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时间:2021-07-02 08:00: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2010年12月29-31日,“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在广西民族大学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由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社科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地联合主办,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社科部)承办,广西国际共运史学会协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广东社会科学院等全国近20个省(区、直辖市)的8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党校和《教学与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理论教育》杂志社的专家、学者160余人与会,与会代表提交学术论文106篇。会议的主要议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研究
      
      重视历史进程,把握发展逻辑,探寻基本规律,凸显政党建设。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袖主体,在形成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从党的历史进程,理论发展逻辑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以独特视角提出了前沿性研究课题。复旦大学顾钰民教授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三次重大选择的历史进程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果发展逻辑的关系。第一次(1921-1949年)作出了中国的制度选择,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革命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二次(1949-2002年)作出了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昭示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三次(2002至今)作出了中国发展模式的选择,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发展成果——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只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才能复兴中国。
      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来看,由“一个中心”,到“两个文明建设”、到“三个文明”、到“四大建设”、到“五大建设”、到“六大建设”(包括党的建设),逐步深化,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在探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基本规律问题上,中国人民大学杨凤城教授认为,应当在历史与理论的结合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要避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成果多而历史研究不足、缺乏历史纵深感的现象。他认为,对民主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必须考虑共产国际和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问题的回答深受共产国际和列宁的影响,尤其是列宁,这表现在提出问题的方式、思考方式、论证方式甚至语言风格上都很相近。其次,新中国成立后,研究毛泽东那一代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态度,需要充分考虑在反教条主义和反修正主义“两面作战”中带来的特点和问题。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的思考始终围绕着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为此,突出强调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并经常通过回顾历史来论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此后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更多地注重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在研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问题时,广西大学韦日平教授对马克思主义新进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进程的逻辑起点是1956年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历史前奏是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重新评价,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进程”的理论范式:“共同主题”+“基本问题”,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主题,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进程”发展快速,三大理论成果进一步加深了对执政党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新进程”在抗击自然灾害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诸如改变GDP崇拜、提出直面并努力解决过度消耗能源、过度污染环境而引发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新问题的理念。
      围绕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不少学者重视从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执政党的建设方面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和意义。广西民族大学陈元中教授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的内涵建设与价值提升的视角分析了建设学习型政党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他认为,通过树立践行使命的学习理念,确立符合理想的学习取向,推进政党学习制度化和树立良好学风,对于保持执政党政治上先进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重要意义。广西民族大学高建平教授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针对性、适应性特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视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作了探讨。与会学者还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卓越贡献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
      
      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及其相关问题,与会专家学者从整体性上分别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基本观点、理论创新、发展规律、实现路径、发展机制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就拓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理论研究视阈方面进行了研讨。
      聚焦基本理论的整体性,多视角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张雷声教授认为要从多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她强调要从时代化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建构上、从发展和创新方面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从大众化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当务之急就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提炼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华南师范大学刘卓红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必须自觉开展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多样性是自觉开展理论创新的结果,理论创新中的自我批判和反思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必须秉承一种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去面对各种挑战和诘难,理论创新中对不同文化的吸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动力,实现范式的转换,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局面,是理论创新的核心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陈金龙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领袖群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提出者和主题的确立者,是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把握者,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者和理论的诠释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偏差的纠正者。知识分子精英群体是马克思主义的引进者、传播者,是参与中国国情探索,参与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理论诉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理论取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坐标,实践智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素材,人民群众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 综述 学术研讨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