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幼儿教育的德育渗透

    时间:2021-07-18 16:03: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由生理、安全、爱与从属、尊重和自我实现五方面需求构成,高级需求的产生以低级需求的满足为基础。我国当前幼儿德育渗透存在着良好德育环境的缺失、智能电子产品对课堂德育内容冲击、成人德育观的科学性有待加强和德育方式与教育场所集中于课堂的问题。通过借鉴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塑造安全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减少儿童接触电子产品的次数、更新德育观念并与儿童建立友好温暖的关系的策略,力图为幼儿教育中德育的渗透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需求;需求层次理论;德育;幼儿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9-0099-02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以培养君子儒(德才兼备的人)来作为教育的个体目标。到了价值观念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今天,幼儿道德教育不断受到重视,成为整个道德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幼儿道德教育仍存在着陈旧生硬、未能完全与时俱进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并力图从该思想中,窥探推动幼儿德育发展的新思路。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A.H)提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动机是由不同的需求组成的,有了需求,才推动人不断尝试和往前发展。因此,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五类:
      1. 生理需求
      这是最低的需求层次,维持着个体生理机能的运转。马斯洛将呼吸、食物、水等归到这一层次,认为只有当这些基本的需求满足了,才有可能产生追求更高需求的欲望。
      2. 安全需求
      在生理机能的运转获得满足后,个体会渴望安全的获得。这种安全不仅指生理上的安全,还包括心理的安全。安全需求的实现,也是个体进一步发展的基石。
      3. 爱与从属需求
      当个体的生命得以维持,安全的需求得以保障时,就会衍生出情感需求。人类渴望与同伴交流,得到同伴的关注和接纳。这种关爱别人与被别人关爱的需求,使人感知到自己与周遭的联系,从而与同伴建立友好而温暖的关系。
      4. 尊重需求
      这是比爱与从属需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当个体有能力去爱人,并被别人关爱的时候,便渴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也由此建立起对自己的尊重。因此,信心、成就,尊重他人与被他人尊重,就成为这一层次的主要需求。
      5. 自我实现需求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指有能力解决问题并从中感受到个人价值的需求。这一层次将个体的需求提高到了精神层面的追求上。
      马斯洛将这五个需求塑造成由五个层次搭构而成的金字塔形状,最低的需求在最底层,自我实现就放在金字塔的顶端。马斯洛认为这五个需求并不孤立,更高级需求的出现,是以低层次的需求达到了某种程度的满足为前提。通俗来说,心理需求的逐渐满足更有利于个体自主发展的实现。
      二、当前幼儿德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的品德结构以满足直接需求的不随意动机和模仿成人,以及遵照成人的要求作为行动中心。因此,教育者应该充分发挥德育的力量,幫助幼儿构建健全的人格。具体来说,当前幼儿德育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1. 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的缺失
      家庭和幼儿园是儿童获得道德影响的主要场所,但是当前道德教育环境仍有缺陷。家庭环境由家庭结构、经济、家长文化程度和家庭氛围等方面组成,不良的家庭生态质量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例如,在单亲家庭结构中成长的孩子可能会存在自我认定的困难,形成抑郁悲伤的情绪;僵硬的家庭氛围和教育方式,不利于形成儿童与家庭的粘合性,导致正面的德育信息无法渗透。
      幼儿园环境主要由班级环境、园内文化环境等方面组成,班级氛围和教师的教育方式至关重要。当前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早已丰富多样,但部分教师仍无法给予儿童充分的心理安全环境,凌驾于儿童之上,使儿童充满了畏惧的情绪,进而不能充分了解教育的意义。
      2. 智能电子产品对课堂德育内容的冲击
      智能电子产品在社会各领域的渗透,使得家长处理儿童情绪问题变得十分便利。随处可见,每当孩子哭闹时,成人便拿出手机播放动画片,以此转移儿童的注意力。此外,许多年轻的家长也沉迷于手机游戏。作为儿童的直接榜样,这样的行为也引诱着儿童对未知的网络产生兴趣。根据我国2012至2013年城市儿童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显示,我国10所城市4到6岁儿童使用电子产品、上网比例达到52.6%。这一比重现在仍在上升。
      然而,学龄前儿童过度依赖屏幕娱乐会诱发许多问题,如幼儿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过长而给其带来眼干、眼红、流泪等眼部不适等。更不可忽视的是,儿童通过网络接触到的海量信息是不确定的,其中不乏暴力、色情等内容。这些内容与儿童日常接触的常规是相悖的,儿童在园内遵循教师的要求,回到家接触不良内容,这便使教师的德育影响付诸东流。
      3. 成人德育观的科学性有待加强
      在过去,幼儿教师往往认为道德情感教育很难实现,更倾向于进行道德知识的传递,常用评比的方式来教育儿童。家长也受到传统德育观念的影响,认为服从自己的才是好孩子。在教育观念不断科学化的当下,成年人对德育依然存在诸多困惑。例如不知道如何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不能将尊重儿童真正落实到教育的实处等。
      儿童作为不断发展的个体,也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成人是否把儿童当做完整而独立的人,尊重其特点和行为个性,能否用平等、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儿童,关系着儿童能否正确看待自己,形成自尊。那些能感受到成人亲切而理智关爱的孩子,在性格上也更为开朗积极,容易接受教师在教育中传递的信息。
      4. 德育方式以说教为主,教育场所集中于课堂
      有研究机构曾对幼儿园德育渗透做了调查,发现在教育场合分配中,课堂占了80%以上,在教育方法上,说教的方式则占了90%。而对儿童而言,只有在活动和交往中,才有可能逐渐理解别人的观点和曾接触到的教育信息,继而实现自律性的道德。此外,在自主活动中,幼儿可以进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从中获得成就感,满足幼儿情感需求。因此,无论是幼儿园德育,还是日常教育,都应该打开教育方法的新思路,走出课堂。

    推荐访问:幼儿教育 德育 渗透 层次 需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