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苏联“最后一个反党集团”出笼记

    时间:2021-07-12 04:01: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1957年6月22日至29日,苏联共产党召开了中央委员会六月全会,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被打成“反党集团”,清除出中央主席团和中央委员会。这是斯大林之后苏共领导层发生的多次权力斗争中最震惊世界的一次。对于这次斗争,苏共中央在当年7月4日公布的决议宣称: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反对党的路线”,“采取了反党的派别斗争手段,谋求更换由苏共中央全会选举产生的党的领导机关的组成人员”。决议所罗列的具体“罪名”,多属惯用的政治帽子,事实本身则语焉不详。多年来一直流传着各种无法证实的说法和猜测。1994年,俄罗斯《历史档案》杂志以《最后一个“反党”集团》为题刊登了经H·B·科瓦廖娃等整理的《苏共中央六月全会速记记录》,至此,外间才看到了当年的一份真实记载。《速记记录》记载了全会60多人的讲话和发言,还有夹杂在讲话与发言中间的大量插话、质问以及叫喊与谩骂,并附了全会的决议和给党员的一封信,篇幅巨大,以致杂志连载六期。虽然这是苏共党内批判斗争会的真实记录,其中有大量互相矛盾、颠倒黑白和诬蔑不实之词,而且尚缺全会前主席团的会议记录,但是,认真研读这份速记记录,还是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这权力之争的真相。
      
      斯大林逝世后形成了马林科夫、贝利巫和莫洛托夫“三驾马车”的领导体制
      
      1953年3月5日,领导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近三十年的斯大林与世长辞。还在前一年10月召开的苏共19次代表大会后,在斯大林的主持下对党的领导机构进行了重大改变。由中央委员会选出25人组成的中央主席团代替了以往的政治局,取消了中央组织局,由10名书记组成的书记处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也取消了总书记的设置,斯大林只在主席团和书记处名列首位,并继续在政府中担任部长会议主席。在斯大林晚年,莫洛托夫、米高扬等相继失宠,在中央主席团内又组成9人的常委会(斯大林、贝利亚、布尔加宁、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别尔乌辛、萨布罗夫、赫鲁晓夫)。实际上主席团常委也很少开会,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基本上由斯大林和他的几位亲信马林科夫、贝利亚、赫鲁晓夫、布尔加宁等控制。
      过去苏联官方公布的文件说,斯大林去世后,3月6日苏联领导集团开会安排了党和政府的各个领导职务。后来西蒙诺夫在其回忆录中说,他作为中央委员在3月5日斯大林未死前就被召到克里姆林宫,听取了马林科夫关于新领导安排的报告。现在,六月全会的记录中也说,还在斯大林同死神作斗争的3月4日至5日;马林科夫就草拟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安排名单:由马林科夫任部长会议主席,贝利亚、莫洛托夫、布尔加宁、卡冈诺维奇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共同组成部长会议主席团,并由前三名第一副主席分别兼任内务、外交、国防三大部长;由伏罗希洛夫任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党中央主席团,则由以上六名常委加上赫鲁晓夫和米高扬组成。3月6日以苏共中央、部长会议和最高苏维埃联席会议名义公布的,就是这个名单。这表面上是一种集体接班的架势,而实际上反映了马林科夫和贝利亚的得势,有人说是他俩同莫洛托夫组成了“三驾马车”的领导体制。赫鲁晓夫没能取得政府的职位,会议让他“集中精力于中央委员会的工作”。
      苏联没有建立起民主更换国家领导人的法律程序。一位领导人去世后,往往要经过长期的争夺才能确立新领导的地位。况且,斯大林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已显露出种种弊病,积累了大量急待解决的问题,不改弦更张便很难前进,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就是在不断变革中进行的。
      
      赫鲁晓夫联手马林科夫搞掉了贝利亚
      
      赫鲁晓夫确非等闲之辈。他巧妙地利用“集中精力于中央委员会”的机会,逐步夺取了对这个一党制国家至关重要的党的领导大权。在3月14日,就发生了马林科夫辞去书记处书记、选举赫鲁晓夫、苏斯洛夫、波斯别洛夫等5人组成新的书记处的变动。赫鲁晓夫乃利用书记处这一新的基地,纵横捭阉地施展其夺权才能。头一个行动就是联手马林科夫搞掉贝利亚。
      贝利亚在新的领导集团中名列第二,掌握着内务部和国家保安部队的大权,控制着首都及克里姆林宫的保卫系统。贝利亚也要改变斯大林的路线和体制。他比较顺利地促使政府发布了大赦令,并宣布斯大林搞的最后一个案件“医生谋杀案”为错误案件。他还开始纠正斯大林有关民族政策上的错误。赫鲁晓夫则抓住贝利亚长期从事保安和镇压工作因而主席团多数委员对他心存疑惧这一点,说服马林科夫,在多数主席团委员中进行秘密串连,并争夺军队领导人朱可夫和莫斯卡连科的助力,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在6月26日举行的一次主席团会议上逮捕了贝利亚。
      贝利亚的垮台,在斯大林之后苏共领导层的权力争夺上具有重要意义。从此响亮提出了集体领导的口号,并强调任何一个工作人员都必须受到党的经常监督。党的地位突出了。为了搜集贝利亚的“罪行材料”,成立了以书记处书记波斯别洛夫为首的专门委员会,负责清理贝利亚掌握的内务部档案。这就为后来赫鲁晓夫谴责斯大林和大规模镇压埋下了伏笔。而且,贝利亚的垮台实际上使马林科夫在政府中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支柱,赫鲁晓夫的地位却因此而显著加强。他在主席团内的排名由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
      1953年8月8日,马林科夫以部长会议主席的身份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表了演说,宣布了施政纲领。他特别提出:“我们的任务是要在人民消费品的生产方面作出急剧的转变,确保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得以更迅速的发展。”马林科夫要改变斯大林时期发展国民经济的传统方针,要调整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用增加投资、调整政策、发展贸易等方法来迅速发展轻工业和农业。过了一个月,苏共中央召开了九月全会,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农业的措施》的报告。他也要促进农业的迅速发展,但对发展经济总方针的提法同马林科夫略有不同。他说的是“在继续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求得农业的所有部门的迅速发展”。在这次会议上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这个变化标志着苏联的领导体制由“三驾马车”过渡到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党政两巨头执政。
      
      马林科夫和莫洛托夫先后被解除职务
      
      赫鲁晓夫既要继续坚持斯大林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传统方针,又要急剧增加农业生产,这显然是个两难局面。1954年1月14日,赫鲁晓夫向中央主席团写了一封《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的信。在信中首先给马林科夫以当头棒喝,指责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宣布“粮食问题已彻底解决”,是不符合实际的。赫鲁晓夫认为,增加粮食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伏尔加河流域以及北高加索一部分地区开垦熟荒地和生荒地。他计划:1954-1955年在那里开垦1300万公顷的土地。
      到底应该集中力量在原有农业区提高产量,还是把有限的资金和设备投到新土地开垦上?领导集

    推荐访问:苏联 反党 出笼 集团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