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高考历史复习中如何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时间:2021-06-27 16:02: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探讨在高考历史复习中学生需要加强和提高的九种解题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因果分析能力、对课本基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对选择项之间的关系辨析能力、提炼有效信息能力、加强比较能力、史地结合能力、审题能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
      【关键词】高考历史复习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B-0110-03
      
      在高考历史复习中,学生由于能力不足的原因,容易走入误区,导致解题的错误,考试中在这些方面丢分较多。对此,历史教师应注重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复习达到最佳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成绩。
      一、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是历史学科能力要求比较重要的一项。首先学生应该有基本的知识储备,其次是看考生是否能采用判断、推导、关联、借助的办法调动知识,合理运用对应、分类、取舍等方法。
      例题1: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到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在()
      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②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
      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解析:“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一国两制”构想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最早建立统一战线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是根据1935年7月8日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七大关于建立一个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在内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指示进行的,与毛泽东、邓小平的创新无关。所以答案应选B项。
      本题解题关键是判断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否创新。
      例题2: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的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里“成熟”的表现不包括()
      A.找到了一条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B.形成了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C.根据中国国情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D.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解析: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而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的十年是1927年至1937年。所以答案应选C项。
      本题“根据中国国情制定民主革命纲领”能推导出这是中共“二大”的内容,再进一步判断不符合题目要求的“大革命的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这一时间范畴。
      二、加强因果分析能力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无法分清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区别。
      例题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加剧
      B.主要大国综合国力发展不平衡
      C.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D.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目前,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已经解体,世界政治格局正向多极化发展。而在激烈竞争的世界,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强弱是决定性力量。正是主要大国综合国力发展不平衡,反映在政治格局上才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A不是根本原因,C和D两项只是二战结束时的情况,不符合当今的实际。所以答案应选B项。
      根本原因具有必然、内在、深层的原因,对事物的发生和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又能制约相关其他诸多原因,通常从经济和属性方面入手,该题社会的性质是决定因素。
      例题2:16世纪,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往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 工业革命 C.价格革命D. 文艺复兴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隔绝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欧洲与亚、非、拉美之间的贸易往来增多。B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C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指货币贬值,物价猛涨;文艺复兴属于思想方面,与贸易无关。答案应选A项。
      根本原因是有必然、内在、深层的原因,对事物的发生和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又能制约相关其他诸多原因,通常从经济和属性方面入手。
      三、加强对课本基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许多学生对历史的主干知识没有深入理解和准确掌握,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具体内容不清楚,造成解题的困难,完整准确地掌握历史基本知识是考试获得佳绩的重要条件。
      例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因为这次会议()
      A.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解析:党的基本线路主要内容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由此不难看出选项C是这一思想内涵的体现。所以答案应选C项。
      四、提高对选择项之间的关系辨析能力
      面对最佳类选择题,最佳选项之间往往存在质与量的关系、主与从关系、因与果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必然与偶然关系、局部与整体关系、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等,探究各选项之间的关系,就有可能抓住问题的“最佳结合点”。
      例题: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解析:掌握中国近代前期主流思想(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历史兴衰的实质。这种兴衰实质上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中国近代化在思想领域中的表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近代化主要是完成两个任务,即在政治上争取民族独立,经济上和思想文化上实现工业化与民主科学化。为达到此目的,近代前期出现了多种思潮兴衰的场面。A只适合于共和思潮;B、C不适合于洋务思潮;只有D才是三种思潮都相同的。事实上D选项最能概括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而其他的只是某一方面相吻合。
      五、提炼有效信息能力
      理解试题的考查意图,关键要提取题目的有效信息,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这类题目的干扰项往往对材料作出以偏概全的理解,以现象化替本质的推理。
      例题1:1950年艾奇逊在谈到美国的亚洲政策时说,美国的防线是从“阿留群岛起,经日本直至琉球群岛,直到菲律宾”。并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对这一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调整对日政策是美国远东战略的重要一环
      ②是二战后美国冷战政策在亚太地区的反映
      ③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形成美日防御体系
      ④缓和与日本的矛盾,减轻日本与美国的竞争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美国的亚洲政策是美国二战后便于霸权政策的一部分,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艾奇逊关于美国的亚洲政策的意图,该政策也反映了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由处置战败国日本变为要日本配合美国的霸权活动并承担军事义务,使日本变为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这段话是一种政策宣示,不能说已形成美日防御体系,同时这时的日本还不可能与美国形成竞争的关系,③和④应排除,A符合题意。

    推荐访问:高考 解题 提高学生 复习 能力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