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消极请求”与“探询及直接请求”的英汉言语行为语用比较】消极

    时间:2018-12-29 03:24: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出发,对汉语本族语者和英语本族语者请求言语行为中的“消极请求、探询及直接请求”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讨论及分析,进一步总结出英汉两族语者进行这些请求言语行为的区别,并对不同的文化应该如何适当地提出请求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消极请求 探询及直接请求 英汉言语行为 语用比较
      
      1.引言
      
      Rod Ellis(2000)的一个研究揭示了二语学习者使用请求策略的发展过程。在他的研究当中,Rod Ellis发现比起使用直接请求,本族语说话者更倾向于使用间接请求策略。
      作为一种言语行为,“请求”常常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本文以“消极请求”和“探询及直接请求”言语行为为讨论对象,从语用角度来比较英汉“消极请求”以及“探询及直接请求”言语行为的异同之处,并以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为出发点对这两者的异同处进行了讨论解释。
      
      2.分类讨论及研究
      
      本文研究数据来自汉语本族语者和英语本族语者所使用的请求表达句式。例句来自日常生活的观察,一些来自书本中的语言。由于本文作者期望研究能反映语言使用的真实性,例句更为注重的是日常生活中语言使用的自然性。以下的请求类型是根据Rod Ellis的研究发现,选择对请求言语行为中的“消极请求、探询及直接请求”进行讨论。
      2.1消极请求
      消极请求是一种间接施事行为,言外之力通过慎用类施为动词直接表现了出来。Leech(1983)提出,为了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交际双方要遵守礼貌原则。在日常交际中,尤其是在进行“请求”时,常常需要有礼貌地进行言语交谈。Leech发现,间接表达和礼貌之间的联系非常复杂。
      在英文里面,为了表示礼貌,大多请求都是间接性的。说话者常常通过消极请求来减轻一些通过使用施事性行为动词进行直接请求所带来的尴尬。带有明显的试探性,旨在说话人不是在尽力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方,而是弄清楚对方的所思所想,让对方自己选择,所以他们较常使用表示间接和试探的词汇如rather,sort of等。如,Richard:“Could you sort of...put in a good word to Simmon about me?”
      然而,在中国,说话者常常使用消极请求来表示一种不确定和需要,而不是出于礼貌。
      (1)我很想让你把这个告诉我。
      (2)我想让/求你帮我个忙(行吗)?
      在这两个例子当中,消极请求言语行为是在说话者的立场上进行的。例(1)表明说话者对事件的关心,但是他并不能确定听话者是否愿意告诉他。与例(1)相近,例(2)同样也表达了一种特别的含意,即说话者并不能肯定听话者是否愿意帮助他。但是,当说话者使用了“行吗”,请求行为就更多地传达了说话者的不确定性,因此转化为在听话者的立场上进行。
      2.2探询与直接请求
      英文中大部分的请求是属于这探询类请求。Green(1975:107-307)给出了很多这种类型的句子:
      (3)(a)Will you please close the door?
      (b)Would you take out the garbage please?
      (c)Would you mind closing the window?
      (d)Would you like set the table now?
      (e)Won’t you close the window please?
      (f)Do you want to set the table now?
      (g)Why don’t you clean up that mess?
      同时,英语本族语者常常使用疑问-条件句来进行探询式请求,如:
      (4)(a)I wonder if you were free on Tuesday.
      (b)Now one more question,if you don’t mind.How do traditional doctors diagnose illnesses?
      这些假问句表面上看是询问对方有无做某事的兴趣或者欲望,实则是请求对方做某事。即使当说话人强硬性和命令性地要求对方做某事时,大多情况下也是使用疑问句式。如:
      (5)(a)Can’t you shut up?
      (b)你为什么不关上窗户?
      例(5b)暗示了听话者所做的行为引起了说话者的不悦(为什么你早该做的事情你却没有做;我没有看见你为你所作的行为辩解)。在英文里,那样的疑问句式可以被用来表达请求,如例(3)。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改变提出请求所起的作用,并不是所有例(3)里的英文请求例子都会有相对应的中文表达方式。如“why don’t you”结构是一种疑问句型。然而,由于该句型并不要求得到相应的回答,它便被视为一种请求的言语行为而不是一种疑问。在英语里可以是礼貌的请求或者建议,也可以是批评、责备,视具体场合而定。而“Why don’t you”与之相对应的汉语字面翻译“你为什么不……,怎么不……”则变成了反问句,用否定的问句形式表达肯定的祈使内容,多含有疑问、批评、责备之意,说话人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下面这个中文例子就含有这样的语气:
      店主人:“秋英,怎么不送客?”(《田汉剧作选》)
      例(3c)通过使用“would you mind”句型表示适度的礼貌,但是中文却很少有这种回避使用祈使动词的相对应句型以示礼貌。只有受外语深刻影响的某些说话者才会偶尔使用这样的中文句式。专业是英语的中国大学生有可能使用下列句式进行请求行为:
      (6)介不介意帮我把这本书还掉?
