论中的编码和译码》(Encoding and Decoding in the Television Discourse)一书中提出一个阐释“编码”和“解码”关系的有别于传统的“送者―信息―接受者”线性模式的新模型。
      这个模式中的阶段一就是电视产品的制作。电视工作者将其对一些社会现实的认识转化为有意义的电视叙事,这是一个编码的过程。霍尔指出:“这里生产建构了信息”,“生产过程并非没有其‘话语的’方面:它也完全是由意义和思想来架构的:即应用中的知识――这关乎生产和日常秩序、历史地界定了的技术技巧、职业观念、制度知识、定义和设想,有关观众的设想,等等”(文化研究读本,2000:347)。编码后的产品带有媒体工作者的意识形态作用。
      5.结语
      受众在接受信息的时候非常被动,鲜有对所接受类像进行反思和质疑的。隐藏在类像中的意识形态就这样在受众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被灌输给他们。所以为了在这个媒体包围的拟态环境中保持作为个人的权利和主体性,受众有必要加强理性意识,对所收到的类像信息加以甄别判断,谨防其中隐藏的意识形态作用的侵蚀。
      
      参考文献:
      [1]文化研究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Lippmann,W.Public Opinion.New York:Macmillan,1922.
      [3]Hall,S.Encoding and Decoding in the Television Discourse.London:Hutchinson,1980.
      [4]Net.1.Simulacra and Simulation.http://en.省略/wiki/Simulacra_and_Simulation.
      [5]Net.2.The Truman Show:A Screen Play by Andrew M.Niccol.http://www.省略/scripts/the-truman-show_shooting.html.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拟态 视角 环境 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