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从《垂直的牧场》谈《历史与社会》学科如何依标施教:历史与社会学科素养

    时间:2019-01-02 03:26: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本文以一堂课为例,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学教素材的选择和学教活动的展开等方面探讨《历史与社会》学科“依标施教”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垂直的牧场》《历史与社会》依标施教
      
      一、问题缘起
      
      当前,不依据课程标准上课的现象非常普遍,相当严重,教师大多“照本宣科”,把课本讲完就了事,根本不看课标,有些教师甚至就没有或没见过《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然而课程标准何其重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1.现在的学业考试是依据课程标准来命题的,不依标施教就应付不了考试,或者事倍功半。
      2.当前优质课评比有一个明显的导向,即依标施教。也就是说评价一节课,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
      3.教科书都是根据课标编写的,虽然往往体现了课标的精神和实质,但不能做到与课标丝丝入扣,有的章节甚至相去甚远,出现了课标上要求的教科书没讲或讲得很简单,而课标上没要求的教科书反而讲得很详细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课堂只能依标施教了。
      那么,又该怎样依标施教呢?笔者以《垂直的牧场》一课的设计与实施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地实施“依标施教”,试图结合教学体会,对《历史与社会》学科如何依标施教作些理论探索。
      
      二、依标施教的有效策略
      
      (一)分解课标层次,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起着指导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的重要作用。因而分解课标层次,确定学习目标是有效实施“依标施教”的基本前提。学习目标并不是课标要求的重复,而是对课标要求的创造。那么如何分解课标层次,确定学习目标呢?
      其一应着重分析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课标”中的“内容标准”主要分为“内容目标”及“教学活动”。“内容目标”是对教学内容的规范,是对有关内容的操作作出指令性的规定,具有“学什么”和“做什么”两种意义。“教学活动”中的有关建议,是对有关内容的把握,提供指导性的规定。在教学活动中,应依据“内容目标”确定课堂学习目标。
      其二是要改变原来的目标的表述方式。在新课程形势下,原来的教学目标应改为学习目标或学教目标。原来的教学目标我们一般这样表述:“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这样的陈述方式将行为主体定位于教师而不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分而述之,这与新课程理念是相违背的。而新课程学习目标的陈述应将行为主体定位于学生,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统一起来表述,既要符合课标要求,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始终考虑:“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
      教师应明确课标指向,根据课时进行课标分解,如:七上的《垂直的牧场》对应课程标准2―5: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教师依据自己对课标的理解,结合教材的文本信息,将课标分解为:(1)利用地图和资料获取所需信息,了解天山地区自然环境方面的基本特点;(2)理解天山自然环境与哈萨克族人生产生活的关系,掌握四季放牧的合理性与科学性;(3)认识哈萨克族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体会人与自然和谐之美。这样的处理非常到位。如此,宏观、抽象、高度浓缩的课标指向就具体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目标。然后教师选择恰当素材,预设教学流程,进行教学实践。
      (二)结合课标要求,选择学教素材。
      在分解课标层次,确定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就应选择合适的学教素材开展学教活动,进而达成学习目标。这些学教素材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生成的。预设的学教素材最重要的是教材。教材具有普适性,应是最合适的学教素材,但由于教材不是对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都适应,因而就存在着教学内容与课标要求不一致的情况,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使学习目标难以达成。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应依据课标理念和学习目标创造开发新的学教素材。
      解决方法有二:一是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教师可在认真分析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找准三者之间的连接点,正确理解编者的思路、编写意图,依据课标,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展教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现有水平,挖掘其潜在水平,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处理教材;教师要从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出发,创造性地通过活动的方式处理和使用教材,使学生参与面更广,体验更深刻。根据课标理念和内容标准和学习目标,选择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这本身就是一种发现和创造。
      二是根据课标理念和内容标准创造开发新的学教素材,即创造开发生成性的学教素材。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教师应根据课标理念和内容标准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积累一些素材,这些素材可以从书本、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得到,也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等方式获得,还可以由学生提供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了素材,教师还应对素材依据课标理念和学习目标进行加工创造,使学教素材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依据课标理念,开展学教活动。
      教学活动应是落实课标理念的重要环节,教师的“依标施教”能否产生实效主要落脚于教师能否依据课标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历史与社会》新课程的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求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要求教学活动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获取新知;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从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来把握课程目标的实施,从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来把握内容标准的实施,并把教学活动与执行一定项目的具体情景挂钩。以下笔者从三方面对《垂直的牧场》教学实践环节如何依标施教进行具体探讨:
      1.导入展标――歌曲图片导入,感触展标。
      “导入展标”指的是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对某一课题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或境界的教学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研究: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正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课展标,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有利于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依标施教的把握是否成功,要看是否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展标开头。
      《垂直的牧场》对应课程标准:2―5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导入:播放天山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同时展示一组天山风光图片。
      在优美的旋律中不着痕迹地把学生带进了风光绮丽的冰雪天山,使学生受到气氛的感染,获得“先声夺人”的效果。同时给学生以视觉(天山风土人情)的冲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良好的展标作用。
      其实导之有法,导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再好的导入法如果反反复复,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不但起不到展标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结合课本内容采用漫画导入、游戏导入、谜语导入、诗歌导入、角色扮演导入等。总之,只要我们注意引入的内容紧扣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具有科学性、简洁性、启发性,教学就会如鱼得水、一气呵成。
      2.优化过程施标。
      教学过程是课堂的中心环节,因此,如何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施标是关乎依标施教成功的首要一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转场》的视频资料为载体,创设具体的情境,围绕学生的困惑和解答学生的困惑为主线开展自主讨论学习。各合作小组自主生成一个最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提交班集体,然后师生一起经过一定的梳理确立几个突出的问题在全班范围开展探讨。探讨与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加以点拨与小结,将天山四季不同的植被景观和各个季节牧民放牧的场所利用直观形象的图例展示出来;逐步导出哈萨克牧民的生产与生活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保护环境的,体现其顺应自然、善待自然、感激自然;然后通过哈萨克牧民的生产、生活与天山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梳理,导出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和谐的关系。
      可见,利用自主讨论法,不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施标的目的也得以达成。
      3.结尾拓标。
      结尾拓标,指的是一节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从而拓展课标的一种教学行为。如果开头的艺术是为将学生更好地引到教学胜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话,那么结尾艺术,就是要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课后之面,从而使学生步入人文精神的胜境,达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境界。所以,一节依标施教的课不仅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展标开头,而且要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拓标结尾。
      结尾:通过一首描绘哈萨克族牧民转场的诗歌,以学生的领悟来提炼和升华教学,让学生在诗歌中进一步理解哈萨克族的生产、生活与天山环境之间的关系,体会哈萨克族与天山环境的协调发展,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在诗情画意中拓展课标。
      
      三、结语
      
      只要我们明确课时相应的课程目标,注意把握好课标的分解,匠心独运地设计好教学流程,着力“导入展标,优化过程施标,结尾拓标”三个环节,只要环环紧扣不离标,就一定能在教学中依标施教。
      
      参考文献:
      [1]牛学文主编.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教育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推荐访问:施教 牧场 垂直 学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