      然而,这种请求方式常常被中国人认为是不必要的礼貌。因此,这种句式往往很少为人们所用。中国人在进行这类请求时往往根据听话者做此事的能力使用“假问题”。
      (7)你能……吗?
      你能不能……?
      然而,英文中的“would you do it”;“won’t you do it”;“do you want to do it”或“would you like to do it”等“假问题”式请求句型在中国却很少见。英文中的这种句式是基于听话者的愿望提出请求,因此这些句式看起来并不像在对听话者提出自己的愿望。为了避免产生歧义,此时,中国人更倾向于使用直接请求。对一个中国人来说,假如他通过使用与英文“would you like to...please”;“would you be so good as to...”或“would you be so kind/gracious as to...”等句型相对应的中文字面翻译来表达请求意愿,听话者就会感觉非常滑稽古怪。
      然而,英语的使用直接请求的形式大多含命令、要求等含义,因此,与汉语说话者相比,英语本族语者较少地使用这类句式,甚至认为它有时比秽语更具有冒犯性。如一个人用英语说出这样的句子:“Mrs.Chen!Please!Sit!Sit!”
      在这个例子中,“Sit!”这个句子听起来像命令,很不礼貌,让听者觉得自己像条狗被主人吆喝着。在英语里“请对方坐”有以下表达方式:
      Will you sit down?
      Won’t you sit down?
      可是,值得注意的方面就是,在中文里,通过直接命令来提出请求并不如英文中所认为的那样无礼。汉语里用一个简单的“坐!坐!”就显得非常礼貌,还能表示说话人的热情,适用于一切场合。如果用疑问句式“坐下,好吗?”反而显得生硬。
      李颂梅(1994:491)在对中文的关于命令请求形式的研究中提出,中文的说话者在提出请求时一直都倾向于使用直接请求的形式。请求的实现在语言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使用基本的行为动词来直接表明说话者本身的愿望,如使用“带”、“拿”、“给我看看”、“借我”等词。
      (8)(a):鲁四凤:太太您吃药吧。
      周蘩漪:谁说我要吃药了?
      鲁四凤:您忍一忍吧。
      周蘩漪:谁要你劝我?倒掉!
      (b):周蘩漪:我不愿喝这苦东西。
      周朴园:倒了来!
      周蘩漪:好,先放这。
      周朴园:你最好现在喝了它!
      周蘩漪:留着晚上喝,不成吗?
      (选自曹禺《曹禺文集》,1978)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地位和社会距离,以及话语被他人接受的需要对表达请求的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周朴园在这个家里有着最高的地位,因此他的请求是赤裸裸的、直接的,并且这些请求都使用了祈使动词,显示了他在家中的权力和地位。周朴园的太太周蘩漪是鲁四凤的主人,当周蘩漪面对不同的听话者时,就会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提出请求。对四凤来说,周蘩漪的请求是强有力的,并且几乎等同于命令。但是对周朴园来说,周蘩漪的请求就带着一种乞求的语气在内(如使用“您”、“请”、“成吗”)。
      事实上,汉语中的疑问句式和礼貌、尊敬语体是没有联系的,因为说话者不需要试图让听话者去做,听话者所被要求做的就可以明确、有力地表达出说话者自己的感情。
      
      4.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中,笔者发现,不同的文化对如何适当地提出请求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中国人更多地强调社会地位、权威、家庭、团体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从传统来看,中国社会人际交往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然而在传统差序格局或等级观念,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取向、他人取向和守本分的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必须遵循上尊下卑的法则(贾玉新,1997)。所以中国人表示请求的时候,往往会根据对方身份地位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请求策略,根据场合使用消极请求或者探询策略,而说话人为了表示权威,往往采取直接请求策略。对于其他国家不同的表达请求的方式,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文化,减少文化歧视。
      
      参考文献:
      [1]Ellis,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2]Brown,P.and Levinson,S.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M].London:Longman,1983.
      [4]Green,G.How to Get People to Do Things with Words.In cole.P.&Morgan,J.(eds);Syntax and Semantics 3 Speech acts[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107-142.
      [5]田汉.田汉剧作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6]李颂梅.Imperatives in Requests:Direct or Impolite Observations from Chinese[J].Pragmatics 4,1994:491-515.
      [7]曹禺.曹禺文集(1,2,3,4卷)[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8]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推荐访问:请求 探询 英汉 消极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