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模式的探讨]

    时间:2018-12-23 19:40: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物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发生了变化,物理课程结构已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也有不少课堂仅是形式上的改变,学生并未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思维空间并未能真正打开。要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必须追求教学效益,“有效教学”的研讨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模式的建构与实施策略。
      一、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模式的建构
      (一)“有效课堂”的概念界定。
      有效课堂,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感表现的一种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高效的教学过程。建构初中物理的有效课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得到充分发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团结合作精神和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够学会“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二)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模式。
      1.有效课堂的教学程序
       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 自主学习合作尝试 → 交流反馈拓展延伸 → 小组评价激励成功
      2.有效课堂的操作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上课开始,教师创设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或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学习目标),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必要。问题可以从实验出发,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出发,和实际生活联系越密切越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然后教师根据学习的难易程度,或让学生直接学习,或把学习目标转换成系列尝试题再学习。
      (2)自主学习,合作尝试。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研究探索。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问题。
      (3)交流反馈,拓展延伸。
      学生在学习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时也会提出一些新的疑问。在此环节,各小组提出的疑问,先由其他小组解答,其他小组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进行点拨。各小组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可以争论,可以辩论。在讨论、辩论中学生的思维常常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4)小组评价,激励成功。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及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二、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模式的实施原则
      (一)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原则。
      要实现有效教学,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必须有效。学生则是这个有效设计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例如:在“电流热效应”一节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学生。学生已有一些有关电热器的一些“零星”的知识,熟悉家里的一些电热器,当老师提出他们所熟悉的电热器的名称的时候,他们一定很兴奋,一定会参与到与老师、同学们的交流之中(教学中已证实),一定想知道电热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我准备用课件显示家庭常用的电热器、家庭电路中出现的火灾情景。让学生感到同样是电流产生的热量,可有着正反两个不同的结果――“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设计分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并体验物理在生活中的真实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活动的重要性;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成果及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对教学任务的完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原则。
      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进程,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情感和体验,尊重学生的需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欲望和对评价的认可,等等。
      例如:在焦耳定律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和一个演示实验。问题是:电流产生的热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这是学生关注的问题,在电热器和电流的热效应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过电热,而且有积极探索的欲望。因此,这个问题抛出后,他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并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回答:与电流有关、与电压有关、与电阻有关、与通电时间有关。还列举提出这些因素的依据,场景热烈、情绪激昂,这是我所需要的。他们有激情、有需求,因此对我下面提出的问题一定会认真思考并能够正确回答出来。接着我跟他们一道剔除了与电压的关系,并提出如下问题:如何得出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需要哪些器材?如何获知热量的多少?同学们热烈讨论,有着不同的方法和建议,在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评价后得出一个大家认可的实验方案,最终得出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时间的定性关系。同学们很兴奋,很有成就感。
      (三)过程评价的有效性原则。
      过程的评价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堂课结束后的作业或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它是保证教学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体现方式多样、主体多元、标准多条,评价活动应该以激励和促进为主。评价必须为促进教学服务,为促进人的发展服务。评价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的延续、自主学习的开始;是学生尝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开端。它可以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是学生发展创造力的园地,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评价问题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判定,又要关乎学生的发展,使有效教学顺利开展下去。
      三、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设计物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可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观察实验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以此创设问题情境、习题情境、实验情境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创设能让学生受到“前科学概念”干扰的物理情境,使其思维产生冲突,更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刺向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如同鱼的实际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我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几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强,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迫切想知道原因的特点。
      (二)引导学生体验,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用有趣的实验操作、生动的物理现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沉醉在学习氛围中。
      例如,在“浮力”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在按照教材的编排完成“称重法”求浮力(F浮=G物-F弹)之后,演示了一个“小鸭嬉水”的实验:我呈现出一架已经平衡(为了节省课堂时间)的天平,左边放溢水杯、右边放砝码,在溢水杯中装满水,调平。然后请一学生到前面将一个塑料的玩具鸭子轻轻放入溢水杯中(教师可用一句话来调节课堂气氛――“请未来的‘大卫’给大家表演魔术”),鸭子浮在水面上,溢水停止后,天平又平衡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激发了大家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学生顿感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
      总之,“教学有效”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具体体现,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课题。广大的一线物理教师应该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让物理课堂从“有效”走向“高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新课标 课堂 探讨 物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