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渐进式国际化理论和国际创新理论的对比适应性分析

    时间:2021-07-08 08:01:5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ysd/sysd201219/sysd20121939-1-l.jpg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对渐进式国际化理论和国际创新理论进行介绍和讨论,将二者在基本理论、理论目的、实用知识性质认定、实用知识来源、公司决策制定实施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以论证国际创新理论确为渐进式国际化理论的替代理论,为未来的研究和探索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渐进式国际化理论国际创新理论天生国际化
      引言
      Uppsala模型即渐进式国际化模型,由Johanson和Vahlne(1977)提出,该模型主要解释公司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兼并、整合,并在运用外国市场知识和市场投资的过程中成功占领国外市场份额的动态现象,即渐进式国际化现象。如今,Uppsala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公司的国际化行为和过程,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渐进式国际化理论模型中的很多基本假设在解释国际商务种种行为的过程中难以成立(Autio,2005)。近年来不少文献提出公司国际化行为并不一定遵循渐进式国际化模型的问题(Oviatt ,McDougall, 2005)。因此学术界仍需要更多解释公司国际化行为和过程的新理论。Oviatt 和McDougall提出的国际创新理论,则将理论界的研究焦点又一次集中到了研究新兴跨国企业家、跨国企业及二者在全球市场中的突出作用上。
      渐进式国际化理论
      (一)渐进式国际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Johanson 和 Vahlne(1977)认为,渐进式国际化的基本假设是公司缺乏国外市场知识,且这种缺失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国际化进程。因此,这些公司走出国门的典型做法是首先通过代理出口商品,进而在国外设立销售子公司,最后到东道国进行合资或独资生产经营。且这一系列步骤的时间顺序被认为与母公司所在国和东道国的环境和制度距离有关。
      根据渐进式国际化理论,公司的国际化可能始于偶然收到国外的订单,开始出口商品和设立国际部门,并最后发展到建立一个经过完全整合的全球化公司。因此,只有当国内市场成熟并开始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之后,公司才会被动进入国际市场。
      渐进式国际化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两种国际化情形。一种是通过建立前文提到的渠道逐步走向国际化;另一种情形则是企业多选择进入与母国具有最佳环境制度距离的海外市场,在这些市场中买卖双方更容易理解对方,市场不确定性较低,企业更容易获得市场机会。
      (二)渐进式国际化理论的贡献
      首先,之前的诸多国际化理论均建立在解释变量仅为要素价格和产品价格的模型上,而渐进式国际化理论则引入了承诺和知识作为企业国际化的重要解释变量,阐释了外国市场经验是如何影响公司的出口行为的,让读者得以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外资投入行为。其次,渐进式国际化模型也能帮助想要走向国际化的公司制定计划和作出决策。
      国际创新理论
      (一)国际创新理论的产生背景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从国外市场流入的信息量增大,减少了各国间的环境和制度距离,更大的国际间一体化市场逐渐形成;第二,国际间往来和交流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公司协调跨国业务的能力普遍增强;第三,国际化管理经验得到普及,公司能通过开发自身资源或招聘人才的方式来获得这种经验和知识;第四,公司招聘和雇用职业管理机构也越发成熟,使之得以灵活组织和调用国内外各种外部资源(Autio, 2005)。
      但是,近些年来不少研究却发现,公司的国际化进程实际上是个迅速的过程,甚至很多公司在建立之初,便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于是国际创新理论,即INVs,便应运而生。
      此外,渐进式国际化模型本身的适用性也呈现出局限性:第一,拥有更多资源的公司倾向于在国际化进程中加快步伐;第二,当国外市场稳定且和母国具有同质性时,企业倾向于加快国际化步伐;第三,企业能够将某一市场知识和经验推广到另一市场中时,也倾向于加快其国际化步伐。如果国际创新理论恰好能够弥补这些缺陷,便可以认为国际创新理论,可以作为渐进式国际化理论的替代或补充理论(闫鸿飞、张雪冰,2010)。另外,渐进式国际化理论已无法解释诸如之前提到的英国小公司“天生国际化”的现象。因而仍有必要寻求出一套替代理论,以更好地解释那些一经建立便迅速走上国际化道路的公司的行为,而国际创新理论,便能被很好地解释这些行为。
      (二)国际创新理论的内容
      根据Oviatt 和 McDougall’s (1994)的定义,国际创新理论实际是起源于从资源利用和在多国销售所得中获得比较优势的商业组织形式。因此,国际化的时间对于公司能否顺利生存、成功扩张其业绩,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这之中也有两个问题:第一,根据Chetty 和 Campbell-Hunt (2004)的说法,难以界定公司究竟以多快的速度实现国际化,才能被定义为天生国际化。而从现有的文献来看,这些公司国际化最长的时间分别为两年(McKinsey ,Co. ,1993)、六年(Zahra,Irel, Hitt, 2000)、七年(Jolly等,1992)和八年(McDougall等,1994)。第二,不能确定究竟是公司的历史积累,还是公司的企业家经验,带领公司真正实现国际化。于是Oviatt 和McDougall 在2005年将国际创新理论的定义拓展成为一个更为广义的能够适用于新建立和已建立的公司的定义。这一定义更注重于公司所拥有的企业家精神,而非公司国际化用时长短。
      (三)国际创新理论的分类
      Oviatt 和 McDougall (1994)根据公司国际化涉及到的价值和国家两个维度,给出了国际创新理论的四种类型:进出口创业企业、多国交易企业、地理集中创业企业、全球创业企业。进出口创业企业只在企业家情况类似的国家内开展业务。多国交易企业则在多国密切寻觅商机。地理集中创业企业与上两种比较,其不同点在于它在地理界限上比多国交易企业更为严格,在业务上又不只局限于边界进出口的贸易,也包括了物流业务。全球创业企业是国际创新理论最根本、最彻底的表现形式,因为这种形式里,公司行为没有地理限制且组织活动多样。而与此同时,由于全球创业企业需要同时具备处理协调好地理问题和业务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最难以实现的国际创新形式。

    推荐访问:适应性 国际化 理论 渐进式 创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